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黄金七万五千斤
孙坚的战死,同时震撼了征西将军府张瑞与后将军袁术两人。
随着孙坚的战死,南阳失去了最后一支可以抵抗征西将军府的军队。
豫州军群龙无首、南阳军溃败混乱,虽然袁术趁机兼并了残存的两万余豫州军,但宛城内却已经军无战心。
而城外数万征西将军府大军经过休整,却势如惊涛骇浪。感觉己方遭到南阳人戏耍的将士,将宛城团团合围,发起了狂暴的攻势,誓要将宛城官员斩尽杀绝。
将士怒意奋战,当日便攻上了城墙,在城头浴血厮杀,宛城形势岌岌可危。
绝境中,袁术斩杀孙坚之弟孙静,以孙静人头向城外大军请和。将一切责任都推卸给了死去的孙坚与孙静,同时表示愿意倾尽府库赔偿大军损失,以平息大军怒意。
但愤怒的将士完全不肯罢休,攻破了宛城,同样可尽取府库财富,甚至能荡清后将军袁术府邸财富。
绝望之中,袁术不得不许下种诺,愿给付征西将军府黄金五万斤,以求罢兵言和。
黄金五万斤,深深震撼了高顺、贾诩。
征西将军府积攒了数年,秋收时统计财富才有黄金一万三千镒,合一万六千二百五十斤。汉代一金万钱,即一亿两千五百万钱。
另外府库中还有钱四亿八千万,白银两万三千镒。白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钱。
全部相加,整个征西将军府的府库中,财富亦只有六亿九千五百八十五万钱。
无限接近七亿钱。
每月的商税约一亿两千万,也就是从七月到如今十月,府库财富刚刚到达十亿钱。
而袁术一次性就贡献了征西将军府一半的府库。
这还未算协议中那笔黄金、白银各万斤的大军开拔之资,以及每年五千斤的岁赋。
如果全加到一起,这一战从袁术手中总共可以获得黄金七万五千斤,白银万斤,以及粮草七百二十万石。
粮草高顺并不担忧,南阳有户籍二百四十三万人,每人缴纳三石粮食便足够为用,而且这还是为期三年,平均到每年,一人只需交纳一石粮食。
但南阳当真能拿出黄金七万五千斤?
于是高顺立即派遣使者前去确认。
袁术仿佛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火速命官吏捧着宛城的卷宗送给高顺观看。
卷宗记载的是灵帝朝时期,荆州刺史徐璆弹劾南阳太守张忠贪污的事迹。
汉室刺史“奉诏六条察州”,六条中的第二条便是“察二千石不奉诏,遵旧典,倍公问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即督察郡守的以权谋私、贪污不法行为。
时,徐璆为荆州刺史,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罢数亿。
临危之际,董太后,亲自遣中常侍向徐璆求情。徐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
很显然,这位徐璆的事迹拯救了袁术一命。
南阳太守张忠,仅靠贪污就能敛财数亿。如今袁术不但贪污**,而且还横征暴敛,纵兵劫掠,想凑齐数亿钱,简直轻而易举。
但事情亦如此巧合,历史上袁术身死军破,也正是这位徐璆得其所盗传国玉玺,送还许都,上交皇帝。
确认详情之后,高顺立即派信使星夜返回长安请示如何处置。
骤闻南阳战事,张瑞惊讶不已,从蔡琰手中取过册文,亲自阅读。
实在没想到,孙坚竟会死于自己之手。
乱世风雨飘摇,张瑞想过自己早晚会诛杀某位赫赫有名的诸侯。却没想到诛杀的第一位诸侯竟是东吴政权奠基人之一。
征西将军府辖地在大汉最西北,而东吴在大汉最东南。二者可谓天各一方,竟也能阴差阳错产生交集。
孙坚之死令张瑞颇为感慨。
对于孙坚的历史评价,《魏略》与《吴书》因为立场问题,有云壤之别。魏国官员极尽损贬,吴国官员则极尽赞美之言,称忠规武节,未有如此其著者也。
众多评价中,陈寿在《三国志》中的评价应该算是最客观中肯:“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孙坚与董卓一样都是孤微发迹,致有权势,最终名动天下。
虽然二人皆生性残暴,但选择的道路却截然不同。董卓讨好士族,残虐百姓。孙坚则抚境安民,残虐高官名士。
无论如何整个汉末,天下皆举兵向卓,而能以躯命与卓争生死者,孙坚而已。其次则曹操而已。
仅能与董卓争生死这一点,便值得张瑞敬其一声英雄。
虽然孙坚被自己所诛杀,导致董卓少一大敌,但自己将代替孙坚,继续奋烈武节,誓必诛杀董卓。
于是张瑞吩咐道:“令高顺接受袁术提议,率大军返还关中,准备参与凉州战事。速平关西,以图东进。”
无论袁术还是刘表,甚至袁绍、曹操都不是张瑞如今的生死大敌。
这些人即便结不成盟友,也不至于立即与征西将军府决一生死。
南阳之战的爆发,完全是在征西将军府文武意料之外,由袁术的骄横跋扈所引发。
张瑞真正欲除之而后快的,只有董卓与西凉诸将。
诛董卓是为了取得大义,董卓残暴,且把持朝堂,诛杀董卓,张瑞能获得天下之名望,同时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战略优势。
而诛杀西凉诸将,则为了切实利益,稳固势力。西凉诸将的存在,令整个征西将军府如寒芒在背。若不除之,张瑞坐立难安。繁华长安直接暴露在西凉贼寇兵锋之前,是任何文武都不能接受的形势。
西凉偏远,凉州诸将在地方盘根错节,纠连异族,为害甚大。
张瑞决定只待稍微安顿南北方局势后,就付诸全力,一次性将凉州事宜彻底解决,剪除身后之忧,然后挥师东进,参与群雄逐鹿的中原战场。
南方跳脱的袁术被征西将军府大军按下消停,张瑞便将目光转移到北方。
在南阳战事进行的同时,北疆各项事宜亦在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