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736章 该出土时就出土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第736章 该出土时就出土

作者:浙东匹夫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8:29

第736章 该出土时就出土

次日,雒阳城南,毕圭苑遗址,也就是正在施工中的新贡院里。

刘备舒坦而又好奇地看着喷泉池旁那些雕刻的罗马柱,还不时用手抚摸一下池子里正在喷水的青铜狮子头柱。旁边有胡姬搓背揉肩,他也懒得搭理。

池中是一根青铜柱,里面是水管,柱子顶部四方都有一张狮子脸,从狮嘴里喷出热水来。

喷泉水法李素早就做过了,灵帝时期也有,所以不稀奇。只是灵帝时候匠人不会去雕刻狮子,狮子自古为华夏所无。

大汉第一次向西域国家官方引入狮子,还是一百年前,安息商人在汉章帝时期贩卖过。

当然李素他老婆在《后汉书》里写的是“进贡”,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自古以来的外国商人来华,都是打听过的。知道进贡会得到很多赏赐,所以就等于是朝贡贸易了。

第一个给皇帝狮子的安息商人,可是得到了上百斤黄金、数千匹丝绸。

所以,李素现在这个浴室里的狮子柱子,显然是有罗马工匠在艺术设计或者说美工方面,指导了汉人浇铸铜匠。

“这就是安息人——嗯,也就是你说的西域帕提亚国,百年前进贡来的狮子吧。工艺居然是罗马大秦人指点的,看来这罗马人,比帕提亚人倒是更文物风流一些。

西域之国,也不都是游牧蛮夷。你用他们的人设计督造将来的雒阳新城高架引水渠,朕也放心一些了。能造出如此严丝合缝精妙建筑的匠人,不至于随便懈怠堕工。”

刘备把玩了一会儿,如是赞许道。随后,他又像是想起了一个事儿,下意识随口追问,

“这未来的贡院,洗澡的地方都要如此?太过奢靡了,那些举子怎么能用这么奢侈之物!”

李素在旁边,也是自然而然搂着两个捏肩的胡姬,当然没有任何其他不轨的动作,他也看不上,纯粹就是享受按摩。对皇帝的问题,也是应声而答:

“陛下多虑了,大规模的场子,怎么可能如此奢华,举子只要外面热水淋一下、大池子泡泡就行了。这不外面还没盖好呢,按礼法只是先盖了里面几间包厢。

包厢还是要好一点,未来主考也要驻场数日,主考多是年高德劭的文坛学界泰斗,总要舒筋解乏,这是给主考准备的。

另外,臣想着未来科举要不要加一道陛下亲自策问的‘殿试’,如果要的话,这里当然还要准备一间更适合陛下体面的所在。”

李素说得很清楚:奢靡的东西不是拿来普及的,所以别担心浪费,那是主考官甚至殿试时皇帝亲自来视察才娱乐的地方。

就跟罗马原本十二年后要造的卡拉卡拉大浴场,里面也有给卡拉卡拉皇帝预留的、居高临下与民同乐的豪华包厢的。

李素还特地跟刘备强调,除了这些铜的部件花了点钱,其他木石材料都没浪费,是拿的毕圭苑遗址的木料石料挑状态最好的,拿来盖的。其他差的断木破石,就淘汰给民用。

刘备这才没有多说,只是又随口叹道:“不过伯雅你这是越来越奢靡了,奢靡也就罢了,居然都不干正事儿!

昨晚朕就想拉你秉烛夜谈,聊你说的那些‘西域诸国造神造史以强正统’,居然非要借口拖到今日。现在这些也见识过了,该说正事儿了吧。”

李素笑道:“陛下冤枉了,臣不是耽于享乐、昨晚不肯宵衣旰食,是陛下所问突然,臣怕空口无凭,所记也有缺漏,所以让人去兰台整理了所需的西域书籍,乃至汉文译本。

昨晚臣可没有偷懒,一直督导兰台官员找书写稿。还有,书稿怕潮气,这儿不便出示,还是到外面休息室吧。”

听了李素解释,刘备才算释然,原来李素吃喝玩归吃喝玩,办公还是绝不耽误的,这是准备资料呢。

两人套上浴袍,被引到外间,放着石桌和藤质摇椅,还摆着烧烤好的肉片和冰镇的果盘、葡萄酒,完全就跟罗马浴或者说土耳其浴的休息室一样。

李素一挥手,旁边有侍女拿过来几套羊皮卷轴和宣纸卷轴。

“陛下昨天问到的那些西域诸国造史以塑正统的成功案例,都整理抽选出来了。臣为陛下讲解一二。

这是《约书》,是罗马东境一个被吞并的小族犹大的‘经史’,这约书还分新旧,盖因犹大之国虽曾为罗马所灭,但其鬼神之说却在罗马流传开来。如今罗马本身信仰日渐衰微,几乎要被以小易大。

新的部分,不好造史,我们不便多言,单说那旧的部分。其中说,罗马人因不让犹大人居于本土,将其全族放逐至罗马东境之外,高加索群山之间。所以他们举族世世代代都应该保持信念,回到应许之地……”

刘备一边听李素讲解,一边翻来覆去看卷轴,也看不懂,纯粹看个好奇,随后一丢,追问:“这说法有什么疑点么?效果又如何?”

李素微微一笑:“全族流放……陛下想想,罗马人是有本事验明血脉,知道一块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什么血统不成?所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罗马人最多只能是以表面可见的信仰而分,看你是否坚信旧说,坚信的就流放,你要是为了不离开家乡而改宗,罗马人根本识别不出来,也不会再为难你。

但正因为他们的约书里如此说了,数百年过去,连罗马人都信了那个小族真是被全族流放。而几百年前改宗留下的人,竟不知自己是世居于此,还以为自己是那原有之族被流后才迁居过来的。以经史造一片地域之正统的威力,可见一斑!

近年来,罗马日渐衰微,说不定那些说自己是被赶走的人,还有可能回来建国呢……

同理,这书上说亚伯拉罕的两个儿子,分别成了巴勒斯坦地区两个族的祖先。这显然也是跟吴太伯为周文王伯父的套路一样。无非是他们的‘吴太伯’完全没吞成他们的‘周天子’,但偏偏还不甘心融合,于是一代代打死打活。”

李素倒数第二段展望的话,当然是有夸大的嫌疑的,但他是为了让刘备坚定信心,知道“以经史造地域正统”的威力有多大,所以用了夸张的推演,反正刘备也没法求证。

而事实上,犹大人虽然在罗马灭亡时没有复国,但两千年后还是成功了,关键是全世界很多人都相信。这不得不说是他们媒介选得好,毕竟西方世界的人都看过约书,也就本能不会去怀疑。

一直到2008年,特拉维夫大学的施罗默教授才站出来,用详尽的证据揭开这层窗户纸。

前世那年李素刚好上大三,遇到经济危机不好找工作,所以他上造核心课的时候对这个课外材料学得特别认真,穿过来十二年了还记得。

地域核心造得好,两千年后还能作为复国依据。

约书就是干这个事儿的。

而且,你以为希罗多德、李维和塔西佗就没干么?

千万别好奇李素为什么回这么熟练,“从来不惮以最卑劣的恶意来揣测全球所有文明的历史学家”。

这就是准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学历史的学习方法不同。

外交专业上历史课,每一段典故都是会被老师追问历史学家选史动机,如果你识破不了历史学家“造核嫌疑”的,直接就挂科。

所以,李素看历史的眼光才如此锐利独到,隐藏在潜台词下的造核企图他都一眼看穿。

学历史只是为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格局小了!

还得识破敌人的造核!自己学会造核!

这才是真.格局。

……

刘备果然非常振奋,一下子对造核的信心彻底坚定了。而且他觉得眼界大开,原来外面的世界真有跟华夏一样生长阴谋诡计的土壤。

伯雅贤弟学贯东西,对东西的谋术也是彻底融会贯通了……这些西域的书,也不能乱给百姓和百官看呐!

刘备想到此处,忍不住出言提醒:“等等,伯雅,这些书放在兰台,将来你打算百官和举子都能查阅么?不太妥当吧。”

李素:“臣会分级,到时候列出清单,请陛下最终定夺,少数书普通读书人不适合读,也没必要急于推广。”

刘备点点头:“再说说别的吧,有没有真的靠经史拓地成功的例子。”

李素放下约书,又拿起提图斯.李维的《罗马建城以来史》,指着其中一段:

“刚才那个例子,已经是西方最著名的了。但陛下要找拓地成功的,那些就不如前一个例子那般‘幽而复明’,反而都是锦上添花、巩固统治。

比如这李维所著、叙述罗马渊薮的部分,提到罗马始祖罗慕路斯有亲兄弟雷穆斯,他们的母亲是贞女感孕战神而生,但其亲弟弟和义父却在罗慕路斯选址建罗马城的过程中,因为分歧而被罗慕路斯杀害……

这里面细节还有很多,陛下有空可以慢慢看,但臣就简明扼要指出其中疑点:罗马人非要这么安排。其实完全是因为罗马城建立者是有希腊化背景的外来移入者,他们需要把半岛上罗马地区的原住民变成‘始祖的弟弟和义父遗留下的罪徒’,这样便于统治土著。

事实证明半岛上的罗马旧土著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也渐渐忘了真相,就相信了罗慕路斯。

而且这好歹还是‘历史’,再往前追溯,希腊人在神话里也经常有新神推翻旧神后、顺理成章奴役放逐有原罪的旧提坦神之后,总之有兴趣慢慢看吧。先当故事听,再讲解其后的隐喻……

说到底,一切涉及上古史的‘经文’,乃至神话,如果没有大规模的文本流传,而是为神职之人笔录、口述布道给信众,那就有很多托古伪作制造正统的空间。

约书名以上是摩西得天授,实则一代代祭司都在传抄时优化。希腊神话代代相传,也是这样优化的。

在我们华夏,这样的事情便少么?最初的《太平清领道》真的背离《老子》那么多么?还不是于吉张角之流托古篡改。哦,这事儿臣前些年在华山,跟妙真人倒是长谈过很久。

这些涉及鬼神编造源流的事儿,臣所知不算多,臣是儒者,子不语怪力乱神嘛。神鬼托古伪造方面,陛下想知道更多,可以召见妙真人。她这几年闭关清修,似乎写出新的辩考了。”

李素把西方造核成功案例一番铺垫叙述,总算是让刘备暂时心怀大畅,觉得这事儿可以丢开一边了。

刘备暗忖:将来如果朝廷真的需要全方位文化管理,从史书到民间鬼神一并整顿,就召见一下那个名义上的远房侄女儿,问问鬼神编造之事。

刘备也因此对于刘妙愈发放心了,他意识到这侄女儿不是为了避嫌才去出家修仙的,人家是真心用功修仙。

更确切地说,这种修仙不是寻求长生不老,而是当个神学家,钻研辟伪。

把文化造核的方方面面都问过一遍了,刘备心里踏实多了,总算开始涉及深水区,想听听李素有什么具体编造证据来源的思路:

“伯雅,此事之施行,朕再无疑虑。不过行此事所需的‘太史公当年也不曾得到的史料’文献,我们又该何处去寻找?或者说找个什么样的来源,才能让天下人信服?”

刘备之所以有此一问,是因为蔡邕之前只是笼统对他说需要“出土新证据”。

但蔡邕毕竟只是历史学家,不是考古学家,所以具体操作落地,得有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配合。

李素也不是考古学家,但他毕竟是后世之人,读书多,还是知道很多历史上的考古典故的。所以他几乎立刻就想到了解决。

“这好办,大汉初得的《尚书》原本,最初始于文帝时齐博士伏胜背诵,之前古本都是秦始皇焚书而毁。

有汉四百载来,先汉末年刘歆为太史时,有孔安国献书古文。后光武帝时,民间又有人号称发掘先河间献王刘德所藏《尚书》古遗十余篇。

既然大汉每次中兴都有人献出土的古文尚书逸篇,那就再出土一次好了。而且,发掘河间献王刘德私藏那次,还有人找到了《左传》的额外篇目。这次,咱就再找一点《国语》的失传篇目好了。之前董卓烧雒阳,所毁弃甚多,太傅整理国故有所发现,也不稀奇。”

这方面李素之所以这么熟练,是因为他前世毕竟也看过网络小说。而古文尚书今文尚书那点破事,基本上都被网络小说炒烂了,想看不见都不可能,所以细节也无须赘述。

只不过大多数网络小说提到古今尚书的事儿,都重点强调历史上东晋永嘉南渡后那次“重新发现尚书”,主要是那次改动最大,颠覆最多。

但实际上,“尚书”的不断发现,汉朝本身就有两次了。说实话,《尚书》的每一次被迫修改,其实都是华夏和夷狄界限需要调整了。

刘备看他这么毫不掩饰,目瞪口呆了一会儿后,叹道:“当年秦始皇焚书坑儒,莫不也是想把‘存在过的先王之政’,都变成秦人希望世人看见的样子吧。

咱大汉虽然也要统一古识,却也要堂堂正正。如今之世,不比先秦,万里之外的蛮夷都有文化,而且百姓也已经有了雕版印书可读,识字知古之人,比先秦时多了何止百倍。为君者还是对天有些敬畏才好,可不能妄想以堵代输了。

不然迟早也会被后人甚至外国蛮夷挖出来的,这事儿,拿捏好分寸。反正我们要的也不多,别大材小用演过了,反而留下隐患损害朝廷信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