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圣人形象的形成
许褚是被张瑞征召到长安的,没有任何繁琐的征聘礼仪。
朝廷掌控天下,征召治下一名豪强到长安,政令威严浩荡,容不得任何人反抗拒绝。
哪怕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面对朝廷征召,也没敢玩一出,据坞堡而守,不奉朝廷政令的戏码。
这实在是太强求豪强们了,面对朝廷官军,豪强们真的没有以身试法的勇气。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太守,一位太守就能彻底将地方豪强碾为尘埃。
豪强部曲与朝廷官军的战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许褚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环顾天下豪强,许褚应该算是豪强中战力巅峰。或许有豪强部曲人数比许褚多,但很难找到战力比许褚更强的。跟随许褚效力曹操的这数千宗族门客,最终在魏国有数十人官封将军,数百人封都尉校尉。
可即便这种战力一流的豪强,以当世猛将,容貌雄毅,勇力绝人的许褚为统帅,面对一群贼寇,也是苦不堪言。
当时汝南葛陂贼万馀人攻褚壁,褚众少不敌,力战疲极。
区区万余人的贼寇,就打的这著名豪强精疲力尽,以“力战疲极”而陷入困境。
许褚的坞堡窘困到什么地步?已经弹尽粮绝。
兵矢尽,乃令壁中男女,聚治石如杅斗者置四隅。褚飞石掷之,所值皆摧碎。贼不敢进。粮乏,伪与贼和,以牛与贼易食。
也正是这次以牛与贼交易,让许褚名噪一时。
贼兵把牛迁走后,又自己跑了回来,许褚便去阵前,拉着牛的尾巴行走百余步,贼兵大惊,不敢再来取牛。
由是淮、汝、陈、梁间,闻皆畏惮之。
淮就是许褚的家乡沛国,另一位谯县豪强曹仁也曾经亦阴结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间。
沛国、汝南、陈国、梁国等豫州郡县豪杰听到许褚就感觉畏惧害怕。
可是这种战力顶流的豪强,也就只能精疲力竭的守住坞堡,对上万贼寇无可奈何,任由其来去自如。
但若身份替换,如果上万贼寇遇到三千汉军,恐怕连一战的勇气都没有。
至于驻扎在兖州、豫州的十余万关西大军,已经成功实现了贼寇闻风遁逃的地步。
高顺、张辽还未派兵征绞匪寇,各地的匪寇就已经纷纷南逃,去投奔袁术了。
没有哪个匪寇会神志不清,觉得自己能挡住关西十几万大军的围剿。
许褚在丞相府待了许久,才得以见到张瑞。
不过许久未敢有任何不满,立即恭敬的行礼,拱手拜道:“许褚拜见丞相,恭问丞相金安。”
张瑞随和的一笑,说道:“孤安,免礼。孤适才有要事被耽误,等焦急否?”
许褚连忙回道:“丞相政务倥偬,能得见丞相已是甚幸。”
张瑞坐到床榻上,端起蔡琰送过来的清茶喝了一口,笑着说道:“政务倥偬可真是不假。这半月以来,孤几乎片刻不闲。”
感叹一句,张瑞问道:“汝对陈王刘宠如何看待?”
沛国与陈国一衣带水,而许褚的家乡谯县,就直接与陈国接壤。
许褚作为地方豪强,对陈王刘宠有所了解,说道:“陈王宠有勇,善弩射。”
张瑞莞尔一笑,这还真是充满武将特色的回答,便说道:“不谈勇武,陈王名声如何?”
作为陈王刘宠的近邻,许褚对陈王的印象才能最接近陈王的真实形象。
这也是当今社会的局限性,统治者无法直接观察地方,只能通过物议情报,来了解一个地方。
许褚这才发觉自己回答显得有些憨,丞相又不需要以武力争雄,怎么会像自己一样专注于武力对比?
便立即答道:“陈王以勇闻名,除勇力之外亦曾如丞相一般开仓放粮,救济斯民。”
想了想,许褚补充道:“然仁义之名,远不如丞相被誉为当世圣人。”
“当世圣人?”张瑞问道:“何人之言?”
“某之州人三君之一陈纪,月旦评许邵等海内名士,皆曾言丞相承天之命,一扫宇内,救济斯民,秉统天机,思齐先代,殊异贤者,为当世圣人也。”
张瑞淡淡一笑,这些清流名士,真是将清谈演绎到了极致,抓住一切机遇刷名望。
不过这种情况,对张瑞未尝不是一桩好事。
张瑞儒家第三位圣人的地位,总要有人提出来。这方面张瑞不可能自己去宣扬,想要广为人知,就必然要由这些名士之嘴说出。
许邵的月旦评能够评议当今天下士人,但说他能够评价一人为圣人,并被引进儒家典籍,与周文王、孔子并列。那实在是太高估他了。
所以豫州的士人联袂而动,一起提出张瑞为当世圣人的说法,然后依靠众口铄金将此变为统一。这是借着张瑞的威名,在给自己狠刷声望。
将来世人讨论到张瑞的圣人之位,就会谈到首提这种说法的名士,陈纪、许邵。
百姓、士子、豪强们不信官府公告,但对这些名士的话语却尽皆奉为圭臬。
便比如眼前的豪强许褚,他并不知道海内名士们为什么尊崇张瑞为当世圣人,甚至连张瑞赫赫有名的四句真言也没怎么理解。
但这不妨碍,他觉得名士们说的对,陈王刘宠就是声名不如丞相的当世圣人。即使他对张瑞文治方面的名声两眼一抹黑。
众口铄金,随着名士们提出这种观点,普通百姓会迅速接受,并强化其概念。
三五百姓坐在一起,几杯黄酒下肚,立即就会开始讨论天下大势,上到诸夏千古,下到群雄逐鹿,乃至各方豪杰。哪怕平日里最沉闷得闷葫芦,也会滔滔不绝,发表一下自己对政治军事的看法。诸夏苗裔,五千年了,这个习俗从来未改。
谈到张瑞,会立即有人高声论断,张瑞这个人英雄了得,是当世圣人!
至于为什么是当世圣人,百姓们说不出个所以然,但依旧能十分自豪的说,名士XX,XX,也是这么认为的。
其他人想反驳,就要拿出同等的论据,哪位名士曾经大骂张瑞,将其扁的一文不值。
反正儒家清流们大概是没这个勇气跳出来大骂张瑞禽兽不如的。
而其他诸子百家,在张瑞废黜儒术,鼓励百家争鸣的背景下,都受益良多,更不会跳出来骂张瑞。
因此张瑞当世圣人的形象正在儒家名士清流的推动下,迅速被世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