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 第187章 你这不是出卖朋友,是治病救人

第187章 你这不是出卖朋友,是治病救人

公孙度毕竟不是从长安拿了圣旨就千里奔袭直取辽东的,而是走走停停被战乱所阻、光在平原、渤海就拖了半个多月。

所以,公孙度的出现,对于糜竺而言,也谈不上突然了。

作为东海第一豪商,糜竺这几年的官营生意是越做越大,尤其是李素跟他交接工作走之前,帮他稍微开了一点小挂,改良了海船造船技术,糜家的“大型河海两用沙船”,从此可谓是独步东海。

从钱塘江口往北,一路到辽东湾,甚至朝鲜半岛东岸,都是糜家商船队的天下。因为河海两用,偶尔也会深入沿岸大河到内河港**易。钱塘江沿岸的会稽,长江沿岸的广陵、秣陵,淮河、黄河沿岸商港,都有糜家船的踪迹。

就在前阵子,袁绍和公孙瓒大战、曹操和臧霸大战的时候,糜竺就有一支商船队悄咪咪本着人道注意的考虑,带着一些东北特产的松香、麝香、五味子等药材,驶入黄河到平原郡兜售。这些药材有的是做金疮药疗伤用的,还有些是防止时疫的。

反正只要遇到打仗,卖药材利润肯定很可观,做了多年大海商,这点敏锐还是有的。糜竺的货得到了袁绍和曹操双方的追捧,很快就卖完了。财大气粗的袁绍还加价把伤药都买走,气得小老弟曹操暗暗痛骂本初兄不仗义。

手下人卖完药回来,糜竺也得到了“公孙度在平原郡滞留,朝廷有圣旨任命他为辽东太守”的情报。

因为海路回程需要时间,所以糜竺得到这个消息时,其实已经是半个月后了,他连忙针对性再派出细作打探,就得知最新进度是公孙度已经投靠了公孙瓒。

糜竺闻讯颇为焦急,心中暗忖:“这可如何是好?公孙瓒是很有可能帮助公孙度的,毕竟公孙度有圣旨,只要他许给公孙瓒的条件够好,那是师出有名的。

咱一直唯使君马首是瞻,使君不曾扯起旗号讨董,咱幽州各郡也都按兵不动。不讨董,也就没有了拒绝执行董卓圣旨的理由……没办法了,要不立刻以咱辽东郡的名义单独扯旗宣布讨董吧,只是要想办法赢得使君信赖支持,让他知道我们逼不得已才好。”

不了解眼下幽州形势的人,或许会对糜竺的这种担心不解:公孙瓒不是跟刘备好兄弟么?糜竺这几年也没得罪公孙瓒,逢年过节该给的礼物礼数也不缺,公孙瓒应该不至于图谋他吧?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真实历史上,无论是幽州牧刘虞,还是辽西太守、度辽将军公孙瓒,他们都是没有扯旗讨董的。公孙瓒与刘备参与讨董,那是演义里的情节。

没有讨董,就保留了遵照董氏圣旨人事任免的正当性和可能性。另一方面,自从公孙瓒与袁绍开战后,公孙瓒跟上司、幽州牧刘虞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了。

刘虞一贯是不支持公孙瓒跟袁绍开战,也不希望公孙瓒南下夺取冀州人的地盘(事实上公孙瓒也没敢一开始就打出抢冀州地盘的名号,他最初出兵南下的名义是讨伐青州黄巾)

同时刘虞对于最近两年公孙瓒冷不丁屠掉一个乌桓部落、分其财物的做法也不支持,觉得公孙瓒就是想破坏他的笼络内附胡人的政策,两人越闹越僵,按原本的历史发展,刘虞已经活不到两年,就要被公孙瓒下克上杀了。而糜竺因为继承了刘备的态度,反而从中捞了一些好处——

一部分被公孙瓒屠的内附部落,都从辽西逃到了辽东投靠糜竺了。糜竺也已怀柔为主,以夷制夷利用这些能种地的乌桓人屯田,不能种地的鲜卑人,也发工资让他们去跟扶余人和高句骊狗咬狗、肃清外部边患。

历史上的刘备,直接投靠的是公孙瓒,没能跟刘虞搭上关系,所以才能力挺公孙瓒。但这一世的刘备却是直属于刘虞,而且一贯感激刘虞的知遇之恩、察举提拔之恩。公孙瓒从辽西管子城围城被救出来的时候,刘备已经被刘虞提拔得跟公孙瓒只差半级了。

这就意味着糜竺接盘了刘备在辽东的基业,他也不得不在刘虞跟公孙瓒的矛盾中,继承刘备那个“以支持使君为主,尽量不搀和、也别得罪伯圭师兄”的姿态。

所以这两年,糜竺基本上是两边都送点财物,尽到礼数,给刘虞的财物上供也更多一些。但不会给公孙瓒提供武器军资、军事上不提供支持。

公孙瓒对于他们更倾向于刘虞这一点,早就有所不满了。

“还是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可能不撕破脸皮,就雷霆处置掉公孙瓒的野心吧。我还是这几年送东西送多了,让他觉得软弱可欺,想让我们辽东彻底转向支持他而非使君,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糜竺思之再三,决定用一种类似于“代理人战争”的思路,制止公孙瓒的意淫。

也就是说,不要跟公孙瓒的部队直接开战,但如果公孙瓒敢少量借兵给公孙度、让公孙度挟圣旨之威入境的话,那就把借给公孙度的势力打掉。这样至少双方之间不直接撕破脸皮,又显示了自己并非软弱可欺。如果还有抓获俘虏的话,俘虏还是要还给公孙瓒的,就当是还个面子点到即止,让公孙瓒的仇恨继续往袁绍身上撒,糜竺犯不着蹚这个浑水。

糜竺虽然没听说过“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这句话,但商人天生的斡旋心理,让他对这个道理非常清楚。

做生意讨价还价都得虚张声势呢,一味软弱示好怎么行。送礼送了好几年了,也得偶尔硬一手。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糜竺就悄悄停止了海船队的经商,宁可少赚点钱,也要先分出运力,去东莱把东莱都尉太史慈的兵力接过来——也正好多亏了上个月曹操刚刚在极度愤怒的情况下死磕了臧霸,把臧霸也打得有点残。所以太史慈在东莱至少今年不用担心青州黄巾军的事儿了,可以抽出手来。

同时,糜竺也派出密使备了重礼去求见刘虞,光是小颗粒的东珠就带了整整两斗,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希望刘虞不要阻止辽东郡单独扯起讨董的旗帜。

太史慈回来之后,糜竺也得最终确认一下徐荣的立场。为了知道徐荣的真心想法,糜竺是在太史慈被召回后的当天就请徐荣吃了顿饭,而且没让徐荣知道太史慈已经回来了。

徐荣也还算仗义,并没有多想,径直来到襄平的太守府邸赴宴。

“蒙府君召见,不知有何要事?”徐荣进门后,一边行礼问候,眼睛余光注意到还有别的客人。

“徐都尉不必客气,坐。”糜竺指着右手侧的席面让徐荣坐,然后给他介绍,“这位刘别驾,徐都尉可认识?”

徐荣顿首:“荣一介武夫,疏于问候、”

糜竺:“此乃使君心腹、幽州别驾刘晔刘子扬,当年征西将军起兵初讨张纯时,关将军去扬州募集丹阳兵,剿丹阳豪帅郑宝,便是这位刘别驾身陷贼巢、却果断弃暗投明击杀贼首,被征西将军引荐至使君麾下听用。”

糜竺一边介绍,刘晔一边跟徐荣见礼,徐荣自然回礼,算是认识了。

糜竺继续说:“我今日是想向徐都尉宣布本郡的一个决定,那就是我们要正式举旗讨董了,此议我也已秘密请示使君,使君权衡之后,决心答应由我们辽东郡单独讨董,与幽州其余各郡的态度无关。”

原来,刘晔是刘虞派来的回信人,就是把刘虞的态度带过来的。

糜竺在给刘虞的秘密陈奏里,别的也没多说,就是点明了两点利害:目前为止,辽东四郡在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中,始终是坚定支持刘虞的。而公孙瓒也因此对辽东有了别的蠢蠢欲动的想法,虽然不敢直接撕破脸亲自下场,却愿意培植代理人。

所以,如果刘虞不支持辽东单独举旗讨董来抗拒董卓的乱命圣旨,那就要承担辽东有可能被公孙瓒傀儡、辽东的民力军力财力也有可能被公孙瓒的战争机器吞并的不良后果。

对于不想看到公孙瓒乱来的刘虞而言,该怎么选择已经很清楚了。

再加上糜竺送的那两斗珍珠的效果,刘虞最终的的态度就是:派别驾刘晔私下里来对糜竺的单独举旗讨董表示支持,但是公开场合不表态。这样,刘虞的支持就可以被糜竺用于安定内部人心,但不能用于外交场合。

徐荣听了刘晔代表刘虞的表态,果然很是震惊:“连使君都支持府君举旗讨董?可是……我们辽东辟处边陲,与董贼劫迁天子的关中之地相距数千里,我们怎么讨董?”

即使是在幽州内部,离关中和中原更近的那些郡不讨董,辽东却第一个扯旗,中间隔着那么多中立者……怎么看都不靠谱呐。

幸好,糜竺很快解开了他的疑惑:“徐都尉,眼下就有一个讨董的机会——董贼试图依靠矫诏乱命,扰乱地方,不知徐都尉肯不肯带兵截击董贼逆使公孙度?”

“公孙度!”徐荣大吃一惊,他毕竟只是都尉,那些海战船只和商船队糜竺一直是另外托人负责的,所以徐荣的情报源并不多,他是真的第一次听说公孙度被派来的消息。

糜竺:“事到如今,我也不瞒着徐都尉,我素知徐都尉与公孙度有旧,董贼这次便是矫诏让公孙度接管辽东、乱我辽东。徐都尉以为如何。”

徐荣想了一会儿,叹了口气:“府君这几年待我以恩义,荣岂能不知。且府君施行仁政,辽东上下俨然、百姓安居,皆有目共睹。但那公孙度与荣确是同乡,还有一些世交。

府君若有疑虑,荣愿交出兵权,府君另派他人带兵拒之。荣虽未为府君领兵作战,但这两年帮府君练兵,严整军纪,如今上阵之兵,都是荣精练而成,也算尽了本分,对得起府君恩遇了。”

反抗糜竺肯定是不可能的,一来糜竺对他很礼遇,二来太史慈这两年在东莱的兵力也不少,而且太史慈的个人勇武更在他之上,而且军中将士的家属都住在沓氏县、还被分到了很多田地。

而且。刘虞希望他讨董,这就不存在“糜竺是为了一己私利投机型讨董”的嫌疑了,人家那是受过“大汉之光”信用背书的。出于忠义的考虑徐荣也不可能选别的。

糜竺:“我岂有不信徐都尉之意,徐都尉若是肯为国效力,本可做得更多。你以‘引兵为内应’诱之,其定然不备,我们一鼓擒之,也可少造杀孽。”

徐荣:“多谢府君用人不疑,但卖友求荣实乃不吉之事,虽然公孙度与我交情不深,终究是有些故交的。我若诱杀之,岂非被天下耻笑。于府君名声,恐怕也多有不利。”

糜竺起身,亲自给徐荣把盏了几杯,抚其背劝说:“这么说吧,我看公孙度从公孙瓒处,应该也借不到多少兵。如若远涉数百里、明着与我辽东军一战,公孙度也定然不是对手,但无辜士卒多所杀伤,也非我的本意。

你若愿虚与委蛇诱之,我保证事成之后不杀公孙度,甚至还可以给他一份平安俸禄、另转授官职,只要能确保他的野心不再威胁到我们辽东就行。

如若非要选择刀兵血战,那就没有做人留一线的余地了,最后肯定不能留他性命。公孙度是生是死,看徐都尉如何抉择。”

徐荣眉毛一挑:“府君这是想事后软禁他?还是别有处置?”

糜竺:“我尊重徐都尉得意见,你觉得如何处置,你才能接受,我觉得行,那就做。你要是觉得不软禁,把他放到一个十年二十年内不能回来争夺辽东的安全之地,我也可以商量的。”

徐荣立刻觉得好受了不少:咱这不是出卖老乡,咱是防止老乡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帮他悬崖勒马,留一条命。

“既如此,荣岂敢不从命,还请府君届时信守诺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