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朱瞻基看了一会儿就发现了这机械的一大毛病,那就是轮轴与外套之间没有缓冲的工件,如此没有缓冲的干磨之下,很快外套与轮轴之间的间隙就会变大,加工的精度就会大大的降低。
“叔林,你这个机械的精度能够保持多长时间?”
“回陛下,一天就得换一次,不然就没有精度了,这也是微臣苦恼之处,一直在想用什么办法将这种容易磨损的地方保护起来。”
“听说过轴承这种东西吗?”朱瞻基问。
“微臣没听过!何为轴承?”
朱瞻基也解释不清楚轴承是什么原理,他只是将梦中见到的东西记了下来,利用他的绘画水平,能够将实物图纸画出来。
看着朱瞻基画好的图纸,黎叔林摇摇头道:“陛下,您画的这个东西,咱们造不了,首先如何保证里面的钢珠不掉出来就是一大难题,其次这个轴承的钢材比制作齿轮的钢材还要好,如何能够将外圆与内圆组合在一起,并且保证钢珠不会脱落,这是一个大难题。”
“朕只是给你一个建议,齿轮与轴承肯定会成为未来机械的重要部件,现在就开始着手研制一点都不早。还有一样叫做螺丝的工件,与前两样一起是机械制造三大常用工件。”
“陛下说的螺丝是不是丝扣?”
“朕不懂技术,也不确定是不是一种东西,不过螺丝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紧固工件之外,还有更多的应用。比如这台削圆的机械,如果应用上螺丝,你在切削时就不必用手推着走刀,而是装置一个手柄,每摇一圈进给多少都是固定的。这样加工的精度是不是就会提高很多?”
皇帝这叫不懂技术?怎么比他这个专业靠技术吃饭的人还懂技术呢?黎叔林心中吐槽,他现在也已经习惯了使用皇帝陛下所说的技术一词。
以前大家都叫手艺,意思大差不离,不过技术听起来更高级一些。皇帝今天所提出的这三样东西,任何一样取得成果,都是一场技术界的盛宴。由此带来的机械进步黎叔林都不敢想。
不过这几样东西加工起来一样比一样困难,想要全部实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期间要花费多少钱粮物资不可估量。
“陛下您提出的三项新技术发明,每一项都意义重大,微臣虽然造不出来,但是却知道这三样新技术会给机械带来怎样的变化。
就是这研究投入能不能跟得上去,做这些研究是非常稿费物资的。”
“钱粮物资都不是问题,朕会全力满足你的需要,为了让你更好的发挥所长,朕特许你在兵仗局不受任何人约束,你需要的人才无论是兵仗局的,还是皇家制造局的,只要是你挑的,两边都无条件给你放行。
等你做出更好的成果后,朕会将你的研究人员单独拿出来,成立一个机械研究所,专门负责机械的研究制造。”
皇帝陛下的肯定与支持对黎叔林这样的研究者来说是天大的好事,很多有天赋的研究者都会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研究失败。
还能有比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人愉快吗?黎叔林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向皇帝行礼道:“微臣不过微末之身,怎敢得陛下如此之礼遇,微臣不胜惶恐!”
朱瞻基摆手说道:“朕用人唯才是举,不看你原来的身份,只要是能够做出对大明对天下有益之事的人,哪怕他是贩夫走卒,优伶娼妓朕都会破格提拔使用。你还有什么要求,趁着朕在这里一并提出来,朕能够给你解决的都给你解决了。”
“臣谢陛下隆恩,暂时已经想不出什么需要的,只有在研制过程中遇到问题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些需求才能知道。”
“好!既然如此,朕暂时批给你五千两研究经费,同时给你派过来一个管理账目的账房,帮助你厘清账目琐事。还有一件事朕差点忘了,亦失哈!”
“老奴在!”
“鉴于黎叔林发明的新式工具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赏赐纹银一千两。同时赐予黎叔林正七品宣议郎散阶,统管机械研究所。”
“老奴明白!”亦失哈躬身领命。
黎叔林更是跪地磕头道:“微臣叩谢皇上洪恩浩荡,微臣一介白身能得陛下超擢感佩五内,怎敢不鞠躬尽瘁,以报圣恩!”
“免礼吧,多做出几样新式的机械提高制造局与兵仗局的生产效率,就是对朕对大明最好的回报。时辰不早了朕也该回去了,希望朕下次再来的时候能够看到让朕更惊奇的新式机械。”
“是!微臣恭送陛下!”
亦失哈将皇帝送出兵仗局的大门,皇帝在登上御辇之前对亦失哈说道:“亦失哈,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过了年朕有可能还会派你再去奴儿干都司走一趟。
朕也不要求那里的女真土人能够完全臣服于大明,只要他们在口头上承认他们是大明的臣民就行,等过几年大明的海军实力上来之后,再对那里实施全面管辖。咱们要做到师出有名,有理有据。”
“皇爷,土人蛮夷不通教化,畏威而不怀德,想要土人蛮夷臣服,必要的震慑还是少不了的。
老奴建议大明开大船沿黑水入海口一路上溯。途径沿途的部落适当展示武力,让土人心生不可抗拒之感。
土人多信萨满,这种口口相传的神祇,并不能直观上带给土人心理上的震撼。老奴觉得应该把佛教引入奴儿干都司,在那里建造一座宏大的佛寺,以佛法消弭土人的戾气。
同时在宣讲中让土人觉得只有信奉佛祖才能有美好的来世,今世之苦是为了来世之福。
当土人们一心将心思用在礼佛上,朝廷对他们的管辖就容易多了。”
“这就是你在海参崴建永宁寺的初衷吗?”
“回皇爷,永宁寺的效果已经显现出来,朝廷应该向天下佛寺下旨,让他们都去外蕃之地建立佛寺,宣讲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