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五百三十一章 鞑靼求和

太子别动 第五百三十一章 鞑靼求和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五百三十一章 鞑靼求和

谁都没想到太子会用一张纸,一张盖上金印的纸解释裁军的举动。

太子是自信一张纸能给北伐军一个满意的交代,还是自信军队不会再出现反叛之人?

纸张上涉及到招兵、退伍金、工作安排、待遇等与将士们切身相关的利益。每一条都说中了底层将士的心坎里。其实士兵不怕被裁兵。有些人年纪大了,确实承受不了艰苦的军营生活。他们怕的是生活没有着落。

可以说底层将士是此次裁军的受益者。一份退伍金、一份工作安排足够抵消底层将士们的迷茫。最最难受的是勋贵和中高级武官。军中能捞钱的地方太多。尤其是在北边被囚牛商行带动的经济、在建设中的北直隶纺织中心带动下,中高级武官们能从途径的商队手里得利良多。太子安排的任何一份工作不足以补偿他们的损失。

特别是勋贵武官身上有太多的枷锁,他们不敢尝试任何一个答案。不知是天道垂青,还是太子气运加身,至今为止,与太子作对的人没有一个获得好下场。

哪怕有人对太子能否执行纸张上的每一条规矩抱有疑虑,回想太子创造的奇迹,也不敢贸然否定此事的可行性。

四年前太子组建囚牛商行,所有人都没把它当一回事;四年前太子说要收复河套,所有人都在看笑话;四年前太子撺掇弘治帝清丈田亩,所有人都不看好。结果呢?

总而言之很多人到现在才看明白,原来军制改革一直都没有完成!那些曾经卯足力气躲过改革的勋贵武官们,在此次裁军中再劫难逃。

武官们不敢发表意见,文官们又如何呢?在裁军还未开始行动之前传出裁撤官员的风声,文官们自顾不暇,只要武官们不造反,没人会关心他们的处境。

传言在猜测名单中的平乡伯陈信、安远侯柳景聚在一起喝酒。

“现在若有鞑靼人攻来,谁还有心情指挥应敌!”柳景仗着和太皇太后有姻亲关系口无遮拦,“太子早晚会把祖宗基业折腾进去。”

太子不是个会轻易妥协的人。哪怕真有鞑靼人攻来柳景打了胜仗,太子也不会轻易撤销对他的革职安排。柳景知道他的仕途走到了头,他打算趁着太皇太后还在,尽早把爵位传给儿子。唯恐儿子不争气,让太子找到借口让把安远侯降为安远伯。

平乡伯陈信打了个酒嗝道:“安远侯,别以为军中没有监军你就能胡言乱语。小心隔墙有耳,把话传到太子耳中让你们安远侯府吃不了兜着走。”

陈信现在是没指望了。他的长子在京师胡搞,被锦衣卫抓了个正着,现在还在锦衣卫关着丝毫没顾念平乡伯府的面子。勋贵府上的继承人一旦触犯律法,要么丧失继承权让贤、要么叫降爵承袭。他儿子很多,能拉弓上马、射中靶心通过武学考核的也只有长子一人。若他在军中丢失实权回家,他早晚会看到平乡伯府败落的一日!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柳景拽了首应景的诗。

喝酒的这两人对视一眼。相互瞧出对方的想法。两人都盼望着鞑靼打来,最好能让北地防线溃败,让太子无从招架从架。

陈信挤眉弄眼:“我认识不少鞑靼人。他们有些在一亦集乃城猫冬。”

“真正能打的人都在草原上。躲到城里的都是群无胆鼠类。和他们做生意还好,要让他们兵戎相见,能直接捅上去把你给出卖捞好处。”柳景摇头,否决了陈信的提议。

当过九边将领的军官们,大部分人和鞑靼都有些交情。当初神英勾结鞑靼买战功、私底下做生意,弘治帝和太子震怒。但在他们看来,此乃常态!

两人蛇鼠一端,凑在一起商量着如何挽回。让他们造反他们是不敢的,别看他们每个人手下有几千上万人,高呼一声造反,先被手下的兵乱刀砍死。退伍金直接与功勋挂钩。功劳越大,退伍金得到的也越多,安排的工作也越好。

说来可笑,他们在军中防的不是监军,不是厂卫,而是曾经在他们眼里卑微的如同蝼蚁的普通士兵!

“鞑靼现在还没选出新大汗,我们是否可以在这上面做文章?”

“达延汗留下的儿子都是毛头小子,哪一个都不是太子的对手。我们不如支持有异心的部落。”

“鞑靼左翼三万户、右翼三万户要么被太子收入麾下,要么被打怕了。能去找谁?找那些毫无名气的小部落吗?”

“那你有什么看法?”

“听说西域那里不安稳。瓦剌人趁着鞑靼被我们打得半死,正朝着漠南而来。瓦剌和鞑靼长得都一样,随便谎报是鞑靼攻来,用八百里加急送到京师。逼着那个让太子暂停裁兵计划。”

“这主意倒不错。可是怎么和瓦剌人联系呢?”

正在两人商量的时候,武靖伯拿着报纸兴高采烈的闯进来。

两人立刻止住话头。武靖伯不在裁兵之列,不会懂他们的难处。

“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武靖伯笑得前俯后仰,“鞑靼求饶了!”

“什么!”两人惊起。

“鞑靼承认阴山以南属于我们,承诺十年之内不侵犯边界。”武靖伯挥着抱傲指兴高采烈。

柳景一把抢下,一目十行看起来,仿佛被人抽取了灵魂一样瘫倒在座椅上。“完了,都完了!”

武靖伯抚掌大笑:“是啊,鞑靼人完了!”

困扰大明上百年的扰边,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他们的名字将被记录在明实录上。他们这一代人一扫前耻,为大明开疆扩土!

“鞑靼人怎么会轻易答应?这消息不会是假的吧?”陈信尤为不甘心地问。

“怎么可能是假的!惠安伯亲眼见证了太子和鞑靼在大同签下的停战协议。太子借了鞑靼人五十万两!今后几年鞑靼人要替太子干活用以还债。他们绝对不可能再有心思来打我们。”武靖伯说出了另一条消息。

随着裁员名单在军中流传,军中逐渐分成两派。一派是被裁的人,一派是留下的人。很多消息在留下的人中流传。不会传到被裁的那部分人耳中。

“太子在大同?”柳景和陈信目瞪口呆。

太子怎么可能是在大同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