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我在大夏窃神权 > 第208章 《请天圣民三才感应策》

第208章 《请天圣民三才感应策》

第208章 《请天圣民三才感应策》

青萍州,灵秀峰。

这是一座声名不显,只有本地人才得知的山峰。

拢共也就绵延五十里,最高处不过两百丈。

但是却清泉绕林,层峦叠嶂,山势起伏,携带绵延松林,如碧涛在山中涌起,与山谷之间开合涌动的白色云岚相互掩映,乃是隐士,乐者喜欢的去处。

山腰处,有一座白云观,这座道观不大,共一塔三殿,又有十数座香客房,青苔入门,晨钟洗心。

一株古松下,一刻着棋盘的石桌前,两人对坐而弈。

这山上气候湿润,最消暑纳凉,所以即使今年的夏日比往常燥热了些,但这白云观中仍然需要穿着春衣。

左边的人样貌苍老,须发皆白,微微泛起黄色,头上道髻用一根龙首木簪固定,他长眉极为浓密,让本来就不大的眸子近乎只是留下一条线,身上穿着一件黑白色的布衣道袍,正是白云观主清微道人。

右边之人样貌在四十岁上下,头戴一顶莲花冠,两鬓留着飘逸的长髯,两鬓略显霜色,身穿一件白鹿献瑞长袍,一副隐士模样。

只不过他双眉不仅锐利似剑,而且向上飞扬,破坏了闲情逸致的隐士形象,给人一种潜龙蛰伏之感,此人正是游历到青萍州的青衣儒生柯黯然。

棋局到了长考之时,清微道人落下一子之后,笑着说道,“天京那边又来信到我这里,来催你了,你倒是落得清闲,可把我这个真正的闲人搅得厌烦,你何不收拾收拾出发,免得扰了我的清幽地。”

清微道人是一点都不惯着柯黯然,把天下人都想要请到家中做客的青衣儒生往外面赶。

柯黯然目光落在棋局上,等落子之后,才开口说道,“若是十年前,我自然星夜兼程,赶赴天京,但这十年来,时常到道长这里听道,却多了几分耐心。”

清微道人看向棋局,皱了皱眉,他可没有大明宫主两百年不败的棋绝神话,不知不觉间,这局棋自己已经陷入了颓势之中。

他如老顽童般吹胡子瞪眼,冷哼一声,“伱若是感谢我讲道,这棋局上就应该尊老,让我几分!”

趁着清微道人长考的时候,柯黯然笑道,“这棋局让了,岂不就是没意思了?”

清微道人本来准备拿起棋子落下,听到这话,又将自己的棋子放回盒中。

“你这话倒是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故人。”

“谁?”

柯黯然问道。

清微道人不答,转而说道,“今天这局留着,等我长考一下。”

柯黯然笑了笑,并不奇怪。

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一口,望向远处如同飞泉流淌下来的山岚,清微道人想了想,才开口道,“董行书这次让你返回天京,不安好心啊。”

柯黯然端起茶水也喝了一口,笑道,“董公之心,天下人皆知,不过是想要用我扼制周家那条潜龙罢了,这天下如棋,不困住大龙,如何能赢?”

即使知道周家和道家之间的渊源,在清微道人面前,柯黯然也毫不避讳地讲出来。

清微道人笑了笑,反问道,“那你有信心能够困住我道家的潜龙吗?”

柯黯然沉默了一会儿,看向面前的棋局,认真分析道,“董公身在局中,所以很多事情反而看不清,或者他即使看得清,坐在那位置上,也会被别人推着走,无有回旋的余地,一步错,步步错,累得如今局面亏输。”

“我观天京这两月的局势,虽然风云突变,一子接着一子落下,让人目不暇接,但是周铁衣的行事却妙招连连,后手迭出,环环相扣,掌控整局脉络,如今这一局我仍然有疑点没有看清,故而不敢轻易下场。”

清微道人斟酌了一下说道,“那不如留在我这里喝茶下棋,省得去烦心天下事。”

柯黯然听闻此言,哈哈大笑,爽朗的笑声穿透层林,激起松涛阵阵,反问道,“清微道主是想要困住我吗?”

清微道人沉默了良久,最终叹息一声,“罢罢罢,你自去便是,这天下道理不辩不明,我这个方外人管那么多干嘛。”

听到清微道人没有困住自己的意思,柯黯然在心中松了一口气,说道,“道长不好奇我几时准备出发?”

清微道人看向棋盘,叹道,“这有何难猜出,道之越刚强,其势越用尽,周鱼龙的儿子如果知晓这个道理,就会转刚为柔,守雌惜身,他布下的局再厉害,但只要不跳脱出这个棋盘,终究有落幕的时候,若不早点谋划,就是亢龙有悔,我猜想他现在一定已经开始思考脱身之策了,他脱身之时,就是他最柔弱之时。”

柯黯然笑道,“这天京的棋盘,就是圣上的棋盘,想要脱身可不容易啊。”

他认真思考了一下,“虽然我还无法猜测出他脱身之法,但是大概猜测出他选择脱身的时间了。”

“喔,怎么猜测出来的?”

清微道人好奇地问道,即使以他的推演之能,也无法推演天京的未来。

柯黯然拱手对清微道人一礼,“这还要多亏前辈所讲的阴阳五行之理,天京传来消息,周家两子都已经修行【五帝宝诰】,并且周铁戈已经凝聚了四帝像,我倒是有个大胆的推论。”

“什么推论?”

“周铁戈在落日关之时,就是周家钦定的掌兵之人,不用像周铁衣一样蜷缩在天京隐忍,没必要隐藏自己的【五帝宝诰】之法。”

“所以周铁戈应该是入了天京,才学会的【五帝宝诰】,但是以他以往表现的天资来看,就算是惊艳,但两月余领悟四帝像……”

柯黯然长叹一口气,“这天下恐怕只有一掌人能够做到,这其中应该不包括周铁戈。”

“但他确实领悟了四帝像。”

清微道人反驳道。

柯黯然一笑,“那这题不就解出来了吗?”

“周铁衣才是领悟【五帝宝诰】的关键,甚至相比于他母亲周鱼龙,他才是天底下最适合修行【五帝宝诰】之人,他初春之时大运勃发,收梅清臣之子为徒,借了我儒家大运,应是领悟了青帝像,而后春末夏初,小卒过河,借了圣上气运,破了我儒家圣贤之心,一夜登玉京山,传唱天下,此为领悟赤帝像之机,而现在他应该已经领悟了黄帝像,或者就在修行黄帝像……”

说到这里,柯黯然顿了顿,心中也有疑惑,因为他并没有分析出周铁衣到底有没有领悟黄帝像,他倾向的结果是领悟了,但是却不能够像刚刚一样,找到事实依据来佐证。

清微道人也听出了柯黯然的困惑,哈哈笑道,“聪明绝顶如你,也有看不清局势之时,怪不得不敢下场!”

柯黯然也不羞怒,自嘲地说道,“被赶出天京的丧家之犬,我又如何敢在他周铁衣面前,自称聪明绝顶?”

“不过我倒是肯定,他已经修得了黄帝像,因此周铁戈才能够以锻兵之法,帮助弟弟锻造本命兵器,并且借机领悟五帝真意……”

说到这里,他又顿了顿。

因为亲兄弟之间气机相引,周铁戈能够通过弟弟感悟武道真意说得过去,但是这毕竟是五帝真意,这个过程是不是太容易了点?不然周鱼龙早就帮两个孩子都领悟了五帝真意,何至于等到现在,还是说这是这位道家鱼龙的算计?

其中有很多疑点,又牵扯到五帝气运,道家气运变化,自己不能够全算也是自然。

清微道人认真地看了看柯黯然,他有些后悔刚刚答应下来,不会强求留下柯黯然了。

略过这个疑点,柯黯然继续分析道,“周铁戈在落日关领兵了六年,他本身天赋又不差,有前面三帝气运相辅,再加上周家兵家气运,领悟白帝像应该很容易,但周铁衣就不然了,所以我基本上肯定,他应该停留在黄帝像的层次。”

“如今夏初,他应该会想办法圆满自身黄帝像,到了秋初,天下杀伐最盛之时,正是他领悟白帝像之机,我现在进京,刚好撞到他布局最强之时,岂不是逆天时而行,如何能够胜这位天下绝顶之才?”

清微道人悠长地叹息一声,“要不你转入我道门吧,我这一脉的道统以后就给你继承了。”

面对这天下一品的道统,柯黯然看向满山锦绣,过了许久才说道,“我心中不平,就算留下来,也只会糟蹋了锦绣之气。”

说罢,他起身,恭敬对清微道人一礼,“还请道主放我离开。”

清微道人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柯黯然的问题,而是顺着他的话分析道,“秋杀冬藏,也是白帝转黑帝之时,此时上善若水,周铁衣必然思退,他原本应该计划好退路,安排妥帖……但这个时候你横插一脚……”

柯黯然答道,“受道长恩惠,我只是自己进,不挡着他退,还会帮着他退。”

清微道人思忖良久,叹息道,“也好。”

“既然你有此心,我就不拦着,不过刚刚听了你一遭分析天下局势,老道我虽然看不清天下,但是对于你的命数倒有几分断言。”

柯黯然心中凛然,再次一礼,“请道主示下。”

清微道人忽然露出老顽童般的笑容,也不说什么高深之语,直说道,“你说你不适合我的道统,但你终究会回来这白云观的!”

说罢,他化作清风,消散在这棋局之前,不给柯黯然询问和回答的机会。

柯黯然站在原地思考了一下。

随后笑叹道,“这清微道主倒是一个妙人。”

这最后一句话,他不确定对方是故意在自己心中留下破绽,还是说真的看到了那冥冥之中的天机。

看了看眼前的棋局,柯黯然潇洒地挥动衣袖,回到自己的客房之中。

穿过青苔布满的台阶,耳边鸟鸣声越发让树林显得幽静,层层的树影遮蔽阳光,入了门,室内也有些昏暗。

柯黯然掌了一盏灯,坐在书桌前,拿起旁边的一摞书信看了又看。

董行书既然想要他进京挡住周铁衣的兵锋,自然将能够收集到的信息都告诉了他。

柯黯然最终拿出了两份文章,摆在案前。

这正是周铁衣上书议事的两份奏折。

一份《请圣谕下达策》,一份《请民意上访策》。

这一上一下两策,已经隐隐有乾坤之势,此乃谋国之言。

若不是周铁衣在儒家的名声太烂,若按照当初周鱼龙的想法,让小儿子拜入儒家,现在少不得儒家就要帮周铁衣造势,哪里还有自己这个青衣儒生进京的机会啊。

“这天下世事变化,道家的鱼龙看不清,儒家的司民看不清,我又能够看清几分呢?”

柯黯然笑了笑,然后又看了一遍两份策论,心意足了,才推开两张纸,自己开始磨墨。

等墨磨好了,他笑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此乃天下至理,既然你要当水,那我就借助你前行一步,正合道家顺水推舟之理。”

“上下乾坤二道,却独独少了三才之理,殊为不美。”

他落笔在纸上。

《请天圣民三才感应策》。

“夫天居其上,长养万物,民居其下,因时而制,古有圣皇,居天民之间,上调天时风雨,下治百姓善恶,故雷霆雨露,皆出于君恩,治国五百载,天下大治。”

“而后五国乱世,百家窃神器以自居,操刀戈以相伐,使天下大乱,神孽复苏,乃因上不承天,下不应民。”

“自圣朝以来,一统五国乱世,修养生息,民生繁荣,请圣上效仿圣皇故事,为天地立心……”

写到这里,柯黯然的笔顿了顿,他想要写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罢黜百家之法,确立新儒法,囊括百家之道,使天下民心稳固。

但现在时机不对,若落在纸上,不仅百家反对,他身后的儒家也不会同意。

他又拿起周铁衣办的报纸认真看了看,看到上面的白话文,又对比了一下儒家《醒世报》上百家名士对周铁衣的批判,笑道,“看来我们两个的道路殊途同归啊,只是不知道谁能够走到最后。”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