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洛阳之战
三月末,张瑞率领的十余万步骑抵达新安县。
上百名军中高级将校云集一堂,猛将如云在这里完全不是虚言。
仅史书上记载有勇冠三军这个荣誉的猛将就有黄忠、庞德、张绣、胡车儿四位。
而千古闻名的猛将更多,张辽、马超、赵云、甘宁、典韦、徐晃、郝昭、郭淮等等。
三国二十四名将,在张瑞麾下的有八个,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但关西比历史上多出了五百多万人口,这五百多万人口中涌现出来的将领也未必便弱于这些青史留名的将领。
尤其这些将领多出身于将门,文武双全,以武举状元为首的刘从钧、王锐等人与徐庶、徐荣、裴俭一样都是顶级的儒将,不仅骑射无双,更精通兵法。
上百名将校中,仅将门子弟就占据了泰半。
当然了关西武德昌盛的同时,谋士自然也就稍微弱了些许。关西出将,关东出相也是千古传统了。尤其科举并不注重阴谋诡计,选拔的人才都是精通数算、治国的内政贤才,多在地方履任。
所以随军的谋士便比较少。但也不要小看这寥寥数人,全是当世顶级。
除了审配坐镇长安外,贾诩、荀彧、法正、沮授都跟在军中。
随着张瑞走进房间,上百名将校立即挺直身躯,上百双沉重的军靴重重靠拢在一起,所有人整齐行礼喝道:“拜见太尉。”
张瑞摆了摆手,说道:“坐。”
上百名剽悍的将校同时正容端坐,铠甲碰撞声铿锵整齐。
张瑞看向高挂的潼关附近舆图,说道:“现在由参军法正公示作战部署。”
法正立即出列,站到地图前方,负手面向众人说道:“此份军事部署,乃是五位将军及数十位参军历经数十日规划完成,由太尉审阅通过。各部必须尽心竭力,万众一心,以完成此份作战任务。”
“洛阳城高垒固,仓廪富足,轻易不可速克。固我军采取围困孤立,断其臂膀,步步紧逼之战略。”
“中郎将张辽,率步骑三万,出函谷关,经谷水,克平阴,以扫清洛阳北侧外围敌军。掌控北邙山,隔绝孟津渡,切断洛阳与粮仓之间联系。”
“中郎将徐荣,率步骑三万,出函谷关,沿南侧向洛阳进军,渡涧水以克新城,拔伊阙关,以绝洛阳南援,占据洛阳南方高地,居高临下威胁洛阳。”
“裨将军高顺,中郎将段文,率大军主力,正面猛攻西凉军营寨,打通前往谷城县之路。”
“克谷城之后,前往洛阳需经慈涧,此地地形狭窄,不利于我军发挥人多势众优势。由校尉典韦率所部精兵千人,杀穿敌阵,为我军夺下展开阵势之地形。”
“及我大军主力开赴至洛阳城下。三军开始合围洛阳,中郎将张辽南下占据偃师、巩县,切断洛阳东线援军。”
“中郎将徐荣,攻大谷关、轩辕关,彻底扫清洛阳周围一切营寨。”
法正说的很复杂,但其实对将校而言,这份部署很容易理解。
那就是十五万大军全线出击,攻克一切顽抗之敌。
关西励精图治这么多年,如今武德昌盛,不仅军队比对方更剽悍善战,就连人数都比对方多。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这种情况下,最稳妥的方式就是凭实力碾压过去,全面进攻对方所有防线。
所以并没有任何花里胡哨的东西。
将校们解散之后,向部下们介绍战略部署,完全没有法正那么复杂,耐心点的会说我军要负责北线(南线)战事,剪除敌军侧翼,最终围困洛阳。
那没耐心的将校就一句话:“兄弟们,军事部署很简单,大军所到之处,或臣服或死,入眼所见,所树旌旗非玄黑者,攻之。”
“当然,汝等这群混球,莫要寥寥数十人给乃翁冲向洛阳城去。到时候死了,乃翁可不去救!”
四月一日,洛阳之战正式爆发,十五万大军从函谷关出击,各路大军齐头并进。
像一滴玄黑的的墨水滴到了平坦的地图上,玄黑色的大军迅速向四面八方扩散,占据了大片的土地。
大军进展的格外顺利,张辽所部迅速攻破了敌军三四个营寨,斩首四千余级,俘虏两千余人,大军风驰电掣只用三日时间便攻至黄河沿线,占据了曾经令天下震动的平阴城。
在初平元年(190年)王匡在讨董联军水师的帮助下,强渡了大河,占据了平阴,兵锋直指董卓咽喉。只要再进一步,就有可能攻灭董卓。但王匡最终却选择了与董卓虚与委蛇,结果被董卓鼎烹而死,一万多河内士卒尽皆被董卓所虐杀。
如今关西大军再次攻克了这座县城,绝不会再一次错失良机,这次必然要拿下洛阳城。
在南线,徐荣所部强渡涧水,连战连捷,血战两日攻克了守军只有数百的伊阙关。站在关上向北遥望,就能看到洛阳盆地那广袤平原上一个个星罗密布的村庄。
当斥候返回,禀报了山下的具体详情。徐荣震撼不已,于是连夜返回中军大营,向张瑞禀报斥候发现的紧急军情。
此时的中军大营已驻扎在了谷城城下,近十万大军出函谷关以来一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已经顺利合围了谷城,只等明日一战而克。
下半夜张瑞已经睡下许久,却被赵云亲自唤醒。
困意使张瑞头痛、眼酸,胸中沉闷,呼吸不畅,十分烦躁。
问道:“孤养汝等十五万大军,谋臣武将无数,能出现什么重大差错,要深夜将孤唤醒?任何一路战线,在这种碾压之战中还能出现惨败,无需请示,直接斩首示众!”
赵云深刻了解张瑞一向有起床气,任他发泄了一番,才说道:“太尉,各路大军皆连战连捷,并未出现战败。是洛阳城有变故,徐中郎甚至留下了军队,星夜返回禀报军情。”
张瑞诧异了一瞬间,起床气迅速消散,是什么重大军情,能让徐荣抛下军队,不顾一切的返回中军,把自己从睡梦中唤醒,也要当面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