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七十四章 一起加班过个好年

太子别动 第七十四章 一起加班过个好年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七十四章 一起加班过个好年

明太祖不是位对官员宽容的皇帝。大明朝官员的假期少得可怜。但往后几朝,官员们的福利待遇越来越好。

元旦从初一开始,文武百官能放假五日。处理几日政务后,又缝元宵佳节。元宵节从正月十一日开始,放假十日。

每年过年,是天不亮要上朝的官员们最舒适的时期。

今年年前京师脚下发现饥荒,还好在最后几日太子寻来了大量的粮食缓解,官员们忙到大年三十,准备好好过个年。

过年前,在京的官员们不论官职大小,每人得了一个厚厚的大红包。

这让大家很惊讶。

弘治帝为了直隶百姓不饿死,不被京师脚下的百姓指着鼻子骂,把从李广处抄没的几百石金银洒出,还倒贴了不少。再加上要加班加点重修清宁宫,内承运库空了大半。

宫中不但取消了宫宴,甚至暂缓发放宫人们的月钱。

泾王过年满十五,按规矩弘治帝应该在京师附近赐下王庄,供泾王平日花销。但弘治帝没有另行赏赐。而是收回了刚刚就藩的衡王原先在顺义的王庄,转赐给了泾王。

祖制只要求给藩王建藩王府、赏赐就藩之地的田庄,没有要求皇帝在直隶给藩王留庄子。给不给都要看皇帝的意思。

衡王当然不敢有意见。除了衡王,已经就藩的兴王、岐王、益王派长吏回京,上交他们在直隶的王庄。

三家王庄加起来两百倾田地。一倾地等于一百亩,一下子多了两万亩地!

弘治帝在年三十当日,下旨赏赐给在以工代赈中表现最好的一万人。每人赏赐两亩地,并额外恩准每户在当地登记户籍黄册,三年之内免税、免徭役。

还有消息说,原本弘治十二年就藩的雍王,有可能会暂缓一年就藩。

原本米粮蔬菜瓜果敞开供应的光禄寺,迎来了东厂和御马监的双重人马监督。东厂和御马监不对付,虽然明面上不可能打起来,也绝对不会勾连。于是,光禄寺每日消耗的粮食锐减。

一系列组合拳打下来,缺粮的窘境和大量流民暗藏的危机化解。

大家都能过上一好年。

今年太康公主初丧,直隶有数百人饿死,朝廷没有出面迎新春,让京师的年味淡了不少。

年初三,各家各户开始走动。

尤其是在京的官员走动得更为频繁。尤其是在吏部当官的,家中人来人往,天黑之前上门拜年的同僚络绎不绝。吏部尚书屠滽家中,甚至完美还原了当初寿宁侯收百官贿赂时的盛大场面。仿佛没有人记得屠滽涉及李广贿赂名册一事。

因为弘治十二年乃是京察之年。京察是文官们的年终考核。吏部会根据各官员的表现给出考评分。考评优异者升官调动。考评差强人意者或会降职。原本是一年一次,后又改为外放官员三年一次,京官九年一次。又因为京师、南京两京并举,京察也分为南北京察。但是众所周知,京师的京察最为重要。

首辅换人,肯定也会有众多的京官换位置。而且李广一死牵连巨大。弘治帝虽然没有处罚在册官员,一定会让他们挪挪位置。京官变动大,地方官员入京的可能性也更大。

屠滽收到的年礼堆满了几间库房。

因为是京察之年,大部分的京官们都选择留在京师过年。

今年李东阳府上的客人少了一半。多半与流传出去的太子奏折有关。李东阳也没介怀,只要他还在内阁,人气早晚会回升。

但杨廷和府上门可罗雀。他虽然不是吏部官员,但在清贵的翰林院当差,又是太子的侍读官,是提前投资的热门人选。至少姻亲、同年之间走动频繁。

杨廷和倒也沉得住气。只要能替太子办事,将来不管是做宠臣、权臣、还是孤臣,总少不了权柄在手。他是太子的侍读官,太子想要留他,吏部和内阁都没办法弄走他。詹事府顶头上司李阁老,也不会给他穿小鞋。

“老爷,端本宫的高公公来了。”素来沉稳的管家脸上多了几分惊慌。

现在京师中,谁还敢小瞧太子殿下。每个坊门口的彩票点堆积的大米,寿宁侯别庄内活蹦乱跳的药人、客似云来的囚牛商行、皇家奶茶铺,每一个都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讨论太子的秉性为人,一直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意见。百姓们还不知道奏折的事,听过奏折内容的官员,对太子殿下观感更加复杂。

高凤带上皇太子仪仗的大队人马而来。估计人还没到杨府门口,半个京师都知道了。

“杨大人,奴婢奉小爷之命送来年礼。”高凤把礼单呈给杨廷和。

杨廷和快速扫了一眼,都是白糖、糖果之类的物品,朴实无华,礼轻情意重。太子送礼,重要的是对外释放的信号。

“请公公转达微臣的感激之情。”杨廷和无喜无悲地放下礼单。这也是太子落井下石,亲自下场坐实了他辅导太子写出“浅析流民产生原因”的奏折。这很太子!

高凤笑呵呵地道:“小爷感谢杨大人教导有方。皇爷可把小爷好一顿夸。”

“不知皇上又夸太子殿下什么?”杨廷和尬聊。谁都知道这阵子皇上把太子天天挂嘴边夸。大家耳朵都听出了茧子。

他虽然投靠了太子,但不想和宦官走的太近。文官们最抵触勾结宦官的阉党。哪怕是因功封爵的王越,因为和汪直关系紧密,受到文官集团的联手抵制。

高凤不在意杨廷和的态度,这次登门前小爷特意交代,一定要把话传到杨廷和耳中。

“皇爷夸小爷出的主意好。把衡王的王庄转赐给泾王,让其他几位王爷自动上交直隶的田庄。同时也让流民有了土地,一石二鸟。”

杨廷和眼角一抽,原来是太子殿下出的主意。他原先以为是李阁老。

“还有小爷弄出的阿拉伯数字,皇爷看户部的账目无须太过费神。”

杨廷和也听过一些消息。知道户部官员年初三就上衙假扮,为了在正月初六前把报表赶出来。

“小爷还和皇爷提了建议,今年的京察会收紧,清退尸位素餐的官员。”高凤笑了笑,“至少一千名。”

“什么!”杨廷和惊起。

因为朱厚照的搅和,吏部和户部这个年过得不轻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