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宣德大帝 >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兵部武职

宣德大帝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兵部武职

作者:半老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2-25 03:29:08

第四百四十八章 兵部武职

官制调整之后,众官员更关心的是改制之后的待遇问题,好在皇帝没有让众臣等待太久,在众臣都清楚了改制的所有部门具体职责之后,朱瞻基站起来说道:“诸位爱卿!相必诸位都在忐忑,官制改革后各位今后的安置。

首先朕来宣布一下各个部门的官职架构,每个部门一位主官,两位佐贰官,分别为尚书与左右侍郎。下设各司同样设一位主官两位副职,分别为郎中与左右员外郎。其余各个下层官职由各部上报,朕的要求是每一个职位必须是编制之内,且不得有任何的夯余。

接下来朕就将改制之后的官员待遇讲解一遍,改制之后的大明官阶还是按照九品十八级来进行俸禄发放。

从最低级的从九品月俸三贯,每升一级增加三贯,一直到正一品月俸为五十四贯,而且以后所有官员的俸禄不再发放实物,全部以白银或铜钱为发放标准,诸位对这个俸禄级别划分可满意?”

众臣仔细盘算了一下,发现按照皇帝陛下定下的俸禄标准,几乎从下到上所有人都额俸禄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以前的俸禄发放都是本色与折色混合发放,也就是朝廷有什么就发什么,很多清水衙门的官员家人领了俸禄就要到商铺售卖,以换取生活所需。

而商人也利用这一特点,在官员发放俸禄的时候就故意压低价格,这些清水衙门的官员,本就俸禄不高,再被商人盘剥一道,日子就过的更加的清苦,这也间接导致了贪腐的发生。

这几年皇帝利用大明皇家银行进行新的货币推行,凭借手中大量的白银储备,开始渐渐的推广银币,老百姓对于更加轻便的银币,很容易便接受了,这是因为白银在没有成为法定货币之前就做为贵金属在民间已经有广泛的流传。

银币的推广,使得大额交易更加的方便,几年时间便在商贾中间深入人心。大明皇家银行借此推出了银币票,这些银币票实际上储户的活期存款凭证。因为活期存款没有利息,而且取款只要拿着银币票就能兑换,不用身份证明。

商人发现了这银币票的好处,在交易的时候直接就用使用银币票进行交易,与银币相比,银币票更容易携带,而且也更加的隐蔽安全。

而且商人缴纳商税也同样是能够使用银币票进行交易,有了官府的背书,银币票的推广非常的迅速,加之各个税关与大明皇家粮业都在不遗余力的回收宝钞,使得市面发行出去的宝钞,基本上被回收干净。

老百姓信任银币票的最重要原因是他们知道这银币票到银行随时都能兑换出足额的银币,不是从前的宝钞拿到手里就砸在了自己的手上。

如今大明物价非常稳定,一两银币能够购买三石糙米,就算是粳米也能购买两石。以正一品为例,没有改制之前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就算是粳米改制之后也有一百零八石,远远超过了为改制之前的俸禄。

而且改制之后,不再发放实物本色,实行了官员月俸货币化,这样便方便了官员家属货币的自由支配,省去了被商贾盘剥的一次机会。

“陛下!如此大幅提高官员俸禄,大明国库能否支撑的住?”杨士奇这几年没少被国库干涸为难,听到皇帝给官员涨薪,第一反应就是反对。

“实行新政之后,若是大明官员连百姓的福祉、国家的税收都保证不了,那我们还有何颜面坐在这个位置上。

新政之后对官员的考核,不看你所治理的地方税收是多少,考上了几个举人、进士。而是看你之治下的百姓生活水平如何,当地的经济水平发展如何,有多少家工厂企业开业,基础建设做的如何?

至于税能收到多少,那是税务部门的事,地方主官是花钱的,要把地方财政花到关键的地方,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怎么把钱花到刀刃上,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才是地方主官的职责。

只要经济发展起来,税收肯定也会节节攀升,地方经济与税收肯定相关联的,没道理经济发展起来,税收反而降低了。”

对于皇帝的自信,群臣中除了天子近臣接触了新政思想熏陶,知道了一些经济循环理论的大臣,其他大臣却是不置可否。

在他们看来,天下财富自有定数,朝廷拿得多了,百姓就剩的少了,哪有朝廷税收越来越高,百姓生活还能越来越好的道理。

税收高肯定是对百姓盘剥的狠了,大明官员压根就没有发展经济做大盘子的思想,以大明现在的官员数量,只能维持一个小政府的低效运营。

那么国家没有拿到的利益,会落在百姓手里吗?那是不可能的,地方上士绅与胥吏勾结,会想出各种手段盘剥百姓。

由于朝廷是小政府,皇权根本就下不到乡村,占大明绝大多数的乡村实际上并不在大明朝廷的控制之中。

控制乡村的是以宗族大户、读书人为代表的士绅,这就是大明乡村的现状,普通百姓愚昧无知,受士绅蛊惑,老百姓普遍认为盘剥他们的是朝廷,让他们无法活下去的也是朝廷。

这就是话语权,目前乡村的话语权还是掌握在士绅手中,老百姓普遍不信任官府,也无法信任官府。

这是因为大明的官员与士绅是一伙的,他们进高居庙堂,退则归隐山林,只要有了功名,‘富贵’两个字就会一生伴随。

自从朱瞻基登基之后,一直在利用邸报、锦衣卫,通过对破产百姓的救助,以及对流民的引导迁徙,与士绅争夺话语权。

老百姓虽然愚昧,不懂什么大道理,但是谁对他们是真心好,老百姓心里绝对有一杆秤。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皇帝的形象在民间已经不仅仅是高高在上的神祗,更是保护他们的保护神。

经过在山东两年多时间的实践摸索,朱瞻基培养了大量的新政人才,如李昊、朱天岳、张长德都已经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人才。

这才是朱瞻基敢于与朝臣摊牌,开始正式全面推行新政的底气,在新政的推行上,新政工作组已经掌握了一套非常熟练的推行方法。山东与南直隶北直隶相邻,完全可以就近支援两地的新政推进。

众臣对皇帝的能力还是信服的,这些年皇帝不花朝廷一文钱,还能养着大明庞大的军队,组织藩王外封,以及对外战争的投入。

这些事,无论哪一项单独拿出来都足以压垮朝廷的财政,可是皇帝这里却能游刃有余,还能积累起来庞大的财富。

大家对于以后能够多领俸禄都很高兴,纷纷称赞皇帝乃是千古名君,仁义之主。听完众臣的夸赞,朱瞻基微微一笑道:“既然给了大家好处,也给了诸位体面,若是再有贪腐行为,一经查处必定从严处理。

虽然说太祖贪污六十两剥皮实草有些严酷,但是对于贪污且金额巨大者,剥皮实草也是一个不错的震慑手段!”

皇帝的话虽然是微笑着说出来的,但是眼中却没有一丝的笑意。群臣心中凛然,皇帝这是赤果果的告诉他们,既然给了你们好处,若是再敢伸手,那就别怪皇帝陛下不讲情面。

“臣等谨遵圣谕!”

“朕也知道这个俸禄即使是官居一品,也别想大富大贵,可是若是想要大富大贵,要么选择当武臣,开疆拓土立下功勋,裂土封疆;要么选择经商,经营得当绝对能够富甲一方。

想当官手握权力,就别想着过声色犬马的日子,朕只能保证你们比绝大多数的百姓过的好。不过考虑到诸位致仕之后的生活保障,从宣德九年起,凡是按照大明官员致仕条例退休的官员,都会享受在职俸禄七成的月俸。这个俸禄足以让各位在家乡安享晚年了吧?”

皇帝这手打个巴掌给个甜枣的手段使得炉火纯青,这边用剥皮实草威胁了众官员,回头便用退休制度给了官员好处,保证了官员在致仕后没有后顾之忧。

这个决定让官员们大喜过望,虽然说一些名臣致仕后皇帝大多都会给予赏赐,可是这并不是固定的制度,赏不赏赐全凭皇帝个人意愿。

而现在皇帝的决定那就是形成制度,只要是按照规定致仕,就能领七成的俸禄。这可比在职的时候领多少俸禄更能打动人心。

众臣自然是一片赞美之声。

一上午的会议,只是简单的将朝廷中枢改制简单讲解了一番,这种自上而下的改革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一蹴而就。

中午吃过一顿简单的工作餐之后,下午继续开会。工作餐的标准是太祖高皇帝所规定,四菜一汤,荤素搭配,既保持了营养,也不浪费。

下午开场之后,朱瞻基看向众臣说道:“诸位爱卿!想必诸位都在想改制之后十几个部门,各个部门的级别怎么定,谁来出任各个部门的主官?

首先朕先说一下改制之后官员的定级,我大明朝廷文武并重,今天是文官会议,没有武臣参加,朕就简单介绍一下军队的定级标准。

军队现在由陆军部、海军部、总赞画参谋部、总镇抚部、总装备采购部、总后勤部六大部门,这几个部门长官与兵部尚书组成军队七部,直接向朕负责,并不受内阁辖制。

不过军方人员也是大明之臣,自然不能游离于大明中枢之外,七部一把手都将是大明内阁成员,在军事问题上与内阁进行协调。

在军队方面,诸位爱卿有什么其他建议吗?”

“陛下!臣有疑问,兵部划归军队,兵部是文官职务,还是武官职务?”兵部侍郎柴车问道。

“既然是军队之事,自然是武臣职务,以后的兵部不懂兵事者无法担任兵部职务。”

“臣明白了!”柴车坐回自己的位置,低头不语,心中却是翻江倒海,看来自己若想坐上兵部尚书的位置,必须要改武职,穿军服了。

对于一个文官来说,文转武职是个艰难的决定,读书人对于当兵的,有一种从骨子里就看不起的轻蔑感,甚至会认为转武职是对读书人的羞辱。

看到柴车坐在那里有些闷闷不乐,朱瞻基冷笑道:“朕希望诸位以后不要有文武高低贵贱之分,不管是文臣还是武臣都是在为大明效力未来就算是军官也要进入学堂学习,你们以前对于武臣粗俗不堪的固有印象将会不复存在。

当然朕也不勉强文臣去转武职,若是不愿意转武职,毕竟专业的事就要由专业的人去做,朕可以安排武臣去做执掌兵部!”

“臣不敢!臣愿转武职!”柴车知道自己若是拒绝转武职,自己的仕途也就彻底的断绝了。

“兵部上下几十人,未来的人员更多,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转武职,柴爱卿也不能一刀切,要给官员一个自己选择的机会。”

“是!臣会尊重每个人的个人意愿!”

“好!军队的事就简单介绍一下,接下来继续说新政之后的中枢架构,改制之后,内给是大明的最高执政机构,对朕直接负责。

内阁首辅一人,辅臣四人,首辅总览全局,四位辅臣各自分管一部分部门。各个部门尚书都是内阁成员。

一般政务由内阁五辅臣进行处置,如遇到重大决策需所有内阁成员召开内阁会议进行商议,最后对商议结果进行表决。

若是多数内阁成员赞同便形成决议,这个决定若不是原则问题,朕也不能改变,这是朕给予内阁的最大权力。

朕始终都是这个观点,大明是朱家的,也是大明所有人的,朕就算有三头六臂一个人也管理不好这么大一个国家,将权力下放,让诸位都承担起治理天下的责任,这大明的天下才能治理的越来越好!”

“陛下圣明!臣等敢不尽心辅佐,以兴大明盛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