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五百四十一章 权力传承

宣德大帝 第五百四十一章 权力传承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9:08

第五百四十一章 权力传承

‘斗地主’游戏以朱瞻基难以想象的速度传播开来,没过几天阿图岛上到处就响起了斗地主的声音,当然船员们与可没有太上皇为了制作纸牌专门定制的硬纸板,不过船员们有的是变通的办法。他们能够使用各种材料代替纸板。

在这个娱乐匮乏的年代,没有人能够抵挡的住‘斗地主’这种老少皆宜的游戏。‘斗地主’的出现给原本枯燥乏味的航海注入了活了,闲暇时候,斗上几把,既减压,又打发时间。

等到船队再次出发的时候,每个人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都会说上一句‘闲了一起斗两把’。很快朱瞻基就发现了斗地主的弊端,那就是当船员们很快就想到了利用‘斗地主’进行赌博。

赌博这种事朱瞻基是绝对禁止的,为了管制船员赌博,朱瞻基特意传下命令,发现谁赌博,直接将人绑住双手吊在桅杆上半个时辰。

这个惩罚不轻不重,足够震慑还没有深陷赌博泥潭的船员。

半个月后,唐三任身体完全恢复之后,船队再次出发,再次上船,为了转移唐三任晕船的注意力,朱瞻基特意嘱咐唐赛儿教会老伙计‘斗地主’。

也许是‘斗地主’的功劳,也许是唐三任已经适应了船上航行的颠簸,再次起航之后,唐三任竟然不再有剧烈的晕船反应,一直到船队抵达东方港,唐三任都没再晕船,这让朱瞻基提着的心放了下来。

东方港同样处在高寒地带,夏季短暂,冬季漫长,对于农业的发展有着先天的制约,只在夏季时种植一些速生的蔬菜。

不过东方港的食物却非常地丰厚,无论是海里的冷水水产,还是森林里的各种动物都非常地丰厚。

唯一的不足就是谷物粮食需要从南方的农业种植区采购,东方港用本地出产的木柴、皮毛,以及肉类罐头,换取粮食、布匹、食盐等生活物资。

整个东方港主要移民是倭国人,占据了移民人口的四成,其次是朝鲜人,占据了三成,大明移民百姓只有两成半,剩余的半成是当地的土人百姓。

这个比例相较于前些年已经平衡了很多,最开始的时候,东方港的大明人口不足一成,随着大明移民政策的不断调整,大明百姓的人口会渐渐提高,直到成为主要人口。

船队到达东方港的时候,是东方港最好的季节,朱瞻基从船上踏上东方港的栈桥,入眼的就是一片绿色。

再向远方眺望,远处的高山上白茫茫一片,远处的白与眼前的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所有第一次到达东方港的游人都会被他这种得天独厚的美所震撼,都会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唐三任更是感慨道:“陛下!若不是亲身经历一次,谁能想到这大明之外还有如此的美景。这么好的地方就该属于我大明,若是我们不占实在是愧对于后世子孙。”

朱瞻基哈哈大笑道:“土地是不可能被我们占完的,大明现有的领土已经足够用了,领土再大我们管辖不过来也是无效领土。

我们在世界上需要控制的是一些交通要道,也就是我大明所说的兵家必争之地,朕这些年一直在布局这些地方,比如南平州,比如东京城,都是世界上的交通要道。

至于其他土地能分封的就分封,不能分封的就划分给各地土著,由土著自己管理,我的大明只要保证贸易畅通就好。”

“这就是陛下当初将朝鲜和倭国也拉进东方大陆的原因吗?”

“也不全是这个原因,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其他国家的对比,土著怎么能够知道大明爸爸的仁慈。”

唐三任恍然大悟,当初皇帝运作这件事的时候,可是信誓旦旦地说这是为了表示大明与各个藩属国利益均沾,大明得到好处的同时也不会忘了大明的臣属们。

这些话才说过多长时间,唐三任有理由相信今天太上皇说的才是真心话,一开始让朝鲜与倭国参与到东方大陆的开发,皇帝就有其他的考量。

不同于大明领土广袤,对土地没有那么执着,所占之地也尽量与当地土著搞好关系,双方更愿意是互惠互利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掠夺。

然而这两个国家国土狭小,偏偏又孕育了超过土地承载的人口,两个国家都有把本国人口院外疏散的想法。他们对于土地肯定是贪婪的,一定是采取将土地全部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做法。

这样的做法必然会跟土著发生激烈的冲突,土著们落后的生产与武器装备大概率的不是两国的对手。当然主要是倭国,朝鲜那就是个打酱油的。

想明白这一点,唐三任对太上皇的佩服更是五体投地,这一步步的布局就像羚羊挂角,而且还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就算是两个国家以后反应过来大明利用了他们,他们也得对大明感恩戴德。

不说别的,就东方大陆的土地,他们随便占据一块就比他们的本土大的多,这样的土地是他们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朱瞻基船队在东方港休整了几天,正准备出发的时候,王瑾率领的舰队从东京城返回了东方港。这一下东方港一下子便热闹了起来。

王瑾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皇帝,他是去年年初皇帝刚退位的时候离开大明的,并不知道太上皇要出海的消息。

咋一见到朱瞻基,王瑾先是大喜,随后就是大惊,双膝跪地叩首道:“陛下!您怎么来了东方港?是新帝容不下您吗?”

这话问的有些犯忌讳,好在他是内臣,还有些担待,若是外臣问出这样的话,一个挑拨天家的帽子扣上去,就算不死,这辈子的仕途也到头了。

朱瞻基当然知道王瑾这话是出于对自己的关心,换了是谁冷不丁看到原本的皇帝突然乘船跑到了海外,也会新生疑窦。

更何况是死忠于皇帝的海军,要说军队中除了羽林军之外,哪支军队最忠于皇家,那必定是海军,海军完全就是皇帝力排众议坚持下,才得以发展壮大的。

朱瞻基上前扶起王瑾,拍拍他的肩膀说道:“王瑾!你不必如此紧张,是朕自己要出来的,你上次回来的时候与朕说在建中城北不远的河流里发现了金沙,朕怀疑那里有一座大金矿,朕是来淘金的。”

“陛下!您想要金子吩咐臣,臣安排人专门给您淘金,想要多少臣就给您弄多少。”

“王瑾!你要记住,你是国家之臣,不是朕的私臣,朕已经退位,除了一个太上皇的名头之外,就是一个普通的致仕老头儿。

这话以后就不要说了,免得传到皇帝那里,对你有所猜忌。”

“臣永远都是陛下之臣,新皇若是用臣,臣就再为大明干几年,若是不想用臣,那臣就跟在陛下身边伺候陛下。

臣不过是个无根之人,也没有子孙可以着想,来去都了无牵挂,唯独陛下的知遇之恩难以报答。”

“朕不需要你们伺候,当初范安也是这么想,被朕狠狠地骂了一顿,你们这些人都是大明难得的人才,不为国效力,围着朕这个老头子干什么?

如今范安依旧执掌着东厂,为大明兢兢业业地操劳,当今皇帝是个好孩子,他比朕心善,也比朕好相处,他会善待你们这些老臣的。”

朱瞻基最担心的就是出现这种情况,只要自己还活着,这些老臣就依然把自己视作君主,在执行朝廷命令的时候,首先就是想到自己,来询问自己的意见。

若是真的成了这样,那朝廷的威严何在,令出多门更会给大明造成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内耗。这一点上一定要让这些老臣明白,看来自己出海是最正确的选择。

不然一些老臣在接到诏令之后肯定要来找自己,既然是交权了,那就交的干干净净,不然就会后患无穷。

“陛下!臣还是有些想不开,您春秋正盛,为何就要选择退位,这大明是您一手打造起来的,您真的能放下心吗?”

“既然交权了,那就放心,不然就不交权了,你就放心的回国吧!”

王瑾见太上皇坚持,只好依依不舍地与太上皇道别,目送着太上皇的船队沿着海岸线向着南方航行。

与王瑾道别之后,朱瞻基心里很不平静,一方面这些老臣对自己的忠心让自己万分感动,一方面也为大明的传承赶到担忧。权力的平稳过渡是一个国家莫大的福气,历史上太多流血的权力过渡都是因为权力的移交不能明确。

朱瞻基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子孙因为权力的争夺而血流成河,要想保证后世权力的交接有个好的参照,自己就该给后世子孙做出一个好的榜样。

南下的航程里,朱瞻基一直就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保证权力的平稳过渡,如何选择继承人,这些都是千古难题。

纵观历史,权力的传承往往都是到了老皇帝弥留之际才会进行,这个时候的权力传承因为时间紧迫都会显得非常的仓促。

因为仓促就会留下太多的破绽,所以就会遭到很多的质疑,就会被野心者利用,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隋炀帝的弑父杀兄到底是不是真的,唐太宗真的是被逼无奈发动政变,还是唐高祖李渊赋予了太多不该给李世民的权力,宋太宗的烛影斧声到底是不是真的。

这一切都是因为权责不明所造成的,要想权力平稳过渡,那就必须要态度明确,不给野心家留有想象的空间和造反的实力。

然而权力的诱惑又有几个人能够抵御,就算是自己这个有着上帝视角之人,在选择放弃权力的时候也是经过了多番挣扎。

仔细想想权力的传承根本就不是制度能够制约,一旦掌握了绝对的权力,任何制度都能被掌权者突破,如何才能掌握权力的人守住权力的边界,这是一个千古难题。

别说是大明朝了,就是放到了科学昌明的后世,也照样有一些国家的权力传承充满血腥,滥用权力更是屡见不鲜。

对于权力如何能保证一直平稳过渡,就算是有穿越者思维的朱瞻基也很无力,他能管得了自己,却无法管得了后世子孙。

想着这些头疼的问题,朱瞻基就忍不住哀叹,两个女人发现他心情不好,便拉着他一起‘斗地主’解闷儿。

朱瞻基也知道自己瞎操心往后自己看不到的事纯属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于是自己放空心情,不再去想这些破事。

到达朝鲜人的领地的时候,已经是盛夏季节,在新釜山的港口,负责新釜山的朝鲜官员,整齐地站在码头上迎接大明船队入港。

朝鲜官员并不知道来的是大明的太上皇,以为只是一支普通的船队,可是即便如此,朝鲜的态度也是非常的恭敬。这是朝鲜王廷对其官员的硬性要求,那就是对待大明天朝就应该态度恭敬,像对待父母一样不能有任何的忤逆。

等到大明船队靠岸,侍卫千户首先登岸警戒,朝鲜官员发现了情况有些不对,他们明显的感觉到这些登岸的士兵要比他们所见过的所有大明士兵的气势都要彪悍。

这些士兵身材高大,与身材普遍矮小的朝鲜人相比,普遍要高出一头,眼中更是带着凌厉的杀气。

这些大兵根本不给朝鲜人任何面子,直接将他们隔离在人墙之外,朝鲜官员敢怒不敢言,只能惦着脚想要看看船上下来的是什么样的大人物。

可惜天生大饼脸、小短腿实在是无法看到人墙内的情况,就在朝鲜官员心烦意乱的时候,一个大明士兵过来问道:“你们谁是这里的负责人?”

“下官是!”朝鲜官员赶紧回话。

“跟我走,太上皇要见你!”

朝鲜官员脑袋嗡的一声,头大了半圈,刚才心中升起的不快,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虽然他不知道大明什么时候有了太上皇,但是这三个字含义是什么,他可是一清二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