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帝:山河少年行 > 第143章 学以致用方为大道,壮大自身才是根本

当秦子玉踏上第二段书山之路时,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期待。在漫长的跋涉中,他仿佛看到了一线光亮,那是知识的曙光,是他一直追寻的智慧之光。

如果说上一阶段的任务是储备知识,那么这一阶段就是提炼改造,并将所获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儒家有言:“三人行,其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秦子玉的心中,他明白,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善于向他人学习,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可以成为自己成长的借鉴。

他感慨着,每个人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要用心去发现,就能不断提升自己。别人的优点,学了之后可以让自己找到正确的做事方法;别人的缺点,见识了之后可以让自己避免踩坑。

所谓的吃一堑,长一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吃过了的亏,才能让人拥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才会竭尽全力的避免重蹈覆辙。

接着,秦子玉的脑海中浮现出诸葛武侯的教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句话如警钟一般在他耳边回荡。他深知,即使是微小的善举也能积累成大善,而哪怕是小小的恶念也可能引发大恶。他暗暗发誓,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论是在行为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追求至善至美。

对于善行,哪怕是再小也必须要认真对待。对于恶行,哪怕是可以忽略不计也不能去做。防微杜渐,就是告诫所有的人,习惯成自然,一旦疏忽大意,就有可能积小恶成大恶,最终毁掉了自己。

秦子玉深知“读书使人明智”的道理,他渴望通过阅读获取知识,开启智慧之门。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和判断力,对负能量的知识进行批判,剔除其中的糟粕,只留下精华,为自己所用。

他相信,只有这样,他才能在书山中找到真正的宝藏,不断丰富自己的内涵。

在这条充满艰辛的书山上,秦子玉坚定地向前走着。他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正义的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那线光亮迈进。

他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他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智慧人生。

此刻的秦子玉,还是依附于既有的道德评价体系。也就是说大多数人认为的事情,那就拼了命的去做;大多数人排斥的事情,无论如何都不会碰触。

在这一阶段,他以道德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引导世人追求世人所谓的大善。

在前行的过程中,秦子玉逐渐领悟到书山第二阶段所蕴含的磨砺真谛。如果说第一层是看山是山,那么这一层的读书境界或许可以被称为看山不是山。

具体来说,在第一阶段,秦子玉所吸收的正、负能量知识,其所有的标识都源自他人的认知,或者说是作者根据世人的认知进行归纳总结的成果。

这些知识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的是别人眼中的世界,而秦子玉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接受、理解和内化。

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秦子玉开始意识到,这些知识并非绝对的真理,它们只是一种参考,一种基于他人经验和观点的总结。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同一件事情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存在差异。

这一阶段的磨砺,让秦子玉逐渐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思维去分析问题。他不再盲目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开始思考、质疑、探索,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物。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它需要勇气去挑战既有的观念,需要耐心去挖掘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

这是吸收别人的善恶,成就自己的善恶,并以善自居,不遗余力的打压别人的善,从而令世间只有唯一的善恶标准。

在这个过程中,秦子玉经常会感到困惑、迷茫,但正是这种痛苦的挣扎,让他不断地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逐渐走向成熟。他开始理解,真正的知识并非死记硬背,而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和感悟去获得。

这种看山不是山的境界,让他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让他更加坚定地走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如果说读书使人明智,那么理解并化为己用就是真正的大智慧。

在第二阶段,秦子玉经历了一番深刻的思考,终于恍然大悟——无论是正能量知识,还是负能量知识,只要能帮助他构建起自己的思想道德体系,那就是有价值的知识。

别人心中的正与邪,对秦子玉来说只是一个参考。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于正邪的判断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秦子玉深知,他要做的是借助前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从中汲取智慧,进而培养出属于自己的为人处世准则。

所谓的善与恶,其实只是源于自身的认知和判断。他希望用自己的善恶观去感染他人,让更多的人认同并遵循建立在善恶基础上的行为准则。

秦子玉逐渐地领悟到,在这第二阶段,实质上是在构建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体系。他的每一个举动,都是为了扞卫自己的利益。

当利益一致时,他们会紧紧相拥,共同取暖;而当利益相互冲突时,他们则会毫不犹豫地分道扬镳。

这种利益分为表面利益和核心利益。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世人会不由自主的向往强者,并修正自身的善恶观念,从而迎合规则制定者。也就是放弃个性,主动变成大多数人认可的角色。

如果正能量的知识对自己不利,那么他也会决然舍弃。相反,即使是负能量的知识,在他眼中,也可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看山已非山,只因一切皆以秦子玉自身利益为基石,知识的存在意义仅是为了巩固与加强。秦子玉不再拘泥于前人对正负能量的划分,而是根据自身的需求,精心挑选符合要求的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正负能量体系,从而塑造自己的三观。

以长久以来的杀人偿命为例,那些为了匡扶正义而采取的暴力行为,不仅无需付出代价,反而应当得到奖赏。因此,一刀切的做法并不可取,唯有审时度势,方能走上正道。

在这个过程中,秦子玉逐渐明白,世界并非非黑即白,每一个选择都有其背后的考量和代价。他学会了不被传统观念所束缚,而是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事物的善恶。

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使他在面对复杂的现实时,能够更加从容地做出决策。

同时,秦子玉也意识到,知识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他开始关注那些与自己利益相关的知识,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

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道路上,秦子玉也曾遭遇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信,只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审时度势,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在逆境中不断前行。

最终,秦子玉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功地构建了一套独特的正负能量体系。这套体系不仅为他带来了实际的利益,更让他在精神上得到了满足和成长。

回首往昔,秦子玉感慨万分。他明白,人生的意义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成功,而在于不断地探索和成长。

通过这段经历,他不仅收获了物质上的财富,更拥有了宝贵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特别是带领学生军修筑绿林城,看起来是一次不折不扣的亏本买卖,可是却调动了绿林城各方势力的积极性,从而衍生出了更多金钱之外的新利益。不仅打造了攻守同盟,还为深层次的合作构建了信任基础。

秦子玉在经历了漫长的思考和求索之后,终于恍然大悟。他明白了,这看山不是山的真正主体,其实是自己。也就是说,他将自己视为世界的唯一核心,用自己的是非善恶观念去要求别人认可并遵照执行。

在他的世界里,但凡有人对这一核心体系产生丝毫的动摇,都必定会引发他内心的轩然大波,遭致**和精神的双重摧残。

这种对自我中心的坚定扞卫,就如同眼中容不得一粒沙子,任何敢于挑衅他的个体或群体,都会被他毫不留情地用拳头予以说服教育。

他深知这种执着可能带来的伤害,但却无法抑制内心对自我的坚守。在这个过程中,他也曾感到孤独和迷茫,但对真理的追求让他无法放弃。每一次的冲突都让他在痛苦中反思,每一次的打击都使他更加坚定地走在这条孤独的道路上。

随着秦子玉的不断深入,他终于明白了书山的真实作用。其实就是辅助打造自我体系。从修身养性开始,到引人向善。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成长体系。第一阶段是储备阶段,实行的是拿来主义。不管能不能用,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对了。

如今到了第二阶段,就是提炼和扩张阶段,把别人的认知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再用自己的知识打造唯一的价值体系。

在这一阶段,核心价值在于一个“争”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唯有胜利者,方可布道天下,方可成就大道。

秦子玉终于悟了,世间资源有限,走到巅峰的机会有限。唯有力压对手,才能更上层楼。

新的高度自然会有新的对手,只有不断的胜利,才会成就全新的自己。

世界万事万物,唯争永恒。人所站的高度,决定了对手是谁。而对手的高度,才能决定斗争模式。

秦子玉终于懂了,学习成长的意义,在于走到更高的层次,从而剔除大部分不受规则约束的对手,同时确保自己有能力对抗那些不守规矩的对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