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一百零四章扎根汉末,蓝田玉暖

第一百零四章扎根汉末,蓝田玉暖

“阿姊莫要如此拘礼。”蔡琰亲腻拉着蔡贞姬的双手说道:“皆是亲人,家宴中以亲情论即可。”

张瑞笑着点头,说道:“文姬之言甚善,阿姊莫要拘礼。”

蔡贞姬出身名门,落落大方,乃回道:“那便依妹夫所言。”

随后蔡贞姬便为张瑞介绍了自己的丈夫羊衜,羊衜容貌甚伟,仪表堂堂,虽然粗布麻衣,但不掩其英气。

张瑞并没有仗着自己位高权重便大摆架子,而是很客气的先向羊衜行礼,说道:“见过友婿。”

两婿相谓曰亚……又曰友婿。

这么奇怪的称呼,张瑞听都没听过,是蔡琰提前给张瑞科普的知识。

一般后世几位女婿在老丈人家见面,都是互称连襟或者干脆以兄弟相称。

所谓友婿这称呼,也就孙策跟周瑜用的上了,这两位豪杰分别纳了大乔、小乔,能够彼此互称一声友婿。

张瑞推测,孙策与周瑜私下里大概也不用这奇怪的称呼,更多的还是称呼彼此表字。

但张瑞与羊衜首次见面,就直呼蔡琰姐夫的表字会显得有些倨傲无礼。

而张瑞才十九岁,还未加冠取字。理论上作为一方君主,张瑞不用完全遵守二十岁加冠这一习俗,可以提前加冠取字。

但张瑞还是一力坚持,待二十岁那年在大汉举行一次正式的加冠礼,已祭奠自己逝去的宅男身份,之后更全力以赴的融入到汉末生活当中。

何况,就算张瑞有表字,以张瑞的身份,也不会有谁真当面以表字相称。

友婿这奇怪称呼,大概还要使用许久。就像外舅,待日后见到老泰山蔡邕,也要每天称呼外舅。

张瑞只能安慰自己,虽然奇怪,但喊着喊着或许就适应了。

就像羊衜,完全不觉有异,很自然的回礼,说道:“见过友婿。”

随后羊衜又逐一为张瑞介绍了羊秘和羊耽。羊秘身形高大,面容沉稳,有一家之主的风范,羊耽则聪明伶俐。

这两位与张瑞的关系稍远,算是张瑞的姻亲。即所谓的姻兄、姻弟。

总的而言,羊氏三兄弟并没有令张瑞失望,皆有其父遗风。将来为张瑞治理郡县完全不在话下。而且基本不需要担心这三人的廉洁与忠诚问题。

倒是之后的环节,令张瑞开怀大笑。

张瑞今年十九,还未加冠,更未生子。

羊衜两个垂髫稚子羊发、羊承却十分乖巧的向张瑞行礼,拜道:“拜见姨父,恭问姨父金安。”

两个小家伙便是张瑞的内甥,这一声姨父喊得张瑞一时没能反应过来。

张瑞与蔡琰相处的时间也就仅半年而已,前世今生二十多年的单身宅男生活,导致张瑞对忽然就成为别人父辈这件事,完全没有准备。

愣了好长一段时间,张瑞才察觉到,穿越到汉末,自己生活中改变的不止是政治上的风云激荡,军事上的的金戈铁马,还有亲情中的无数羁绊。

自己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孤身宅在家中,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孤独宅男了。

也不是那个刚来汉末时孤身面对这个陌生世界的异乡客。

现如今自己已经有了一个小家,有了许许多多的亲人。也正是因为这些亲情网络根植于汉末,自己才算真正扎根在了这片土地之上。

蔡贞姬一家的到来,不仅仅是为张瑞提供了一个庞大的外戚人才库,更是让张瑞对汉末有了更高的归属感,生活中多了几分烟火气。

于是张瑞笑着吩咐道:“来人取两枚蓝田玉来,权当见面礼,送我两位小内甥。”

蓝田玉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另外三种分别是和田玉、岫玉和独山玉。

其中蓝田玉产自京兆尹蓝田县,和田玉产自西域即后世新疆,岫玉产自辽东,独山玉产自南阳。

玉器的生产一直是国力和财力重要标志之一。尤其随着征西将军府治下的安定,工商业高度发达,各种财富层出不穷。蓝田的玉器很快便脱颖而出,成为征西将军府府库中仅次于盐、铁的第三大财富支柱。

关于蓝田玉最著名的诗句必然是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将良田日暖、玉器生烟的朦胧美感与爱情的唯美完美切合。一诗而使蓝田玉千古皆知。

张瑞实用主义发挥,直接盗用了李商隐的《锦瑟》,全诗就题在蓝田县碑记上,供所有行人观看。

因为这首诗,蓝田玉的身价倍涨,倍受豪族阶层追捧,蓝田县的税赋收入一跃成为关中第二,仅次于长安。

当然,在盗诗的时候,张瑞很自觉地隐去了作者姓名。更没有厚颜无耻的宣传乃是自己所作。

因为仅第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就无法解释,明显不切合张瑞身份。

如今张瑞风华正茂,怎么可能去思华年?

两位小家伙倒是十分懂事,知书达理,知道长者赐,不敢辞。立即拱手拜谢,说道:“谢过姨父。”

看的张瑞喜爱不已,打算今晚就跟蔡琰加班造娃。

随后张瑞笑着说道:“皆入座,来尝尝我征西将军府美食。”

这寒风凛冽的冬天,全家人同处一室享受热腾腾的火锅,的确能让人身心放松,惬意不已。

尤其还有两个可爱孩子惹人喜爱,使这次家宴的氛围十分和谐,完全不像是高官侯府森严模样。

宾至如归,是羊氏众人的切实感受,更稳固了在关中安家之心。

待众人饱食过后,蔡琰便带着蔡贞姬与几名孩童前往后院歇息,张瑞则趁机与羊秘、羊衜讨论了一番科考安排事宜。

羊衜信心十足,说道:“吾等在信中已知科考之事,正是自信能过科考,方才搬至关中,出仕一方。”

在关东郡国,如今还是靠举孝廉才能迈入仕途。但随着羊续死去,没有名望,没有关系,羊氏想靠举孝廉出仕已经完全没有可能。历史上也证明了这点,羊氏兄弟三人,无一人有举孝廉经历。

这时候便显现出一个先进的人才选拔制度,对人才的吸引力究竟有多么强大了。

张瑞笑着回道:“科考能过郡试不难,难在过州试、殿试。今岁科考有十万人参与,科考改制后题目数量及难度皆大幅增加。尤其数算,乃重中之重。望二位兄长能早做准备。”

十万人?

羊秘、羊衜对视一眼,同时心中震撼。

诸夏从不缺人才,只是缺少能让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

所以古人言千里马尝有,而伯乐不常有。

十万人当中,必然有无数具有真才实学的俊杰。

只要科考能成功将其筛选出来,并委以重任,那征西将军府的腾飞之势,将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二人远本信心十足,这一刻却不得不认真思考张瑞之言,或许当真需要苦研数算一道了。

否则连州试都不过,岂不成了千里迢迢前来丢人现眼。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