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军团视角下最强装备组装抗战 > 第95章 倭寇在中原的行径

鹤壁市浚县位于中原省北部,与滑县、汤阴接壤,滑县和汤阴这两个地方,在历史上可是赫赫有名,出了不少的英雄豪杰,隋朝末年农民起义军瓦岗寨就在滑县,而精忠报国的大英雄岳飞就是汤阴人,因此浚县人民深受这些英雄豪杰的英雄,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素具反抗传统。

倭寇进入中原省后,驻守在中原的**不是倭寇的对手,节节败退,倭寇长驱直入,1938年2月下旬,倭寇第14师团向浚县进发,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月15日,数百名倭寇进犯浚县北部的裴庄,裴庄百姓面对汹汹而来的倭寇,没有丝毫畏惧,拿起手中的武器奋勇杀敌,给予来犯倭寇重大杀伤。

裴庄村民在常仙甫、吕月等带领下,奋勇迎击,以大刀、土枪、土炮等简陋武器,与倭寇展开激战,击毙击伤倭寇多人。村寨失守后,倭寇兽性大发,残杀该村男女老幼70余名。

面对气焰嚣张的倭寇,浚县人民还主动发起进攻,屡次挫败倭寇的阴谋。

3月26日,浚县城附近之周口、方庄、马庄、王可庄、东王桥、大小榆柳、十里铺、河道等村青壮年百余人自动联合起来,在胡老计、王铁甫等人带领下,乘着夜色向驻屯子、码头两村的倭寇发起夜袭,倭寇猝不及防,仓皇应战,战斗一直持续到黎明时分,村民击毙击伤鬼子数十名,生擒6名,缴获重机枪2挺、步枪20余支。

3月27日,恼羞成怒的倭寇,纠集数千余精锐部队,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向浚县县城呼啸而来,欲将反抗倭寇的华夏百姓踏平而后快。

面对凶狠残暴的倭寇,浚县百姓并没有退缩,他们抱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与浚县共存亡,在全城百姓的支持下,浚县守军修筑防御工事,积极应对倭寇的进犯。

战斗打响后,全城军民同仇敌忾,与倭寇展开殊死搏斗,多次打退倭寇的强攻,倭寇见正面进攻不能奏效,随即试图挖掘地道攻入城内,倭寇的阴谋诡计被守城军民发掘,他们将手榴弹集束起来向倭寇轰击,瞬间炸死炸伤20多名正在挖掘地道的倭寇士兵。

眼见阴谋诡计被多次挫败,倭寇又玩起了招降的花样,试图诱骗城内军民开城投降,但浚县人民并没有上当,他们用手中的武器回击倭寇的谎言。

气急败坏的日寇集中所有重武器,决定集中力量进行突破。战斗一直进行到次日深夜,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浚县最终还是陷于敌手。

倭寇炸塌浚县东北角的城墙,蜂拥而入。

入城后的倭寇,开始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月29日拂晓,倭寇将俘虏的百姓进行集中屠杀。在浚县城东门里的一座民居内,鬼子兵将数百名百姓驱赶到一间屋子内,封死门窗,四周堆满了柴草,浇洒上汽油,放火焚烧,除一人侥幸逃生外,其余百姓皆被活活烧死。

在南关后城沟街王保善家后院里,有40多名百姓在此避难,倭寇发现后,破门而入,开枪扫射,仅有5人侥幸生还,其余人都被残忍屠戮。

城破时,200多名群众躲进了南山街附近的土洞里,倭寇发现这里后,架起机枪,朝洞内疯狂扫射,顷刻间,洞内百姓都倒在了血泊之中。

在菜园街和鸡胡同两地,倭寇集中屠杀老百姓达500余人。

更令人发指的是,倭寇将数十名百姓五花大绑押到城墙上,开枪射杀,受害百姓中枪后纷纷栽下城去,看到这样的惨景,倭寇士兵则兴奋的哇哇大叫。

根据逃出来人回忆

“路上来往的人步履匆匆,默默无语。当走进东关的那一片林地时,就看到了被蓆子或谷草盖着的尸体,不少只遮盖着上半身,下半身坦露着,在对着东门的大庙前的广场上,以往是唱大戏搭台子的地方,现在竟然有一群野狗争夺者着被日军砍下的三个人头,发出阵阵狂吠。走进东门,见返城的警察正从东门里路北那个煤厂里,用筐抬着一具具被日军烧焦的尸体,转移到东门外南边城墙下乱葬岗。有的尸体还渗着血水,散发出刺鼻的味道,警察一个个用白毛巾捂着鼻子。我走近煤厂门口向里张望,整个煤场全是被烧焦发黑的尸体。有一个警察对一旁看的人说:“这个煤场死的人足有三百多。”看样子是先用机枪扫射,怕有不死的,又洒上汽油烧的。更加使人不忍目睹的是,在煤厂门口左边卖饭的两个大口火炉上,搭着被烧死的两具女尸,看样子是被强制用炉火烧死的。炉火虽已熄灭,尸体仍还搭在炉口上,张着痛苦求救的大嘴。我看到此情此景,禁不住眼泪潸然而出。”

1938年,鹤壁地区沦陷后,倭寇采取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大肆屠杀鹤壁的平民百姓,许多名胜古迹和老百姓的房屋被烧成一片瓦砾。倭寇为了掠夺鹤壁的煤炭资源,强行抓来附近的农民充当矿工,为他们开采煤炭,用于侵华战争。

倭寇推行“以战养战”政策,加紧掠夺华北资源,在鹤壁北部一带的采煤区,修筑碉堡工事,围建高墙电网,并将大量矿工赶至电网墙内,设狼狗看管,架机枪威胁。在倭寇的机枪、刺刀威逼之下,贫苦矿工被迫充当日本侵略军的井下奴隶,命运极其悲惨。如果哪个矿工稍有一点点怨言,便会被鬼子毒打致死或被狼狗活活吃掉。

鹤壁煤属于低硫、发热量高的优质煤炭,在华北一带久负盛名,倭寇对这块肥肉早已馋涎欲滴,霸占了鹤壁所有的小煤窑。为进一步掠夺鹤壁煤田的宝贵资源,倭寇“北支开发株式会社”勘测队,到鹤壁集北部一带进行煤炭勘察,并用钻探机打了2个钻眼,在地下200米处发现6米厚的优质煤层,日寇不胜狂喜。倭寇岛田等人,在此凿井并建筑厂房、碉堡,又调集军队进行防守,鹤壁一带的煤炭资源进行疯狂掠夺。

倭寇端着步枪、刺刀,强迫矿工使用陈旧落后的生产工具和生产设备,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矿井下支撑巷道的柱子,是只有1.5米长、一把粗的木棍子;铺顶板所使用的防护网,是高粱秆等草本植物编织成的。巷道高度仅有1.3米,矿工须弯腰或爬行方能通过。井下无通风、排水、防瓦斯设备,在漆黑的井下工作面,每个矿工使用一盏忽闪忽闪的麻油灯照明;采煤的唯一工具是铁镢头,靠工人一镢一镢地刨煤。运煤工具是一个荆条编的篓子,下面有4个轮子,每篓可装煤250公斤,依靠矿工一篓一篓地往井口拖拉。

井下经常发生冒顶、出水、瓦斯爆炸等恶**故,无论矿工如何呼救,鬼子均无动于衷,不采取任何救护措施,听任矿工死亡或致残。每次矿难过后,矿工的黑尸体就用车往山里拉,一拉就是数车。有亲属认领的就拉回家埋了,没有亲属认领的,全部扔到了山沟里,到了晚上就被野狼吃掉。鹤壁集北部一带的山沟里,到处都是矿工的累累白骨,人头滚得满地都是,其形其状,惨不忍睹。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矿工们,下一次井要干12个小时,甚至更多。矿工们在矿井下出的是牛马力,上井后吃的是猪狗食,就这还常常吃不饱饭。矿工住的是破草房,睡的是干草窝,没有床铺。矿上没有工人澡堂,矿工出井后一身黢黑,浑身上下全是煤灰。没有办法,大家只好跑到河沟里去洗澡,寒冬腊月也是如此。许多人怕冻坏身体生病干不了活儿,干脆就不洗澡。

那时候,从鹤壁煤矿到汤阴火车站,有一条轻便铁路直通京汉铁路(后称京广线)。鹤壁矿工用性命开采出来的优质煤炭,被日本鬼子用汽车、火车运到山东、河北的海港码头,然后装上轮船,漂洋过海,驶向倭寇本土。

“鹤壁炭矿”(在鹤壁集北部,即当初的“汤阴炭矿”)当时是倭寇吹嘘的“用倭寇技术”开凿的重点煤矿,在建井时,用锅炉作动力。伪汉奸在矿场筑围墙2.5公里,建碉堡7个,上设机枪和探照灯,由50多个汉奸矿警日夜站岗,倭寇一个班巡逻。矿工在伪汉奸的皮鞭下干活,很难逃脱,如果有哪个矿工想逃出煤矿,碉堡上的机枪立即开火,过后,矿工的尸体就被扔在井口示众。

日寇的暴行不断激起矿工的反抗。矿工冒着生命危险偷出“鹤壁炭矿”火药库的炸药,潜入绞车机房,炸毁动力锅炉一个,使得矿井一片瘫痪。后来矿井又发生透水事故,排水长达一年,也未能出煤,气得鬼子暴跳如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