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太子别动 > 第三百五十二章 盐引超发

太子别动 第三百五十二章 盐引超发

作者:坑媳妇专业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21:24

第三百五十二章 盐引超发

在两个月亮世界经常点外卖的朱厚照不记得,或者从没认真了解过一包食盐多少钱。在他印象中盐很便宜,至少没一包泡面贵。

大明的盐相对很多物价来说是偏贵的。大米2石白银1两。一两白银等于10钱银子。八斤猪肉白银1钱六分左右。不用地区的盐价不一样,在北直隶,一斤盐1钱5分,相当于八斤猪肉。

这也就是为什么七文一包的泡面在民间一有货就抢购一空的原因。百姓们除了喜欢油炸后能存放时间久的面饼,更看中添加食盐、香料的料包!买一斤盐和13包泡面的价格一样。只论做菜,料包省点用和一斤盐使用时间差不多,还白得13个面饼。

随着泡面受欢迎,泡面的价格也从七文一包涨到十文一包。朱厚照让作坊把料包的量加大一半,因此即便涨价百姓们也没什么不满之情。

百姓们想买的是料包,朱厚照想卖的也是料包。毕竟盐是朝廷专营,就算是他也不能破坏规矩。河套有很多大小不一的盐场,采盐成本很低。吕宋、爪哇等地的香料价格也不贵。对他来说,十文一包的泡面利润至少有五文。

再说说盐引。盐引分为大小两种,大的每引折盐300斤,小的200斤。寿宁侯之类的权贵,指的肯定是大盐引了。

从朝廷专管的盐场拿一引300斤盐,需要支付粮食等等价实物或者银六钱四厘。在叶淇改革后,几乎都交银子。除此之外,还要付税银3两,公使银也就是运费3两。对商人来说,300斤盐的本钱是6两6钱4厘。卖盐时只能运到朝廷指定允许销售的地方。做道数学题,百姓买300斤盐需花费45两。实打实7倍的利。

卖盐是包赚不赔的生意!不管哪种社会,最优的资源只会掌握在一小撮人手中。盐商和官员、勋贵、皇亲国戚勾结是必然的事!

权贵得到盐引的成本几乎为零。只要皇帝允许便可!要盐引等同于要钱!

朱厚照除了翻白眼还是只能翻白眼。皇帝爹一向很大方!皇爷爷在官员面前很强势,除了盐引,还有其它途径让身边的人收益。成化朝白给出的盐引还不算多。皇帝爹不敢和官员们死磕,除了盐引和土地,也拿不出其它东西让身边人得利。

别说,朱厚照还真不信寿宁侯报出的35万盐引。

绝对少报了!

据寿宁侯私下亲口所说:“一引白得银六钱,积而千引,则坐致六百金,万引可得六千金。”别问寿宁侯私下说的话朱厚照怎么知道。朱厚照是绝对不承认他听过此话!

35万引才21万黄金,不过105万白银而已。寿宁侯、建昌伯两个府上加起来才一百多万两?连李广家资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骗鬼吧!

朱厚照皱着脸,对着哭得死去活来的张皇后露出相当无奈的表情。

皇帝爹装晕,已经是对张皇后最大的惩罚。他还能咋办?

只能为了家庭和睦,干了这杯苦酒!

“母后且安心照看父皇。孩儿会圆满地解决此事。”朱厚照向张皇后做出承诺,“不会为难大舅。”

张皇后连声说好。眼泪朦胧地看了眼跪下请罪的大弟,给了个安抚的眼神,在女官的搀扶下去了后殿。

朱厚照慢吞吞给前殿供奉玄武像的空位上了一炷香。玄武像已经被御用监送去了武当山。路费加上给武当山斋醮,将近十万两。为了买皇帝爹一个安心,十万就十万吧!不过钱不能白花。

朱厚照一边上香一边心里默念:“只要道士们能把接连出现的天灾说成百年未有之大变革前兆,变革之后,百姓们能过上丰衣足食、手有余钱的好日子,大明也将迎来万国来朝。他不但会给玄武像塑金身,还将再捐一万……两万……金吧!东番岛的金矿储量丰富。”

跪在地上的寿宁侯偷瞄朱厚照。全程屏住呼吸,十指紧握,心脏咚咚跳动。《盐法条例》颁布,手上的盐引将成废纸。他急得团团转,一得知皇帝姐夫病情好转,马上找上来。可未曾想到往低报的盐引能把皇帝姐夫气晕。皇帝姐夫千万别出事!如果一出事,张家全族会跟着陪葬的。

得到消息赶来钦安殿随时听从召唤的司礼监全员静默,认真注视朱厚照给空无一物的神坛烧香。

钦安殿气氛诡谲。

“立刻召户部所有正六品以上官员到集义殿议事。让他们带好盐引相关的账本。大舅,和本王一起去集义殿等着吧。”朱厚照等香烧掉一半后道。

李荣亲自跑了一趟户部,其余人陪着朱厚照来到集义殿。

回到文华殿的偏殿集义殿,朱厚照不急不慢地上了次净室。拧开水龙头洗手完,还不忘让段聪记下“水龙头漏水,让弘仁殿改进”的工作备忘。端本宫被炸后,弘仁殿的匠人们搬到朝阳门的皇庄。沟通起来,没有原先方便。

朱厚照坐上摆在戏台样式的演讲台左侧的沙发椅上。闭着眼睛小歇了一会,户部左右侍郎、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员在侣钟的带头下进殿行礼。

司礼监坐在演讲台左下手,神情焦虑的寿宁侯坐在演讲台前第一排。闭眼沉思的朱厚照让寿宁侯感到了无形的压力。弟弟张延龄死活不来,说是怕面对摄政王。寿宁侯原本不明白,现在隐隐有些明白了。

坐上主讲台,朱厚照挂上皇帝爹的招牌笑容。“侣尚书准备的很充分嘛!大家找地方坐下。待会儿点到谁发言,请站到这里来讲话,让所有人都能听清。”

侣钟抱着一大叠文书。其他官员手上只拿着速写本。

“侣尚书,告诉本王一个明确的数据,盐引超发了多少?”笑得如沐春风的朱厚照直指核心。

太祖不懂经济学,所以盐引和大明宝钞一样都有超发的严重问题。所谓超发,是指朝廷发放的盐引数量远超全国盐场的产量。从一开始朝廷故意拖欠盐商食盐,到后期盐引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国债”。除了商人,权贵手中也掌握着大量的盐引。

朱厚照想要废海禁,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腐蚀”百官,才有了二月初一的顺利推行。朱厚照想要改革盐政,事先没有铺垫,内阁竟然也同意了。原因就在与盐引超发的现实性问题上!

多少官员伸长脖子等着《盐法条例》引爆这个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