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科幻小说 > 军婚:医学天才在七零靠空间开挂 > 第1333章 林家兄弟的崛起(一年后)

蒋海霞走了,戚南成了宝宝和贝贝的武术老师。

她很快适应蒋海霞退伍的事实,倒是孩子们整天哭丧着个脸。

林清清和宋毅远,以及关静和王青玉两个生活员陪孩子们天天去街上玩,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才慢慢恢复过来。

日子飞快地往前走。

一年后。

时间来到七九年底。

短短的一年,所有人事物都有了大变化。

首先是华国经济日新月异的成长。

去年中旬,京都和羊城作为经济放开试点城市,短短半年就有了明显的良性变化。

国外投资商主动来华考察,随后在对外贸易部的争取下,有一大半都愿意来华投资搞贸易,各行业的外贸订单开始增多。

配套的工厂,公司也应运而生。

之后章公向上建议同时松绑沿海八大城市。

很快华国沿海几地像被注入了一股强大而蓬勃的生命力,处处呈现出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市场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各行各业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昂扬生机。

商业街开启,街道上店铺林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橱窗里陈列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令老百姓应接不暇。

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四处飘香,吸引来往的客人驻足品尝。

地标性的大型购物中心也开始出现,一建成便人头攒动,人们拿出家中的存款去购买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等家电提高生活质量。

年轻的女孩们也带着工资去购买时下最流行的衣服鞋子及饰品。

私人开设的工厂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操作着设备,一件件高质量的产品源源不断的产出,包装,封箱,装车,送到各个客户的手中。

科技创新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推动着产业升级换代。

华国对外贸易拔地而起,港口码头上集装箱堆积如山,一艘艘货轮满载着货物驶向世界各地;国际合作不断加强,跨国公司纷纷落户国内,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经济的放开不仅促进了物质财富的增长,更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人们的收入稳步提高,消费观念逐渐转变,越来越注重品质和个性化需求。

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也不断完善,让人们享受到更多更好的社会福利。

截止今年十一月份,华国Gdp总值翻了五倍。

上面决定,从八零年一月一日起,华国所有城市彻底放开。

鼓励老百姓做个体经济,再也不限制老百姓合法合规买卖。

也鼓励下岗工人,转做个体经济并给予良好的发展福利。

老百姓开资建厂,国家补贴材料费百分之十,免前两年土地租赁费。

羊城作为第一个经济放开试点城市,如今的发展在各沿海城市中占第一。

林家兄弟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站在羊城的肩膀上,看到了更遥远的未来。

如今,林宝军开的林氏服装厂和鞋厂占地已经向外扩展五倍。

他把所有赚到的钱都用来买地。

这是林清清给的建议。

别的不重要,土地所有权先搞到手。

过不了多久,华国这些沿海城市的土地会越来越稀缺,想要买地就要付出十几倍,甚至更大的代价才能拿到一块好地。

只要你有钱就买地。

现在,林宝军两个厂子所有生产出来的产品都被国外提前预定。

今天生产出来的产品一打包装箱好,当晚就运送到港头的船上,连夜出发送往目的地。

这边船一发货,那边林宝军的账户上就会收到尾款。

变现速度极快,也不用承担太大风险。

老三林大庆,老四林国强弄得日用百货厂和包装厂也是风生水起。

百货厂生产的一百多种百货完全符合国外人的使用要求,且都是国外购买不到的,还注册了专利和商标。

国外和国内想仿也没法仿。

百货厂每设计一个新产品,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去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

百货厂生产的东西质量好又好用价格实惠,从来都不缺订单。

很多国外工厂会在百货厂买回去卖给商场,赚个中间价。

即便是这样,最后商场卖给客户的百货价格也没有太高。

却是高端百货的价格。

经过这样的倒手,无形间把林氏百货弄到了高端百货的行列。

张桂莲一个农村土生土长的女人,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开的百货工厂,能干到这种程度。

真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都数不完钱的程度。

而林国强的包装厂,有两个分类。

一个接国外的包装订单。

一个负责林氏各个工厂的外包装及接单国内的包装。

刘大秀那么腼腆的人,经过这一年多的锻炼,也成了像模像样的女老板。

她不需要谈客户,但是有大客户过来,她和林国强都要跟销售总监一起去招待。

这么来来回回的,待人接物也学了七八分。

老四夫妻俩是几兄弟中改变最大的。

京都这边。

老二林国胜是和李兰英一起开的饭店。

林氏饭店装修的低调大气,里面的饭菜更是一绝。

饭店定了六个固定的招牌菜,其他菜单每月一换,隔一段时间来一次吃的菜都没有重复的。

饭店两层,底层是大堂摆了二十桌,二楼是八个包厢,每个包厢还有一道菜单之外的特色菜,只有订包厢才能尝道。

林氏饭店位于王府井最繁华的街道中心。

开业半年时间就彻底打响了名头,每天慕名而来吃饭的人车水马龙。

不管位置多难定,价格还是很亲民。

已经成了王府井街道上的一个风向标,来京都必尝林氏饭店的菜色。

官场上或做大生意的,想求人的,都会提前半个月订包厢,这样请客才有面子。

老五林志军开的食品厂,也是做得风风火火。

他们这一年时间已经开了三个分厂。

羊城,沪市都有厂子。

食品厂不仅走外贸,还专供国内大型商场。

厂里做的零食精致美观,孩子大人都喜欢,就是价格偏高。

比华侨商店的贵一些,但更精致可口。

林志军和王春花夫妻俩最会做生意,两人一开始就没想生产烂大街的食品,卖的贵买的少依然赚得多,他们想要的就是这个。

两人找到林清清这里寻求意见,林清清直接给了他们许多零食的配方,都是后世高端零食:干果类,膨化类,糖果类,饼干生巧蜜饯等……

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年代,这些东西拿出去怎么可能没水花。

王春花见反响很好,第一件事就是学张桂莲夫妻俩申请专利和注册商标。

五兄弟弄的林氏工厂和饭店,在商圈里也算名头不小。

特别是知道,当今的女元帅是这几个兄弟的妹妹后,更没人敢去招惹。

只是私下眼红罢了。

今年各家生意稳定,等过年回来大家都想拓展手上的业务,开别的工厂。

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前景都很不错。

现在市场放开了,人们也愿意拿钱出来消费,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未来这几个行业只会越来越好。

五兄弟不满足赚眼前的几百上千万,在圈够了土地后,就想拓展蓝图,自己从头去创业。

他们之前的厂子和饭店,有一半都是林清清帮忙弄的,订单也是林清清通过尤家找的,他们主要是后面出力。

现在赚到这么多钱,心里都有些发虚。

想自己尝试尝试。

林清清自己乐意看到这样,有进取心自然好。

如今的华国到处都是机会,赚钱很容易,就看他们能不能抓得住了。

搞几年之后沉淀下来,工厂转企业运作,最后走上市路线,做大做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