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九十九章 铁路

宣德大帝 第四百九十九章 铁路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9:08

第四百九十九章 铁路

当然新兴行业的兴起,肯定会带来旧的行业的衰亡,因为这条公路的兴起,原本一些挑夫行业渐渐没落,人们运输东西更愿意用装载量大的四轮马车,就是客运也开始流行使用四轮马车。

普通百姓出门到不是特别远的地方都是搭乘锦衣卫麾下的客运马车,这些马车车夫都是锦衣卫的外围人员。这些车夫会把每天听到一些重要信息整理出来汇报给上级,经过筛选后一层层汇报,最后到达皇帝的书案上。

要说砂石公路对大明士绅百姓虽然震撼,但是并不难理解。他们知道只要肯砸银子,这样的路修建起来并不难。

可是京城到天津的铁轨路却颠覆了老百姓的认知,这条由皇帝私人投资建设的铁轨路从刚开始修建就引起官绅百姓的关注。

尤其是老百姓看到好好的钢铁就这么一根根的铺在地上,任由风吹日晒,就在心里暗骂败家子行为。

更有甚者,还想着在夜晚趁着无人看管的时候将铁轨偷走卖钱。却无一例外被护路队抓住,直接关进大牢,经过审判之后便送进了劳改队。

大明朝现在除了杀人偿命之外,已经很少判处罪犯死刑,人活着才有价值,死了那就成了一堆烂肉。

在当今皇帝登基的这十四年的时间里,老百姓们发现他们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普通百姓已经不在为吃不饱饭而发愁。

只要肯下力气干活,就能挣到养家糊口的钱,除了西南十万大山和西北干旱风沙之地,大明百姓已经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

虽然说总体来说大明百姓还是非常的贫困,生活只能维持一个温饱的水平,甚至不敢生病,不敢看病,得了病就只能拿命扛着,可是他们却实实在在的感觉到了生活的变化。

他们的孩子都能送进免费的学堂里读书,如果有出息,成绩优秀还能被选进县城里的中学堂继续读书。

只要从中学堂出来的学生直接就能做官吃皇粮,这一点对于老百姓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谁不希望自己家出个大官人,从此改换门庭,鱼跃龙门。

以前那是读不起书,没有办法,现在朝廷花钱免费让娃娃们读书,哪里有不愿意让娃娃读书的。朴实的百姓对教师那是无比的尊敬,在他们眼中教师那就是有大学问的先生,一旦哪个孩子在学堂犯了错误被先生打了手板,回到家中还得被父母再打一顿,并且会揪着自家娃娃的耳朵到先生家中赔礼道歉。

铁轨路可比砂石公路难修建多了,别的不说就是一个水平问题就要比公路的要求高的多,在水平仪还没有发明的大明朝,工匠们只能用木头做出一个有水平刻度的木槽用来测量水平度。

这样的测量并不能做到精准,误差很大,常常会因为误差太大而造成两端铁轨安装后无法保证在同一水平高度,只能拆掉之后重新返工。

这样一条三百多里的铁轨路足足修了五年才勉强修完,质量那更是惨不忍睹,无论是两根铁轨间的水平度,还是间隙度放在后世一个豆腐渣工程都不敢这么干。

可是就是这样的一条铁轨路,在安装上皇家研究院专门为铁轨路设计的铁轨车之后,两匹马拖着五六节比四轮马车载重还多的铁轨车轻轻松松就拉着走了起来。

在铁轨路全线贯通的剪彩仪式上,皇帝亲自为铁轨路竣工剪彩,并且表彰了负责修建这条铁轨路的工程技术人员。

当官员们看到五六节装满货物的铁轨车在两匹马的拉动下越走越快,甚至可以奔跑起来,都瞪大了眼睛,露出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们没有想到两匹马一次竟然能够拉动这么多的货物,看样子两匹马拉的一点儿都不费劲。似乎还可以继续增加载重,交通部尚书吴中看着离看台越来越远的铁轨车若有所思,按理说着铁轨路也是交通的一种,也不知道皇帝能不能让他参与管理。

吴中凑到负责修建这条铁轨路的总负责人工业部尚书胡元澄跟前低声问道:“这铁轨车跑起来容易,停下来难,若是遇到紧急情况,你们怎么快速停下来?”

“这个老夫也不太清楚,老夫只负责修路,铁轨路上使用的车辆都是皇家研究院所研究的。”

吴中脸皮厚,嘿嘿笑道:“我说老胡,你这就不地道了,这皇家研究院不是令公子负责的吗?你会不知道?”

“吴大人,这铁轨车可是高度机密,你确定想知道吗?”

吴中撇撇嘴:“不愿意说那就不说了,拿什么机密当借口。”

胡元澄瞪了他一眼说道:“吴大人,这真的不是跟你开玩笑,陛下下过死命令与铁轨车的技术斜泄露出去,格杀勿论。”

吴中吓得缩了缩脖子不敢再问,将头看向正在望向远方铁轨车的皇帝,皇帝手搭凉棚望着远去的铁轨车,问身边的黎叔林:“测试的制动距离是多远,遇到突发情况能否紧急制动?”

“回陛下!铁轨车采用手脚两种制动装置,紧急情况下采用手脚并用的制动方式能够在十步之内停下来。”

皇帝想了想说道:“按理说十步的制动距离已经够了,不过我们现在只是连接了五节车厢,若是继续增加车厢的话制动距离肯定加大,你们对制动装置的研究不能停滞不前,还要继续研究。”

“陛下圣明!蒸汽车头的也已经在研究当中,只要蒸汽车头能够研究成功,大明从此就不再受距离之苦。”

“叔林说的不错,不过想要将蒸汽机用用铁轨车的动力装置,首先要解决的是蒸汽机的小型化,其次是蒸汽机的动力,最后就是蒸汽车头如何运转,你认为最难的是哪一步?”

“回陛下!最难的是小型化,因为只要小型化,动力就会不足,如何能够做到小型化还能保证足够的动力是最大的难题。”

“慢慢来,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我们还有很多时间。”

“陛下!皇家科学院每年在蒸汽机的研究上耗费至少二十万两银币,到现在还是无法拿出一个真正能够实用的型号,臣愧对陛下的信任。”

“叔林!你说错了,其实你们的蒸汽机现在已经能够使用,不过能耗太高,朕不想过早的投入市场,既然朕知道还能做到更好,就没必要这么快将这种太耗煤炭的机器投放到市场上。”

“你们不但要研究蒸汽机如何安装到机车上,做为铁轨车的动力,同时还要研究蒸汽机的其他用处,比如带动纺纱机纺纱、织布机织布、面粉机磨面等等。”

“陛下圣明!臣也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蒸汽机就是一个动力源,与水力风力动力没有什么区别,只要将原来用风力水力的机器接驳到蒸汽机上就能为机器提供更加稳定的动力。”

“在没有解决蒸汽机的能耗问题,我们还不能将蒸汽机投入到市场上,用户买个傻大黑粗的机器却发现还没有两匹马的力气大,客户是会骂娘的。”

“陛下说的是,臣一定努力改进蒸汽机。”

“好了,朕也不是要求你们立刻就把蒸汽机的合格产品拿出来,总之你们在研究蒸汽机的同时,要把机械加工的精度提高上来。

加工精度越高,同样能耗的蒸汽机的动力就会越强劲,这个原理不用朕来说你们也明白,即使蒸汽机没有改进好,只要能够提高加工精度,投入的研究经费就不算浪费。”

其实朱瞻基心里明白,以大明目前的加工精度,想要提高蒸汽机的功率,必须要找到橡胶,利用硫化橡胶做密封圈,只有解决了蒸汽机的漏气问题,蒸汽机的功率才能提高起来。

黎叔林也知道是漏气问题导致了蒸汽机的力气不足,他想要了很多办法都无法解决漏气问题。

这就是朱瞻基强点科技树的弊端,另一时空西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大航海早已开展的轰轰烈烈,橡胶树早已不是秘密,使用橡胶进行密封和用做车轮减震都已经是常规操作。

这一刻朱瞻基迫切希望东洋舰队能够真正的承担起向东探险的任务,早日在新大陆找到橡胶树,找到橡胶树苗还有一个附加的好处,那就是新大陆的农作物肯定会被热爱农耕的大明人带回大明进行种植。

虽然大明现在在朱瞻基的干预下并不缺粮,相反的还有剩余,但是有更多的粮食选择,大明百姓也可以将粮食转化为肉、蛋、奶,丰富百姓的餐桌。

玉米虽然吃起来粗糙,口感不好,不过却是非常优秀的饲料原料和酿酒原料。等到大明粮食丰富之后,还可以大量推广大豆种植,让植物油能够走进普通百姓的餐桌。

说到探险,朱瞻基忽然觉得东洋舰队提督侯显已经难以胜任这份探险的工作,不是说侯显没有能力,而是他的年龄太大了,是时候让新人挑起大梁了。

正在皇帝想着东洋舰队的问题的时候,兵部尚书柴车躬身行礼:“陛下!臣请求大力修建这种铁轨路于边关地区,有了这样的铁轨路,大明向边关运输粮草后勤的效率将会极大的提高,这对大明震慑不臣有着重大的作用。”

朱瞻基哈哈大笑:“哈哈哈!”

“柴爱卿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这样的铁轨路一旦修通,铁轨路修到哪里,哪里就会成为我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不过现在向边关修建还为时尚早,这个修建的成本朝廷不得不考虑能不能负担的起。”

“陛下这铁轨路造价几何?”

“一里铁轨路造价三万两银币。”

柴车倒吸一口凉气,这么高的成本啊?从京城到大沽港三百五十里,这一里路三万两银币,这么一条路竟然要一千万两银币,这哪里能够修的起。

“怎么这么贵啊?陛下!”

朱瞻基叹了口气说道:“这是没办法的事,可以这样一条铁轨路大明之前没有修建过,一切都是从头开始,这修建的过程中,犯下了无数的错误。

这些错误可都是花钱买教训,这么大的代价修建起的铁轨路每年维护又是一笔惊人的开支,边关地区经济落后,修建这样一条铁轨路根本收不回收益,每年都要为这样一条注定不能获利的铁轨路投入大量的银钱,得不偿失。

这么的代价以目前我大明的国力、财力是负担不起的。而且目前大明北方的压力并不是太大,其实修建砂石公路反而更适合边关地区。”

“那陛下这铁轨路难道只能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吗?”

“那当然不是,我们首先要在京城到上海这南北一路最繁华的地区修建一条铁轨路,用于南北货物的流通,这样一条铁轨路运营起来不但不会赔本,用不了几年成本就能挣回来。

而且在修建这条铁轨路的时间里,我们的铁轨路修建者,肯定能够找到更加省钱、省力的办法降低成本,早晚这铁轨路都能在大明的每一个地区修通。”

“陛下说的是,好饭不怕晚,大明只要一直保持如今这种发展的势头,臣相信用不了多少年就能实现。”

朱瞻基看了柴车一眼,没想到这小子还挺会拍马屁的,微微点头道:“朕与诸君共勉!”

“陛下圣明!”

朱瞻基眯着眼睛看着眼前的钢铁长龙,心中想着未来的规划,铁路运输是仅次于海运的最经济的运输方式,将来必将主宰内陆的货物运输。

不用说别的,光是一个京城以后的人口就会越来越多,这些汇聚的人口大多数都不会从事农业种植,也就是说他们的粮食需求全靠购买。

单单为了满足粮食供给,每天就要运输多少粮食进京。更遑论其他的燃料、百货、日杂等等的生活必需品。

参加完铁路通车的剪彩仪式,朱瞻基返回宫中的路上接到了来自东洋舰队的八百里加急,侯显病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