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一人一刀,镇守华夏三千年 > 第119章 灭国亡种之策

孙立均匍匐在地,一动不动。

上书房内只有翻阅奏章的声音。

宇化田站在一旁,狭长的眼眸扫过孙立均的身影。

不知为何眼眸中会有一丝厌恶的神情在里面。

耶律霸基将最后几本奏章批阅完,便放下笔,扭动了一下脖子。

岁月不饶人啊!

以前看奏折通宵达旦,依旧精神抖擞。

可是如今,才坐了一个时辰,便感觉身体有些疲乏了。

接过宇化田递过来的参汤,耶律霸基喝了一口,眼眸的余光才扫射到地面上。

“哎呦,孙爱卿,你何故还跪在地上呢?”

“快快起来,孙爱卿乃朝廷重臣,宇化田,你怎么不提醒我呢。”

宇化田声音清冷,“陛下,您方才正在与孙大人问话,这军机处就送过来紧要的折子,你忙于处理军机大事,便让孙大人稍等一下了。”

孙立均连忙磕头说道,“陛下,这军机大事要紧,微臣在此候着,不要紧的。”

耶律霸基放下参汤,“何故还一直跪着呢?”

“宇化田,我忙起来便忘记了,你可不能委屈了朝中大臣啊。”

宇化田淡淡地回了一句,“是。”

便搬来一把椅子,让孙立均坐下。

孙立均连忙弯身致谢,只坐下了半边屁股。

耶律霸基拿出三份奏折,“孙爱卿,如今你牵头掌管刑部,这些日子以来,处理诸多案子,大大小小杀了四五百人了吧。”

孙立均连忙说道,“回禀陛下,刑部自四方巡察使巡察四方之后,便陆续处置了案件一千七百二十件,杀五百九十八人,下狱九百二十三人。”

耶律霸基眼眸中露出赞许之色,“宇化田,你看看,这才是我北莽的好官啊,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如数家珍。”

“不像我昨日问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他们二人面红耳赤,磨磨蹭蹭,连个准确的数字都不能告诉我。”

宇化田说道,“陛下,孙大人相当能干,他当初在大汉为官时,在官场上颇有声誉,离任县令之时,可是收到过万民伞的。”

孙立均心中“咯噔”一下,这些事情,都已经过去许久了。

现在宇化田这么提起来,还特意点了在大汉为官,不知是何用意。

“微臣蒙陛下厚爱,代管刑部,自当殚精竭虑,谨守北莽律法,不错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

耶律霸基点点头,“好,不错过一个坏人,不冤枉一个好人。这才是真心为朝廷出力的好官,这才是真正心系北莽国运的朝中大臣啊。”

“其实按照你的能力,你的资历,我升你为刑部尚书,早已可行。”

“只是现在离幽王迎娶大汉长公主刘秀珠已不足一月,我想等着幽王成亲大典之时,再提拔官员,大赦天下,普天同庆。孙爱卿,所以这些日子要委屈你一下了。”

孙立均马上离开位置,就要跪下,“陛下言重了,陛下雄才大略,文韬武略,必将一统天下。”

“微臣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陛下英明神武的指引下,是在伟大造物神的照耀下完成的,都是些分内之事,谈不上委屈。”

耶律霸基眼眸中含笑,“孙爱卿,不要动不动就跪。”

“我们北莽帝国的官员,要站着打天下,站着统领四方,骨头可不能软啊。”

孙立均心中一凛,“是!”

耶律霸基收起笑意,面露凝重之色,从桌上拿出三份奏折,“孙爱卿,这里有三份折子,可都是针对你的啊!”

“你虽然曾经是汉人,汉官,可现如今,你是我北莽的重臣,有些事情,还得三思而后行啊。”

孙立均闻言背后一凉,接过宇化田递过来的折子,便翻阅起来。

越看,额头上的汗珠便滚落下来。

这三份折子,说的都是他假公济私,贪赃枉法,判案不公之事。

每一件事情,他都心中有数。

孙立均“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这三份折子,均说微臣处置不公,断案不明,假公济私。还请陛下明察,这些案子,都是四方巡察使查出来的问题,刑部追根究底,有理有据,经三司会审,方才定下的案子。”

“这些案子,都是铁证如山。微臣虽然能力不足,但是这些案子微臣自认为问心无愧。”

耶律霸基手指轻轻地敲打着桌上的奏折,“这些案子的确都是铁案,否则,今日我也不会单独叫你过来问话,而是直接下令了。”

“不过,虽然是铁证如山,虽然都是铁案,其中还是有些许差异的。”

“就像并州知府方寸的案子,方寸纵容家眷、下人吞并田地,私吞赈灾银两,判了个斩立决,此事无可厚非。可是兖州知府郭厚同样的罪,你却只是判了个罚俸一年。这就怪不得有人要上本奏你了。”

孙立均低头不做声。

耶律霸基有些奇怪,为何孙立均不做辩解。

一旁的宇化田冷眼看向孙立均,轻声说道,“陛下,孙大人这是用心良苦啊。”

耶律霸基越发好奇,“如何用心良苦?”

宇化田说道,“那方寸的堂兄的岳父是已经被陛下凌迟处死的耶律达吉,而郭厚却是幽王府中的包衣奴才出身。”

“孙大人这样做,既将耶律达吉的团伙斩尽杀绝,又照顾到了幽王的感受,一箭双雕,所以说是用心良苦啊。”

耶律霸基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看来我还是错怪孙爱卿,快快请起。”

“化田,看来我还真是老了,这么些事情我都记不得了。那郭厚我曾经在小弟府上见过的,倒是个机灵的人啊。”

宇化田眼眸含笑,“不是陛下老了,而是陛下的疆域越来越大,管的事情越来越多,千头万绪,如何能点点滴滴都记得。”

“这些些许小事,自有孙大人这样的用心之人记得了。”

孙立均只是低头致谢,心中却拿不准宇化田的话中之话。

耶律霸基说道,“那另外的两份折子……”

宇化田微微抬起下巴,狭长的眼眸看向孙立均,“有一份折子是说孙大人包庇了皇族中人,因为一个案子涉及到了流川部的耶律博,孙大人只处理了耶律博府上的一个下人,并没有按照陛下所说的,无论查到谁,无论到哪一个层级,都要一查到底,都要惩处到位。”

北莽原本是部落制,后来耶律雄基所在的部落强大起来,便统帅了其他六部,方才有了今日的强盛。

只是这些部落的首领依旧在,部落的势力依旧在。

这些达官贵人,闹出些事情来也是情有可原的。

因此耶律霸基也没有多说什么。

宇化田接着说道,“这第三份折子,倒的确是孙大人夹私了。那大理寺少卿魏谡的族人魏贤犯了事,本来要处置。孙大人将他保了下来。”

“孙大人,我说的是也不是?”

孙立均感觉背后的汗已经将里面的衣服湿透,便只是磕头,“微臣知罪,还请陛下惩处。”

虽然头在地上磕得砰砰直响,可是孙立均凭借自觉察觉到,宇化田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自己身上。

那目光,有些阴冷,有些玩味,又似乎带有些嘲讽。

耶律霸基伸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孙爱卿断的这些案子,虽有瑕疵,依然瑕不掩瑜嘛。”

“我曾经说过,在我北莽帝国为官,不能束手束脚,不能让能干事的人、会干事的人、敢干事的人畏手畏脚,要有容错的机会。”

“孙爱卿,起来吧,这三份折子我都会打回去,并训斥一番。你不要有任何的负担,继续做好分内之事便行了。”

孙立均站起身来,感觉腿有些发软。

耶律霸基说道,“今日叫你来,其实还有件事情,要问下你的建议。”

“昨晚得到消息,并州、司州、兖州的难民潮已经平息,素来安稳的幽州却发生了变故。据四方巡察使魏志刚上奏,因为幽州受灾较轻,导致其他三个州府的难民涌入了幽州,四处为乱。幽州兵马都监李迦淇、流沙郡郡守秦纲率先士卒,面对数十万的难民潮,以身殉国。”

“孙爱卿以前在幽州为官,知晓当地的情形。幽州是幽王的封地,虽然幽王现在统帅天下兵马,当下以国事为重,可是他的封地也是不能出任何问题的。”

“幽州之事该如何处置,幽州兵马都监、流沙郡郡守该谁去接任,你可有合适人选推荐?”

孙立均心中一凛,幸好他提前接到了魏志刚的消息,否则今天这一关,还真是难过了。

“陛下,朝廷官职任免,还是得吏部按章程上奏,再请陛下定夺,方可任命啊。”

耶律霸基摆了摆手,“吏部推荐上来的人我都不满意,你曾在流沙郡当过郡守,知晓当地的风土人情,我需要一个能稳定局面的人。”

“现在幽王成亲之日在即,我不想出现任何意外。”

“孙爱卿,你有话就直说,有人就推荐,我自有定夺。”

孙立均稳住心神,“既然陛下要微臣说,那微臣便斗胆了。”

“据臣所知,幽州兵马副都监张扬,武功谋略不输李迦淇,也是幽王一手栽培上来的人,可担当幽州兵马都监一职。”

“至于流沙郡郡守嘛,微臣举亲不避嫌,举荐族人孙正才。”

“孙正才年富力强,现为曹县县令,任上颇有政绩,又练就一身好武艺,杀伐果断,正好能应对流沙郡现在盗寇横行,难民作乱的的局面。”

耶律霸基看了一眼宇化田,宇化田说道,“张扬原本就是副手,对幽州虎狼兵熟知,接任无可厚非。”

“至于孙正才嘛,我可听得曹县民间传说,这可是个‘孙剥皮’啊!”

孙立均心中一紧,不知该如何应对。

耶律霸基眼眸中露出杀机,“幽州乃幽王封地,流沙郡这次出现动乱,甚至还冒出了什么武王后人的华夏远征军,胆大包天,丧心病狂。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非常之人用非常之策。我且看看孙爱卿推荐的‘孙剥皮’能否剥了那些反贼的皮。”

“准奏了!”

孙立均一颗心这才落下,“谢陛下隆恩!”

耶律霸基又问道,“孙爱卿,现在我北莽疆域广阔,汉人众多,哪怕过去这么多年了,依旧有人不死心,依旧有人想造反,依旧还有人想打着武王的名号造反,你可有永绝后患之策啊。”

孙立均心一横,便开口说道,“微臣这些年来也一直在思考这些事情,逐渐理出了些眉目来。”

“华夏千年传承,汉人血脉不断,便总有人跳出来闹事,要永绝后患,除非做好三件事情。”

耶律霸基问道,“哪三件事情?”

孙立均眼眸中出现狠色,“其一,绝汉人话,统一用北莽文。”

“当年大汉强盛,北莽便学汉人话,穿汉人衣。现如今北莽强盛,当绝汉人话,统一用北莽文。言出法随,言绝则意断。断了汉人话,便断了汉人的念想。”

“当所有人都说北莽话时,便会自觉地认为自己是北莽人了。”

耶律霸基眼眸中有精光闪过,“可行。”

孙立均受到鼓舞,继续说道,“其二,大迁徙,大融合。迁徙北莽族人到汉人之地居住,迁徙汉人群居之人到北莽之地。同化汉人,假以时日,便再无汉人与北莽之分,天下只有北莽人。”

耶律霸基微微颔首,“好。”

孙立均抬头,眼中有光,“其三,断汉人传承,绝汉人信仰。无论道、儒、法,皆要断绝,所有书籍皆要焚烧。所有汉人,从孩童时开始就必须学北莽书,传承北莽文化,所有汉人必须信奉伟大的造物神,家家户户必须供奉造物神。”

“此三策,可断汉人传承,折汉人脊梁,绝华夏文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