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80年代 > 第388章 四象科技

重生80年代 第388章 四象科技

作者:初雨彩虹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2-18 21:09:03

第388章 四象科技

第388章 四象科技

墨塔半导体作为芯片代工企业,就生产能力来讲,和全球最先进的半导体企业相比起在工艺制程上面差距上面并不算太大。

墨塔半导体从国外进口光刻机之外,也在使用墨塔微电生产的光刻机。

生产芯片,并不是光有光刻机就够,这是一条产业链,里面有着很多的技术,在此时的华国是没有的。

硅晶圆、光刻胶、键合引线、模压树脂及引线框架等,墨塔半导体投入了不少资金来进行研发。

要不是背后有Meta投资的支持,根本就搞不成。

实在太过于耗钱了。

除了资金之外,还得要人才,工业部在其中进行调和。

“张总,辛苦了!”

见到张如京的第一句话,陈怀庆就是给人家道上一句辛苦。

的确太辛苦了。

在之前的时候,国内在半导体行业上面,也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

一直都是由中央进行主导的,重技术突破,轻市场转化。

产业化问题一直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就将半导体投资权利下放到地方,想要用市场化的手段,找到国产芯片发展的路径。

情况并不是太怎么的好,各地从国外引进淘汰的落后晶圆生产线,多数根本就没有了商业价值。

钱被白白的浪费掉了,要知道,一条生产线的价格在300-600万美元。

面对这种情况,四机部也急了,准备是搞531战略,即普及5微米技术、研发3微米技术,攻关1微米技术。

然后在这个时候,陈怀庆找上门。

了解一番陈怀庆过往的成绩,那谁都不敢忽视陈怀庆。

虽然之前的时候,陈怀庆完全没有搞半导体的经验,可谁敢说陈怀庆不行?

墨塔半导体的建立,虽然受到了四机部的大力支持。

但是,墨塔半导体真正走上正轨,并且开始飞速发展,还是在张如京上任之后。

有陈怀庆的支持,张如京掌控墨塔半导体自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可在内地,半导体人才这块,真的很缺乏。

张如京是一边建厂,一边进行培养。

在华国,从来都不缺聪明人,也更加不缺努力的聪明人。

张如京笑着和陈怀庆握手:“我也总算没有辜负陈董的重托。”

陈怀庆:“在蓉城这边,生活还习惯吧?”

张如京笑道:“我父亲可在渝州生活过几年时间,还会做上几个川菜,在这边倒是没有不适应的。”

川菜也不仅仅说就只有麻辣。

一阵闲聊之后,开始说到了墨塔半导体的发展上面。

现在墨塔半导体代工的产品,除了处理器芯片之外,还有内存芯片。

相比起处理器芯片,内存芯片在技术难度上面更加低上很多。

办公室内,张如京给陈怀庆倒了杯茶。

陈怀庆翻动着墨塔半导体现在的客户名单,排在首位的,就是四象科技。

四象科技是Meta投资1987年在京城成立的,专门进行芯片研发的公司,在蓉城和申城以及深川都设立了研发中心。

四象科技又是将四个研发中心,按照范围分别命名为京城玄武研发中心、深川朱雀研发中心、蓉城白虎研发中心和申城青龙研发中心。

每所研发中心在研发的方向上面,各有不同。

比如说京城玄武研发中心主要以计算机芯片为主。

深川朱雀研发中心以通信芯片为主,蓉城白虎研发中心以汽车芯片为主,而申城青龙研发中心以工业芯片为主。

设计芯片,难吗?

说难,自然是很难的。

对于没有摸到门的人来讲,自然相当的难。

可要说不难吧!

世界上也没有多少家公司能够设计芯片。

在之前的时候,反正芯片设计属于大公司的专利。

一家小公司,想要进入到芯片设计领域,纯粹在瞎搞。

很简单的原因,芯片设计出来了,得要生产吧。

设计芯片,只需要芯片设计人员外加上电脑就能够搞定。

可生产的话,得要芯片制造工厂。

而建工厂,那就属于重资产项目了,对于一家小公司来讲,根本不可能负担得起。

行业有进入的门槛,然后就给人的感觉好像很难的样子。

可当四象科技成立之后,倒是很快的拿出来了设计的芯片。

人才这块,四象科技有着Meta投资的资金支持,直接拿着钱在各个研究所拿着名单来挖人。

至于名单哪里来的?

当然是从四机部那拿到的。

研发经费不够,让四象科技将这些人才给利用起来,也是好事情。

四象科技能够如此快的走上正轨,除了人才和资金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现在的芯片设计算不得太复杂。

华国和世界顶级有差距,可也没有拉开上太多。

不像是十年后,那个时候芯片已经复杂到相当高的程度,华国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又是不尽如人意,过多的依靠技术引进,而忽略自主技术的研发。

技术差距被不断的拉大,大到人们都感觉绝望的程度。

直到中为海思芯片的出现,事实证明,华国人想要做出世界顶级芯片,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可惜,芯片设计做到了世界最顶级,却被制造给卡住了脖子。

想起了建国后,大量从海外归来的科学家,他们设计出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各种装备,可是设计出来的装备图纸,拿到工厂里面去,工厂却造不了。

然后,这些科学家,去到工厂,考察工厂的实际生产能力,再进行重新的设计。

设计必须得要和制造能力相匹配,不然再好的设计都没有。

张如京:“现在我们最大的客户,就是四象科技。”

说着,目光看向陈怀庆。

陈怀庆投资了整个半导体产业链,而又是让产业链上面的企业相互协作又独立的运行。

四象科技给到墨塔半导体的代工价格还是相当高的,为了扶持墨塔半导体在技术上面的继续发展。

“0.8微米芯片制程工艺如何了?”

“以及在进行试产,预计最晚在今年下半年,就能够形成量产的能力。”

0.8微米芯片制程工艺在去年的时候,国外的芯片制造厂商就已经掌握并且普及了。

墨塔半导体只落后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

按照摩尔定律18个月的周期来看,墨塔半导体实则落后差不多一代。

去年的时候,墨塔半导体实现了1微米制程工艺芯片的量产,现在这也是墨塔半导体主营业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