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并州匪政 > 第六十七章

汉末之并州匪政 第六十七章

作者:杨氏良家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4:13:02

第六十七章

大阳县城门洞开,衣衫褴褛的百姓陆续走出城池,被收缴了武器、铠甲的西凉士卒抱头蹲在路的另一旁。

大量口覆布帛,只露出双眼的医官和护理官进出城门,为降卒、百姓诊治疫情,隔离病患。

密密麻麻的铁甲士卒胯刀持矛警戒在各处险要。

在城外的大军营地里,张瑞见到了昏迷不醒,被抬到帐内的徐荣,以及十几名作乱犯上的徐荣亲卫。

张瑞面色清冷,不徐不缓的喝着热茶。

十几名跪在地上的西凉士卒不敢出声,备受煎熬,很快便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过了良久,张瑞问道:“文和先生以为某该赏此不忠不义之徒否?”

贾诩笑着拱手,说道:“将军明德于四海,威信奉行于宇内,振臂则三军振奋,治郡则百姓咸服。岂会因区区竖子,而失天下之望?”

张瑞不禁一笑。

贾诩跟审配的劝谏风格真是截然相反。

审配为人慷慨直言,说话多刚烈果决。可能与张瑞当初势力单薄有关,审配投效,寥寥数言,规划了整个势力的发展方向,所以多有傲气。

而贾诩则低调谨慎许多,献策之前多会先行夸赞铺垫。每次大概都是主公您德行高远,思虑缜密,我贾诩的意见不值一提,您一定能考虑到这样XXX的好处,或者这样XXX的坏处。

就比如现在贾诩认为该赏,但绝对不会跟审配一样慷慨直言,而是先夸奖张瑞言出必信的威仪。再反举食言而肥,恐怕会绝天下之望,不利于日后招降。

最后抬高张瑞身份,贬低对方为区区竖子,这时候张瑞自己都觉得没必要跟这种小角色一般计较。

不知道为什么,曹魏的谋士贾诩、荀攸都很擅长这一套。

而对面袁绍手下的谋士则多刚而犯上,莫名的形成一种主公不用其计就是不智的恶劣体验。

目光转到眼前十几名降卒身上,若张瑞是一介普通人,或者是嫉恶如仇的梁山好汉,现在就拿刀过去将他们乱刀砍碎。

但张瑞意在天下,真的没必要去跟这样几个区区小卒一般计较,自堕身价。

况且这种其他势力的卑鄙小人,对自己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设想面对一群卑鄙小人,张瑞都能信守承诺,其他人在投降时更不必忧虑。

黄金千镒虽然贵重,却远不及自己一诺千金的名声。

古语尚有季布一诺,千金不易。

张瑞不至于见钱眼开,就当用这一千金买了个名将徐荣吧。

随后便说道:“按功封赏,令比曹赏其千金,令田曹赐田万亩!”

话音落下,帐内逐渐响起沉重的呼吸声。

黄金千镒!真的给了!

这几个人渣,可真是好运。周围的卫士羡慕到双眼血红。

十几名降卒当中,当即有人晕死过去,或因为紧张,或因为兴奋,不一而足。

张瑞挥了挥手,雄壮的亲卫当即上前,一左一右架着晕过去的降卒拖出营帐。

透过亲卫狂热的眼神,张瑞依稀感觉自己的威信又再上新高。

这会儿亲卫心中的想法大概都是,主公连降卒的封赏都不会有缺,又怎会亏待了麾下将士。若以后再有这种斩将赏千金的良机,自己怎么也的奋勇争先。

大阳县离乱许久,又有瘟疫蔓延,张瑞便没有在这里久留,下令功曹掾裴潜选贤举能,妥善治理。

裴潜内举不避亲,任命了一名由张瑞举为孝廉的裴氏族人过来履任大阳县长,冒着生命危险,治理大阳瘟疫,抚慰受灾百姓。

张瑞不得不感慨,裴氏能够将相接踵,豪杰俊迈,辉煌史册两千年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名张瑞闻所未闻的裴氏族人身上都有着感人肺腑的品质,堪称郡县良才。

大军北还的次日,徐荣苏醒,当夜张瑞便在安邑南方的盐池旁扎营,接见了这位董卓麾下第一军神。

大军扎营旁的盐池广袤无垠,如同盐湖,是河东乃至全国最大的盐池。

在湖边有密密麻麻的匠人忙碌制盐,有披甲持矛的军人列队巡视,还有不少奔走指挥的金曹官吏。

一片热火朝天,热闹非凡的景象。

鹰扬将军府的文武高官都陪着张瑞在此地观赏风景。

张瑞豪气干云,手指忙碌的盐池,对徐荣问道:“徐将军,尔等在大阳劫掠多久,才能得到我盐池一天所获之利?”

徐荣苏醒后便一直未受拘束,只有几名甲士时刻跟随在他身边。

被带到这里,徐荣已经大概猜到张瑞劝降的意图,拱手回道:“河东之富,冠绝天下,足以为霸业之基。”

张瑞脸上露出笑意,徐荣既然点明了霸业之基,说明他也是看好鹰扬将军府的前景。

“某与袁太傅相熟,即日上书兰台,调君入鹰扬将军府效力,君可有异议?”

汉末各方诸侯所谓的上表朝廷,指的便是上表给尚书台。

尚书台负责收发表奏,通常情况下表奏上书到尚书台,五部曹掾就会将表奏分类,由五部尚书决策,最终由尚书令呈递于录尚书事的重臣或者皇帝过目。

所以举凡汉代的权臣,无论霍光、何进、曹操还是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都有一个重要无比的官职,就是录尚书事。

如果朝廷中有大臣录尚书事,那皇帝就是一个傀儡。

若只有尚书令,那皇帝就掌握实权。

这也是为什么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没人能反抗的原因。

曹操并不是拿刀架在天子脖子上逼天子给诏令加盖玉玺。而是取得了录尚书事的权利,一切命令都合理合法,出自尚书台的诏令就代表了大汉正统。

所以董卓迁都长安时,没有传国玉玺也并不着急。

袁术掌控传国玉玺,可还是不敌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因为诏令不需要加盖皇帝玉玺,而是走的尚书台。

很显然当今的皇帝只是一名傀儡。

以张瑞当前跟袁太傅的亲密程度,只要表奏发到尚书台,绝无被拒的可能。

张瑞现在的形势离控制尚书台还很远,但只针对徐荣一人的话,那真的跟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任何区别。

有尚书台背书,徐荣没有任何抵抗的余地。

以平定叛乱为例,设想洛阳朝堂征调徐荣前往左将军皇甫嵩麾下平定西凉叛乱,徐荣作为大汉军人哪有立场拒绝。

调入鹰扬将军麾下也是同理。

徐荣只得跪地行礼,说道:“徐荣拜见鹰扬将军,愿为将军效犬马之劳。”

张瑞笑着将徐荣扶起,说道:“迁为昭义中郎将,以待重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