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六十二章 预算会议(完)

宣德大帝 第四百六十二章 预算会议(完)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9:08

第四百六十二章 预算会议(完)

王安国讲了很多关于医疗卫生部的计划,所有官员听的很认真,别看这些读书人瞧不起奇技淫巧,不过对于医生却很尊重,虽然不会让医生获得高位,不过其社会地位却很高,医生也是士绅的一员。

十个医生九个是读书人,剩下一个半个是僧、半个是道。没有人会认为自己一辈子都不得病。儒生有句名言叫做‘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对于多开几家医院,没有人会反对。

不过在场的官员更想知道的是,这些医院官员看病是否不用花钱,他们是否享受就医特权。

很快他们就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王安国紧接着便说道:“医院铺开之后,所有官员享受免费就医的优待,不过药费需要官员自己出。

也就是说医生可以免费给你开方子,抓药那是你自己的事。计划中七所医院需要七百人,医学堂至少需要一百人二十人,药材司包括采购人员,会计人员、验货人员、仓库保管人员、药材调配人员至少需要一百人,卫生健康需要一个二十人的审稿团队,预防传染司将会成立一个传染病研究院,至少需要百人以上的规模。

医院平均月俸十两,医学堂百人学生的伙食银每月百两,教职工平均月俸十两,药材司平均月俸十两,药材采购预算五十万两,卫生健康二十人月俸二十两,预防传染司是研究机构,按照研究的方向与进度给予资金支持,首批预算计划为十万两,医院建设预算十四万两。算上医疗卫生部各级官员,共计预算一百万两。”

听到王安国报出朱瞻基的眉头就皱了起来,在朱瞻基看来,单个部门的预算,教育与医疗应该是投入最大的部门,就算不能达到教育部恐怖的七百万两,至少也要有二百万两才行。

不过朱瞻基没有说话,这第一次的预算会议主要是让官员们适应未来的行政模式,等到一切走上正轨之后,他们就该知道自己的部门该争取多少预算了。

现在就剩下两个特殊的部门,一个是锦衣卫,一个是东厂。这两个部门可以说是维护皇权的强力部门,怎么花钱肯定不能让官员们知道。

两个部门就需要用特别预算的方式拨款,朱瞻基跟内个达成了一个协议那就是明年两个部门每个部门二百万特别预算,由皇帝、内阁、度支部三方签字之后进行拨付。

细心的大臣将所有部门的预算相加起来,发现差不多有六千五百多万两,剩余四百万两,都想知道这剩余的四百多万两如何安排。

可是无论是杨士奇还是内阁其他人,谁都没有提那四百多万两预算的安排。皇帝不可能跟众臣解释这四百多万两的用途,杨士奇和内阁在这种场合上更是不敢乱说。

毕竟这预算里的钱,大多数都是皇帝挣的,皇帝拿走四百万两去养特务组织,内阁也是无可奈何。若是皇帝新生不满,那就不是四百万的问题,四千万都不给了。

杨士奇适时向皇帝问道:“陛下!各个部门的预算已经基本做完,陛下可还有什么圣谕指正?”

朱瞻基点点头道:“朕没有什么可指教的,这预算制度,大明是破天荒第一回执行,其中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各部要在运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利用漏洞牟利。

这种利用漏洞牟利的行为,比贪腐更加可恨,一经查处,立刻撤职,永不叙用!朕的锦衣卫和东厂时刻都会盯着你们的,想要发大财那就去经商,现在朝廷给予商人的条件前所未有的好。

百姓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法律出来之后,任何官员都没有权力剥夺百姓的合法财产,这条法律能够给商人提供很大程度的安全感。

想要当官就不要想着发多大的财,朝廷给你们的俸禄是让你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能够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朝廷的政务当中,若是还想着利用旁门左道捞钱,那就别怪律法之森严。”

群臣知道这一次皇帝所说的话绝对会认真的,尤其是新政地区,若是出现贪腐等行为,肯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纷纷起身行礼道:“陛下!臣等食大明之俸禄,自当做大明之忠臣!”

“忠臣与贪欲没有必要的联系,朕希望打造一个清廉的朝廷,用制度约束每一个官员的行为,让官员时刻都能想到贪腐需要付出的代价值不值得。

另外朕还有一件事要宣布,朕将除了南海子皇庄之外的所有皇庄,包括藩王外迁留下来的王庄,将面向整个大明进行拍卖。大明任何人都能参与购买,每个地块一千亩。

每亩耕地定价十两,买卖交易完成之后,由农林渔牧部开具地契,将皇庄直接转化为民田。税务部按照地契征收田税,从此皇家做出表率,不再多占一亩耕地。

土地乃是国家之根本,必须由国家掌控,任何私藏土地的行为都将受到无情的打击。土地拍卖过后,涉及到各个皇庄的庄户,都由朕负责,朕会用拍卖得来的银钱做为他们的安置资金。”

“陛下!您把庄户都带走了,这些地谁来种?没人种地岂不是荒芜了!”杨溥忍不住问道。

“谁买地谁种,没有能力种,为什么要买?”

皇帝的话很犀利,买了地自己不种,那买地干什么?就想着盘剥百姓给你交租子吗?可是这是士绅的共识,光有土地没有百姓,那土地就毫无用处。

这也是士绅都会想方设法的将百姓困在土地上,只有有人给他们耕作,他们才能得到源源不断的财富。

如今皇帝要做的就是釜底抽薪,将百姓从土地上抽离,逼迫士绅想办法使用机械耕作,用更少的人种更多的地。

这样士绅获利更多,为其耕作的百姓也能得到更多的报酬,皇帝必须要让所有的用工者明白人力是宝贵的,必须提高人力的待遇才能留住人力。

本来听到皇帝拍卖皇庄,众臣心里都有些跃跃欲试,这皇庄可都是上好的良田,一千亩土地不过一万两银子,就算是自家拿不出来,和亲戚朋友凑一凑也就有了,到时候就能躺着挣钱了。

可是没想到皇帝打算连土地上的庄户都要抽走,没了种地的庄户,要这土地有何用?皇帝这是想干什么,彻底断了士绅的财路吗?

杨溥还是不甘心地问道:“陛下!若是将百姓迁走,拥有土地者没有佃户耕作,土地就会撂荒,朝廷岂不是收不上税了?”

“任何拥有耕地之人都不允许将土地撂荒,即使是撂荒,该交的赋税也一样要交,若是种不了这么多地,那就不要买这么多地,这是占用公共资源。”

“可是大户人家买地就是为了牟利,若是买地没有利益,那谁还愿意买地!”

“这天下这么大,总有人愿意买的,在拍卖土地的时候,一定要将条件跟人家说明白,也许买地之人能够从别的地方请人去为其耕种。朝廷不能光想着大户的利益,也要想着小民百姓的利益,小民百姓不是天生就该被大户压榨,他们也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

朕若是不迁走这些庄户,等待他们的是什么后果,还用朕来说吗?看一看那遍地的流民是怎么来的吧,你们但凡吃相好看一些,那些百姓也不会背井离乡选择当流民,甚至去海外讨生活。”

“臣还是不理解,陛下把土地以一千亩为一个整块拍卖,普通人家根本就没有这个财力买下这么多的土地,只有大户人家才有这个实力,可是陛下又不给大户人家提供佃户,那大户人家谁会犯傻买这样一块注定获得不了利益的土地。”

“朕建议你们去山东考察一番,看一看山东是怎么做的,未来大明大农场经营将是一个趋势,朝廷推行工业化需要大量的人力,不能让农业占用太多的人口资源。”

“陛下!种田的人少了,如何能保证大明的粮食安全,一旦发生天灾,没有存粮就是覆顶之灾啊!”

“种田的人多就能保证粮食安全吗?一样还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不然这些年那些被朕迁徙到海外的流民是从哪里来的?”

这就是儒生的硬伤,嘴里面鼓吹仁政,好似除了他们,就没人在意百姓死活。实际上破坏乡间平衡最多的就是他们,在仁义道德的外衣掩盖下,做着最无耻的贪鄙之事。

若是不加以压制,无论什么人当政,都会发展成明末那种情形,这是阶级属性所决定的,士绅的属性会促使他们兼并更多的土地,将百姓束缚在土地上,除了耕作之外不能有其他的思想,这就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真正意义,百姓觉醒了,谁还会给他们做牛做马。

愚昧的百姓才是最好对付的百姓,也是最容易煽动起来的百姓,朱瞻基可以想象的到,明年的新政一定会发生很多与百姓的冲突事件。

“陛下!朝廷可以出台政策,遏制大户兼并土地,使天下百姓都能耕者有其田,这样人为的抽走百姓造成土地荒芜,臣绝不赞同。”杨溥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他的出发点也许真的是担心大明的粮食安全。

“朕刚才就说了,建议你们去山东做一次实地的考察,不要坐在庙堂凭着想象处理政务,你们做出的一个轻飘飘的决定,可能就关系到千万百姓的生死,不要空谈,给出的结论要有证据支撑,朕一直都在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就拿这土地集中化到底是好是坏,那是需要实地去考察,甚至要通过实验去证明,而不是一张嘴就说好,或者说不好!古人都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整日说要效法先贤,可是先贤真正的好处,可有人真的在效仿。”

粮食安全却不是让普通百姓当牛做马就能保证的,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小农经济永远走不出兴亡周期论的怪圈,只能是一次次的兴衰轮回。

集中化、大农场化能够催生机械化种植,使用机械的好处就是能够极大的提高农业种植效率,农业可以用更少的人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问题。

农业效率提高之后,就能让更多的人口从事到工业生产中,使得工业品的生产成本逐步降低,只有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工业品的时候,消费市场才能繁荣起来。

杨溥满面通红,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被皇帝职责不要信口开河,可是这话是皇帝说的,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在心里暗骂皇帝刻薄寡恩。

杨士奇不忍看着杨溥尴尬的处境,岔开话题问道:“陛下!若是一农场方式经营,通过大量使用机械,是能减少不少劳动力,可是剩余这些百姓又往哪里安置,总不能把我大明的百姓全部迁到海外啊!

若是那样会不会造成强枝弱干的境况,大明必须要保证足够的强大,才能让所有的藩属国俯首称臣,大明的国力一旦衰弱下来,别人不敢说,就草原上那些有狼子野心之辈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打过来。”

“杨师傅所虑甚是,大明必须要保证主体一直强大下去,未来几年大明会减少向海外移民的速度,明年是大明大规模向海外移民的最后一年,以后的移民完全依靠民间行为,或者是各个藩属国以及海外行省自己招募。

不过海外的南平州和新明岛还是要持续的移民过去,这两个地方关系到大明未来的贸易安全,必须牢牢的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至于说皇庄的大部分百姓都会分流到各个工厂之中,海外贸易的兴起,已经促使各个工厂蓬勃发展,单单是纺织业就需要大量的男女工人。更别提未来若干年大明的基础建设都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都要从原本的土地耕种者中挑选。

大明在今后几十年时间里,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劳动力短缺,所以任何敢于克扣工人薪水和压迫佃户的行为,都会让雇主和田主后悔莫及。

朕会鼓励百姓遇到不公正待遇时候,主动向官府揭发,尤其敢于欺压劳工与压榨佃户的行为更是要受到严厉的惩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