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军团视角下最强装备组装抗战 > 第284章 倭寇在华最后的挣扎

在华夏军海军和陆军合作下,琉球群岛很快被我军占据,同时倭寇的舰队已经逃离这里,使得我军准备已久的作战没有排上用场。

在取得琉球群岛之后,我军留下一支舰队和大量的部队驻守这里后,剩余的部队直接扑向宝岛区域,我军准备快速的解决宝岛,在东北三省,我军已经进攻到倭寇最后的两处军事要塞,国内基本肃清,在内蒙的军队也已经结束战斗,盘踞在这里的倭寇基本被清理,下一步的动作就是进入外蒙和远东区域,这里作为清王朝的疆土,一直以来就是属于我国固有的土地,这次第五集团军的使命就是收复这里!

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虎头镇。这里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苏俄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是倭寇关东军在华夏东北东部原中苏边境上的重要军事基地。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位于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的中心点,扼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部,也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腹地的捷径通道。倭寇从 1934 年开始修筑虎头要塞。整个要塞防御正面 100 千米,纵深 40 千米,地下工程和坑道长数十千米,有众多的抵抗枢纽部、指挥观察所等,装备大量火炮。这里有着亚洲最大的火炮——40 厘米巨型榴弹炮。

东宁要塞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镇南 9 公里处。东宁要塞始建于 1935 年春天,是倭寇在我国东北与苏联接壤的边境地区修筑的一系列军事要塞中的东部一线军事重地。它北起绥阳镇北阎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宽 110 多公里,纵深达 50 多公里,曾被称为“东方马其诺防线”。日伪时期,倭寇在此屯驻了三个师团计 13 万多人,并构筑了飞机场 10 个,永久性工事 400 多个,野战炮阵地 45 处。现已发现的地下军事要塞有勋山、朝日山、胜洪山、母鹿山等多处。其中勋山要塞是东宁要塞中的一个中型要塞,占地 5 公顷,与苏俄仅一河之隔。

日伪时期,侵华倭寇在东宁要塞屯驻了倭寇关东军三个师团计13万多人。当时该县人口还不到3.5万人。其他要塞的驻军最高长官多为少将,而东宁这里仅中将就有3位,少将11位。

这些兵力主要分布在三岔口、东宁等地。三岔口紧靠苏联边境,是东宁要塞的中心地带,这里驻扎着第一国境守备队(即独立混成132旅团),还有进攻区的6支作战部队。此外,大肚川是通往吉林的一条交通要道,也是倭寇边境军事要地,有倭寇关东军第12师团司令部及诸多兵种部队驻扎。绥阳、绥芬河一带则是倭寇关东军第8师团的驻守区域。

倭寇军组建了虎头要塞守备队,下辖炮兵队、工兵队、步兵队、榴弹炮中队等,共计8000余人。

此外,虎头要塞的火力配备也很强,在其炮兵阵地中,有41厘米口径榴弹炮1门,30厘米口径榴弹炮2门,24厘米口径榴弹炮2门,15厘米口径加农炮6门,10厘米口径榴弹炮8门,还有野炮、步兵炮、山炮、迫击炮43门,要塞还配备高射炮18门,高射机枪10挺。

- 防空力量是倭寇在两个要塞的重点配置,虎头要塞配备了高射炮 18 门,高射机枪 10 挺。这些防空武器形成了一定的对空防御火力网,能够对低空飞行的飞机进行打击和拦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要塞免受空中打击。

- 虎头要塞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分布在要塞的关键位置和制高点,在一些山顶、高坡等视野开阔的地方,以便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防空武器的射程和射角优势,对来袭的敌机进行全方位的防御。

虎头要塞由地上、地下军事设施两部分组成。地上设有兵营、战斗掩体、暗堡等,这些工事相互连接、互为支撑,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点。地下工事则是在山体底部挖掘,隧道宽、高约 3 - 4 米,用 3 米厚的钢筋水泥浇铸,形成了巨大的地下隧道网络。

-虎头要塞地下工事内部设施齐全,包括指挥所、通讯室、士兵休息室、伙房、浴池、粮库、弹药库、发电所等,有竖井直通山顶观测所和出入口、通风口、枪眼、炮眼、反击口等几十条横竖通道,像蜘蛛网一样在山底下向各处延伸。

-虎头要塞外围,筑有野战工事和飞机场。并且虎头镇与苏俄的界河乌苏里江形成了天然的屏障,乌苏里江岸还驻扎有倭寇军江上舰队,构成江岸一道屏障。

-虎头要塞的地下工事顶部浇灌了厚厚的水泥混凝土,重要部位的混凝土覆盖厚度达三米,坚固程度极高,能够抵御重型炮弹的轰炸和攻击。

- 虎头要塞位于完达山余脉丘陵中,地势险要,周围是沼泽地带,形成难以通行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

- 驻守虎头要塞的倭寇军经过严格的训练,且深受武士道精神影响,战斗意志顽强。

- 东宁要塞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堡垒之一,长度超过 10 公里,由 20 多座山头组成,有 300 多个炮位,1500 多个地堡和暗堡,以及 17 条交通隧道。

- 东宁要塞地堡、暗堡和交通隧道相互连接,形成了复杂的地下防御体系。内部结构错综复杂,通道狭窄且弯曲,易守难攻,敌人一旦进入很难找到正确的方向,容易陷入日军的伏击。

-众多的炮位可以形成强大的火力输出,能够对不同方向的敌人进行打击,具有很强的防御和威慑能力。东宁要塞的规模巨大,工事坚固,其修建时间长达 1数十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使得要塞的防御能力极强,难以攻破。

-东宁地区地形多山,山脉连绵,要塞依托山地地形修建,增加了进攻的难度。进攻部队需要翻山越岭,在复杂的地形中艰难推进,容易暴露在倭寇的火力之下。

- 倭寇将东宁要塞视为抵御苏俄和华夏军进攻的重要防线,在要塞内储备了大量的物资和弹药,并且倭寇对要塞的防御进行了精心的部署和准备,使得进攻方面临巨大的挑战。

这两个要塞之前是防御苏俄,现在成为了防御华夏军,干扰华夏军进攻朝鲜半岛的主要战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