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701章 秦子玉勘定国策,三异族图谋犯边

庆功宴圆满落下帷幕后,甘宁与贾诩笑容满面地走向秦子玉,恭敬地发出邀请,请他前往检阅那些英姿飒爽的海军将士们。同时,他们还郑重其事地向秦子玉呈递了一份精心制定的海军舰队编制计划。

秦子玉接过这份计划书,仔细翻阅着,眉头微皱,不禁轻叹一声:“兴霸啊,这海军可不同于其他兵种呐!若军中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卓越人才,那么所谓的舰队编组恐怕就只能沦为众人的笑柄啦。”

听到秦子玉这番话语,甘宁却胸有成竹地咧嘴一笑,回应道:“陛下尽管放心便是,微臣早已做好周全的准备了。”说罢,只见他大手一挥,立刻将蒋钦、周泰和卫温三人召唤到跟前。

秦子玉目光如炬地审视着眼前这三位将领,略作思考后,当场果断下令:“既然一切都已筹备妥当,那朕便任命卫温为第一舰队将军,其驻地定为宝岛。此外,你的海军大将府也一并设立于宝岛之上,务必确保我朝海疆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紧接着,秦子玉再次开口,继续下达任命旨意:“蒋钦听令,朕现封你为第二舰队将军,驻地定于昌黎。而周泰,则封为第三舰队将军,驻地为琼州。望尔等皆能不辱使命,保我国土安宁!”

随着秦子玉的一连串任命,各舰队的具体架构也逐渐清晰起来。根据规划,每支舰队中的战舰均依据各自不同的功能被划分为旗舰、战列舰、护卫舰、巡洋舰、驱逐舰以及侦察舰等多个种类。这些战舰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共同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海防长城。

新年伊始,秦子玉率领长安城的文武大臣在骊山筑坛祭天,定年号永兴。

永兴元年三月,春光明媚、万物复苏之际,地处南方海滨的琼州刺史陈登肩负着重要使命,踏上了前往京城述职之路。他此次入京,不仅带来了琼州地区的治理成果和发展规划,还献上了一份极其珍贵且震撼人心的礼物——海蛟之首!这颗巨大而狰狞的头颅被视为稀世珍宝,同时也是陈登对新建立国家的诚挚祝贺。

与此同时,秦子玉得知此事后,立刻下令让人将这难得一见的海蛟之首敬献给位于秦岭之巅的祖龙祠。这座古老而神圣的祠堂供奉着华夏民族传说中的始祖之灵,能够在此献上如此珍贵之物,无疑是对祖先的极大敬意与尊崇。随后,秦子玉又特别嘱托当时名满天下的大儒蔡邕亲自撰写碑文,以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以及表达对祖先庇佑之恩的感激之情。

然而,就在众人沉浸在这份惊喜之中时,谁也没有料到,当晚竟风云突变。狂风如怒兽般咆哮肆虐,裹挟着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形成了一场前所未见的暴雨。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迅速席卷了整个关中平原,给这片富饶之地带来了沉重打击。

洪水犹如脱缰野马奔腾而来,势不可挡地冲垮了无数肥沃的良田,使得农民们辛勤耕耘一年的心血瞬间化为乌有。更为严重的是,那凝聚着千万百姓血汗与智慧修建而成的郑国渠也未能幸免,被汹涌澎湃的洪流无情地淤塞住了。原本用于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的水利工程如今变成了一片狼藉,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但映入人们眼帘的却是满目疮痍。内阁大员杨奉怀着沉重的心情参加了大朝会,面对满朝文武大臣,他声泪俱下地述说着昨夜发生的惨重灾情。杨奉痛心疾首地表示,这场洪灾给关中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最后,他情绪激动地强烈建议秦子玉取缔琼州,认为正是由于琼州进献的海蛟之首触怒了神灵,才招致如此灾祸降临。

陈登听闻此言,当即挺身而出,在大殿之上据理力争,坚决反驳杨奉的观点。他详细阐述了琼州近年来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显着成就,并强调此次进献海蛟之首完全出于对朝廷的忠诚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怎奈此时朝堂之上已是群情激奋,众多官员纷纷附和杨奉之言,陈登顿时陷入了孤立无援的艰难境地。

一时间,关于琼州乃是灾难之源的流言蜚语在长安城不胫而走。国子监的莘莘学子们也受到影响,开始加入到这场争论中来,进一步推动了事态的发展。许多朝中大员暗中互相串联,一致要求舍弃琼州这个“不祥之地”,以免再次遭受类似灾害。面对汹涌的舆情压力,秦子玉深感棘手,无奈之下只得决定再次召开大朝会,让支持保留琼州与主张取缔琼州的双方展开激烈辩论,以期找到一个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

郭嘉面色肃穆、正义凛然地高声说道:“诸位久居中原腹地,养尊处优,自然难以知晓那边疆地区民众生活的困苦与艰辛!本官今日便要郑重告知诸位,自古以来,我华夏九州大地之上,唯有那些英勇无畏、敢于开疆拓土的壮士才称得上真正的英雄豪杰,从未有过轻言放弃祖宗留下土地的懦弱之人!需知中原之地的安稳太平,关键就在于边境线能否不断拓展延伸。我们每向着外部开拓出一里疆土,九州百姓所能拥有的生存空间便能随之扩大一里,而朝廷中枢所在的核心安全区域亦会按相同比例得以增长。反之,如果边境一旦失守,每丢失一里土地,那么中原的安全区域也将会同比缩小。所以说啊,这开疆拓土之事至关重要,且需要全体国民齐心协力共同参与其中。对于身居高位的掌权者而言,此举能够成就其彪炳千秋的丰功伟业;对于具体执行此项任务的将士们来说,则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即便是普普通通的黎民百姓,他们所获得的也是至关重要的生存优先权呐!”

杨奉闻听此言,当即站起身来,拱手一礼后言辞激烈地反驳道:“郭大人此言谬矣!所谓众生平等乃是天道至理,我们绝不应为了九州百姓自身的利益,而肆意将战火引向境外无辜之邦啊!如此行径,岂不是与强盗无异?又怎能称得上是仁义之举呢?”

郭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冷笑,毫不客气地回应道:“杨将军这话未免有些迂腐可笑!当今大秦帝朝坐拥一千三百万精锐雄师,倘若不能积极进取、开疆拓土以彰显国威,莫非还要重蹈昔日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的老路不成?”

杨奉被秦子玉一番言辞说得哑口无言,他站在原地,张了张嘴却不知该如何回应,最终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默默地收起自己的旗帜,停止了争论。

此时,秦子玉看准时机,毫不犹豫地以雷厉风行之势迅速做出决断并大声说道:“凡是我大秦帝朝士兵手中弓弩能够射到的地方,都应视为我们大秦的国土!而那些心甘情愿为大秦帝朝的繁荣昌盛去战斗、拼搏之人,皆是大秦的子民!我大秦军队不仅要为帝国奋勇作战,更要不惜一切代价守护好每一个大秦百姓!”

这番话语犹如一阵旋风般迅速传遍了整个九州大地,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一全新的理念和政策。一时间,九州的社会风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众们对于大秦帝朝充满了期待与信心。

然而,世间之事往往难以两全其美。大秦帝朝如此强势的行事风格虽然带来了新气象,但同时也引起了周边各方势力的强烈不满。就在这时,征北大将军张辽派遣使者紧急前来禀报,称乌桓部落的首领蹋顿、鲜卑族的可汗拓跋雄以及北匈奴的单于刘豹三人已经在弹汗山王庭举行会盟,并共同约定将于永兴元年八月率领大军向南侵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