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541章 贾文和借民收粮,秦子玉拿捏豪族

随着被拒绝赈济的解良百姓数量不断上涨,魔王军的名声也如过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而此时的魔王军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依旧我行我素地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虽然当地百姓都不敢明目张胆地反抗魔王军,但已经有人开始偷偷摸摸地给龙胆军提供各种便利,希望能帮助他们推翻魔王军的统治。

贾诩看到这一情况后,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便命令张绣去主持赈灾事宜。张绣得到这个任务后,立刻行动起来,他知道这次机会难得,如果做得好,就能赢得民心,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张济的老部下们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不禁一喜,他们知道这是个逃离魔王军的好机会。于是,这些人趁着夜色悄悄逃出营寨,混入百姓之中,一同前往粥铺。

当张绣成功施完粥之后,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放任灾民自由散漫地离开,而是将他们重新组织起来,并训起话来。

“你们想要吃饱饭吗?”张绣大声问道。

“想!”众灾民参差不齐地答道,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那好,我有办法让你们每天都能吃饱饭,但是需要你们听从我的安排,你们愿意吗?”张绣接着问道。

“愿意!”众人异口同声地喊道。

张绣见状,立刻让人开始按照军队的编制方式将灾民编成组,每个组由一名伍长带领一百名灾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保证效率,又能让灾民感受到秩序和纪律。

仅仅过了十分钟,两百余抢收粮食的百人队就顺利地完成了编组。张绣看着眼前整齐有序的队伍,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挥手示意大家出发。

有灾民心中惶恐,提出异议说:“将军,河东地区的良田皆为豪族掌控,咱们这样收割粮食,只怕会搭上身家性命呀!”

张绣一脸严肃地看着他,平静的说道:“看看那边那些老弱妇孺,其中就有你们的家人。告诉本将军,你们还有资格害怕吗?”

众人沉默不语,心中都有着各自的思量,但很快他们便意识到,此刻已经没有退路可言。

“我们不怕!”人群中有人高呼道。

张绣趁热打铁的说道:“收粮队,出发!”

随着张绣的一声令下,数百名士兵如猛虎下山般冲向田野,开始抢夺成熟的庄稼。

在解良百姓的广泛参与下,龙胆军抢收秋粮的行动迅速展开。他们分成多个小组,深入各个村落,将成熟的稻谷、麦子等农作物纷纷收割。

而在这个过程中,许多村民也加入进来,他们带着自己的农具,与龙胆军一起并肩作战。

由于解良百姓的广泛参与,龙胆军抢收秋粮的范围越来越广,参与抢收的人数也在不断的突破新高。

郭汜和樊稠得知此事后,却束手无策,只能向洛阳城中的魔王董卓求援。

董卓深知河东的重要性,若是失去了河东,那么洛阳的粮食供应将会受到严重影响。于是,他立刻下令让李儒和牛辅带领十万大军增援。

李儒抵达解良前线后,他迅速下达了一道冷酷无情的命令——全军撤退!这支庞大的军队毫不犹豫地放弃了解良前线,如潮水般退回安邑。不仅如此,他们还毫不留情地将沿途的粮食付之一炬,让敌人无法从中获得任何补给。

贾诩虽然聪明,但与李儒相比,他还是稍逊一筹。面对李儒的狠毒策略,贾诩感到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陷入劣势。如今,原本用于收集粮草的庞大队伍却成为了龙胆军沉重的负担。

更糟糕的是,由于无事可做,百姓之间的小摩擦不断升级,最终演变成了流血冲突。每个收粮队都由五名士兵负责管理,但即使他们全力以赴,也难以解决这些矛盾和纠纷。相反,由于分心处理这些问题,他们反而加剧了矛盾的恶化。

贾诩深知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于是决定采取果断行动,以强硬手段解决问题。他提议对那些闹事的人严惩不贷,甚至可以直接处死。然而,赵云却坚决反对这个提议,他毫不犹豫地表示:“贾参军,杀人固然简单,但这样做会让我们之前所做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贾诩冷笑一声,质疑道:“赵将军不同意我的建议,难道还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吗?”

赵云苦笑着说:“我当然没有办法,但我可以向主公报告,让军机处来决定。”

贾诩无奈地点头表示同意,然后与赵云一起联名上报。

秦子玉在井径关中收到了赵云和贾诩的联名奏报后,立即派人去找戏志才商量对策。

戏志才得知李儒放火烧粮,立刻说道:“恭喜主公,河东之地都属于秦国了。”

秦子玉苦笑着说:“军师还是不要太高兴了,如果不能解决收粮队的工作和吃饭问题,可能会产生反效果。”

戏志才笑着说:“主公不必担心,粮草可以从井径关调运,至于收粮队,可以组织他们兴修水利,同时将负责建设的队伍就地安置。”

秦子玉笑着说:“军师这个计策太好了,不仅解决了张绣旧部的安置问题,还顺利地打造了一个兵源地。”

戏志才接着补充说:“张绣的士兵成为百人队的管理,自然会不遗余力的拥护秦国的政策。”

秦子玉没有耽搁,便带着戏志才押运粮草前往解良。

由于解良与安邑之间被大火隔绝,无法通行,秦子玉只好下令暂缓攻势,转头将精力投入到建设新村落上。他要让这片土地成为一个繁荣昌盛的家园。

随着战事的平息,那些曾经逃到安邑的豪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当地人的巧取豪夺。他们原本以为可以在这里找到庇护,但现实却让他们陷入了困境。

不堪重负的解良豪强们纷纷选择回流,他们带着房契和地契,找到了秦王驻跸的临时行宫。这些人希望能够得到秦王的帮助和支持,重新找回失去的一切。

秦子玉热情地设宴款待了这些豪强的代表人物。在宴席上,他坦诚地道出了秦军不能朝令夕改的原因。众人听后纷纷表示理解,并对秦王的难处表示同情。

然而,这些豪强们并没有就此罢休。他们泪流满面地请求秦王给他们一条活路。面对这样的情况,秦子玉微笑着答应了他们,并为他们指出了两条出路。

第一条路是让这些豪强们转型从事商业活动,可以参与秦军的后勤转运工作。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也为秦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第二条路则是协助秦军攻略安邑,一旦成功,将会按照功劳大小赏赐同等数量的良田。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提议,既能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又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豪强们听完秦王的建议后,纷纷表示愿意接受。他们意识到,只有通过合作才能实现共赢。于是,一场关于未来发展的讨论热烈展开,大家都期待着能在这个新的机遇中获得更大的成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