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一人一刀,镇守华夏三千年 > 第122章 孔秀才的顾忌,陆长生的身份之谜

“长生,你为何会答应百老头爷孙俩加入我们华夏远征军呢?”

“他们当厨子的,哪里会舞刀弄棍,那百老头七老八十岁了,能做什么用?”

在返回离阳城的路上,孔瑾有些埋怨。

陆长生说道,“七老八十岁了,也是有一门好手艺傍身的。尤其是那酿酒的技术,实属难得。”

武冲在一旁说道,“确实不错,虽然比不上宫廷玉液酒,可是在这偏僻之地,能有这等好酒,也算是惊喜了。”

孔瑾说道,“那为何不将他们接到离阳城来,而是让他们继续待在沙县呢?”

陆长生说道,“其实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最好是让百战堂给他爷爷送了终之后再加入我们华夏远征军。可是百战堂心切,他爷爷又舍不得小酒馆。便只能取舍了,答应他们加入进来,先守着小酒馆,当做我们在华夏远征军驻守沙县的成员。”

走到平顶坡前,陆长生看着那柄插在山顶的杀猪刀,刀身上的锈迹越发多了。

那刻在刀身上的几个字都有些模糊。

“我守了六年离阳城,后来为大汉开疆拓土二十丈,再后来拓展到这平顶山。秀才,那么现在呢,沙县算不算我们的,牛头山、二龙山算不算我们的疆土?”

孔瑾说道,“那自然算了!”

“凡远征军所占之地,皆为华夏疆土。”

“现在我们与以往不同了,以前是死守,现在灵活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现在幽州、流沙郡的官兵才是守城方,我们是进攻方。”

“我想,得寻个时候闹一场大的才行。”

陆长生看向离阳城头的旗帜,“闹一场大的?”

“要多大?”

孔瑾摸了摸下巴的胡须,“我们在流沙郡小打小闹,流沙郡官府素来擅长封锁,估计外面的人未必知道。”

“不将我们华夏远征军的名号打出去,不将我们气势打出去,我们扩张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而且如武统领所说,一旦耶律雄基和亲之事落地,大汉便倾覆在即。到时候耶律雄基能腾出手来对付我们,我们便难以为继了。我们能杀几百人,能杀几千人,可是要面对耶律雄基的百万大军,根本不够看的。”

武冲和陆长生一同停下来,看着孔瑾。

孔瑾说道,“现在虽然每天都陆陆续续有人加入到我们远征军来,可是一来人数还是过于稀少,二来说句心里话,来的人都普普通通,别说没有像武统领这样的艺高人胆大之人,哪怕连鲁进这样的人都极少。这对我们的发展很不利。”

“我的想法是,我们去幽州闹一场!”

武冲瞪大眼睛,“幽州?”

“我们连流沙郡都杀不出去,如何能去幽州闹?”

孔瑾跳下马来,折断路旁一根树枝,在泥沙地上笔画起来。

“长生,你看啊。这里是我们离阳城,这里是流沙郡,而这里,是幽州。”

“原本大汉是十三州,已有七个州府在北莽手中,大汉朝廷只剩下区区六个州府,依仗着天河之险苦苦支撑。那云滇州虽然还算是大汉的,可是武统领必然知晓,那平西王吴精喜早有异心,只要朝廷钱财,却不听调令。可以说现在大汉朝廷只掌控了区区六个州府。”

“我们要闹大的,便是要去幽州闹,这才能让在北莽的仁人志士知晓,还有一支华夏远征军在逆流而上,在拼死抵抗北莽。更要让天下百姓都知道,在幽州之地,还有武王后人,高举义旗,在绝境中想要收服失地。”

“名号打出去了,投奔的人便多了。路,便走宽了!”

陆长生眼眸盯着地上,眉头微皱,“秀才,我能理解你的想法,我也想将远征军的名声打出去,拉拢更多的人、更多的人才来加入,哪怕是多些盟军也是好事。”

“可是我们现在能打的只有几百人,而且还有守城,防备在流沙郡的幽州兵马来袭。我们能分出去多少人去幽州闹事?”

孔瑾说道,“去幽州,不在于人多,而在于精。不在于久,而在于快。”

“我们只要十数人去幽州便行,闹一场大的,便快去快回。”

“我是这么打算的……”

孔瑾蹲下身子,陆长生和武冲也跟着蹲下身子,听孔瑾的主意。

初时,陆长生和武冲都眉头紧皱,慢慢的,神色便缓和了一些。

武冲摸了摸大光头,“长生,我看秀才的这个主意可以啊。”

陆长生说道,“嗯,在这里再改一下,将那四方巡察使魏志刚闹腾一下,会更好一点。”

武冲眼睛一亮,“对,那里有个金光寺的贼秃驴,打了我一掌,至今还隐隐作痛。”

“还有那个该死的剑客,刺了我一剑,这仇非报不可。”

陆长生说道,“武大哥,你一个人能干赢他们两个?”

武冲说道,“那剑客被我打成重伤,应该没有这么快痊愈。那贼秃驴一对一,我有胜算。所以哪怕他们两个一起上,我也能五五开。”

陆长生点点头,“那行,你去流沙郡杀了他们。”

武冲一愣,“你不和我一起去吗?”

“我虽然不怕他们两个,可是还有不少幽州重甲骑兵啊,还有那头猛虎,我一个人去不是送死啊。”

陆长生说道,“那你还说五五开。”

孔瑾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现在我们最紧要的两件事情,一是迅速壮大队伍,一是让世人知晓武王还有后人在世上。”

武冲看着孔瑾,“秀才,我以前的确当过十万禁军统领,我虽然姓武,可我只是武王的兄弟,不是武王的后人啊。”

“你要是想打出我的名号,顶多张罗来一些我以前的兄弟,大都是一些不服管教的江湖游侠,还有许多是酒肉之徒,况且我如今早已不在朝廷,你这样做,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的。”

孔瑾尴尬地笑道,“武统领,武王后人说的不是你,是长生啊!”

武冲看向陆长生,“长生的确是武王一手带大的,可他是个……”

孔瑾立即大声打断武冲的话,“武统领,现在我们需要的是一杆旗帜,一个标杆,一个精神领袖。”

“武王将霸王刀传给了长生,将大汉旗帜传给了长生,说长生是武王的后人,是武王的传人有错吗?”

武冲见孔瑾有些面目狰狞,似乎谁反驳他,他就要和谁拼命一般。

孔瑾好不容易找到的能辅佐之人,投注了全部的心血,岂能轻易放弃呢。

武冲不怕孔瑾和他拼命,他一根手指就能打翻孔瑾。

可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反驳孔瑾。

或者说,眼前的孔瑾耗费心神守护着的东西,如同一个小心翼翼尚未长成的少女完美初心一般,让人不忍心捅破。

陆长生说道,“秀才,我和你说过,我不是武王的儿子,你不信。”

“武统领看着我长大的,当初我进宫的时候,武统领也是一清二楚的。你何必还要执着呢?你何必还要自欺欺人呢?”

武冲也说道,“秀才,我知道你的想法,可是长生真的不是武王的儿子,这件事情不仅武王知道,我知道,长公主刘秀珠也知道。”

孔瑾依旧坚定地摇了摇头,“你们知道又怎么样?”

“你们亲眼看到了又如何?”

“你们看到的难道就一定是真的吗?难道不能是武王使出的瞒天过海之计?”

武冲坚决地说道,“不会的,武王不是那种人。”

“武王这样优秀的男人,他这一生,只喜欢一个女人。不像我,只喜欢女人。”

孔瑾咬牙切齿地说道,“武冲,有时候我真的不喜欢你。”

“你实在太让人讨厌了。”

武冲毫不掩饰地说道,“我知道你不喜欢我, 因为你觉得我会抢了陆长生的风头,因为我知道太多陆长生的事情。知道越多,便会让长生少了很多神秘,会让他从你精心堆砌的神坛上走下来。”

“因为我的出现,带来了大汉太多消息,有些消息,与你精心设计的陆长生的形象,与你要打造的从天而降的英雄,会发生剧烈的冲突。”

“但是,我喜欢真实,喜欢凭实力去战斗,而不是欺骗。这是你最对我有敌意的地方。”

“我甚至都觉得,你如果有把握能杀了我,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下手的。”

陆长生看着孔瑾,如果武冲的话是真的,那么无论如何,他也要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

孔瑾坐在地上,伸手指向离阳城头的旗帜,“一个人的念想,一个人活下去的勇气,有时候就是那一杆旗帜啊。”

“大汉天下十三州,七州百姓沦为北莽下等人,被践踏,被奴役。很多人死了,很多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很多人行尸走肉,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我就是那行尸走肉只剩下最后一口气的人。”

“就因为我心中的念想没有灭绝,就因为我不想死在北莽的地域上,我只想埋葬在大汉的疆土上,所以我没有去死。”

“直到我遇到了陆长生,见到了一个奇迹,一个汉人,一把刀,一杆大汉旗帜,能在北莽的疆域中支撑六年。”

孔瑾有些激动,下巴的胡须不停地颤抖起来,他伸手抓住武冲的衣袖,“武统领,你觉得,这是不是一个奇迹,这是不是黎明前的一束亮光?”

武冲没有反驳,“是一个奇迹!”

“就连老监正都说是一个奇迹,长生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凭借一股无人比拟的精神,扭转了大汉国运。”

“这才有了我不远万里,跨过无边荒漠,西行取经。”

孔瑾眼眶中有热泪溢出,“既然是一个奇迹,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我们要不要保护他,追随他,让他光芒万丈,让举世瞩目,变成一个神迹?”

武冲不由自主地说道,“要!”

孔瑾越发激动,“长生本来就是汉人,本来就是武王身边人。”

“我宣扬他是武王后人,是天神降临,行不行?”

武冲点点头,“行!”

孔瑾站起身来,“我们为了拯救华夏文明,拯救天下苍生,哪怕让世人误解长生是武王的子嗣,这有何不可?”

武冲抬头看向陆长生,“可是,真相只有一个!”

“迟早有人会知道的。”

孔瑾眼眶泛红,“真相,比起天下苍生,比起华夏千年传承,就真的那么重要吗?”

“‘金匾之盟’还是‘烛影斧声’,谁能知晓真相?”

“狸猫换太子,叔夺侄位,谁敢乱议一声?”

“玄武门之变,杀兄弑父,谁又敢在史书上记下一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