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红楼:我是贾琏 > 第291章 余波

红楼:我是贾琏 第291章 余波

作者:断刃天涯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21 23:20:23

第291章 余波

第291章 余波

君臣朝野在这次会议达成的共识,总结起来很简单,就两个字:稳定。

稳定意味着一种平衡状态,不等于矛盾不存在了。

矛盾这个东西呢,在多数情况下是无法化解的。只能等到激化再出手解决,因为矛盾不激化,看不到后果之前,没人会在利益上退让。

即便某个体预见到了后果,该个体所处的群体不会让步,有预见的個体只能被裹挟,或者跳出来站一边看戏。

身在局中的人往往智商都会下降几个档次!即便没有下降,往往也都无能为力。

领命的贾琏没有直接去神机营,而是去了兵部。如临大敌的兵部左侍郎出面接待,暂代兵部事务的阁老没露面。怕被克!可见一个人的好名声是多么的重要。

贾琏倒是不在乎名声的,尤其是官场上的名声。一个人在官场上名声太好了,多半不是啥好事。

关于贾琏的名声,非常的诡异,在官场上很糟糕,但是在京城的市井之间,却非常的好。

“陛下有命,令本官率神机营出镇张家口,本官特来办理相关手续。”贾琏道明来意后,左侍郎陷入了呆滞状态。

还好他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神态,毕竟贾琏走正常的程序是好事,昨夜那种情况,怕是来不及了。

兵部的行文以最快的速度办理完毕,上呈内阁,批准后送到御前需要一个流程。

贾琏表示事情紧急,拿着行文杀到内阁,李驰看了行文一脸的懵圈,这是贾琏的风格么?“请李阁老快点,卑职还要去陛下处。”贾琏在一旁催促,显得很不耐烦。

李驰瞬间舒服了,这才对味道嘛。二话不说,签字画圈,交给贾琏。

看着贾琏小跑离去的背影,李驰表示情绪稳定。

承辉帝得知贾琏求见,也是一脸的懵圈,让他进去后很直接的问:“你怎么来了?”

贾琏把手续递给承辉帝道:“陛下,走程序啊。否则是私自调动兵马,死罪啊!”

承辉帝狠狠的一愣,朕的口谕都不够么?过了几秒,承辉帝默默的接过去,签字用印。

贾琏拿起之后行礼请辞,承辉帝沉着脸挥挥手。等人都远了,承辉帝才转头问一直假装不存在的裘世安:“他不信朕?”

裘世安毫不犹豫的回答:“圣人言重,此忠臣之道也。”

没错,作为忠臣,就该这么办事。如果仅仅是依靠皇帝的宠信便为所欲为,那叫宠臣。比如,江充!

宠臣是难有善终的!

承辉帝沉默了一下,面无表情的继续批阅奏章。

裘世安暗自松了一口气!

道理其实很简单,贾琏交还了金牌之后,已经没有随意调动兵马的权利。这可是兵权,不是闹着玩的。

今天可以随意调动军队,明天能做啥想都不敢想。

这才是皇权的正常思维。素来谨慎的贾琏,哪里会在这上头栽跟头。

有了兵部的调兵文书,贾琏来到神机营,完成城防交接的杨副将,见了兵部的文书很是惊讶:“大人也用这个?”

贾琏无奈的摊手:“你看,你都这么想,何况别人呢?”

杨副将表示理解后,立刻安排整军出发。

皇帝的意思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张家口,其实连亡羊补牢都不算,鬼知道小忠义亲王都跑到哪了,多半是来不及的。

没时间回家的贾琏,只能修书一封,令人带回去,午后率三千人马出发。

为什么是神机营而不是骑兵,贾琏不认为是皇帝的无知,所以,那只能是自己暂时不适合留在京城。

宁远侯以能力不足为理由,婉拒了接管神机营的那一刻起,事情就注定了。

“陛下一点都不体恤贾大人!”杨副将非常的口无遮拦,主要是身边都是贾琏的家将。如果这些人把话传出去了,贾琏活该。

“管好嘴,少抱怨!”贾琏简单的喝斥,没有多说。皇帝现在固然信任贾琏,但更信任身边的内侍。这个时候的皇帝很没有安全感。千万不要去碰触他脆弱的神经,否则搞不好就是不可收拾的局面。

神机营一分为二,贾琏派往张家口,剩下的部分自然没有危害,需要时还能拉上战场。

次日,贾琏还在路上的时候,南安郡王世子进宫面君。说了啥无从得知,随即由世子继承王爵的圣旨下来了。

又过了几日,南安郡王薨了,风光大葬。

抵达张家口的贾琏很快获悉,九边进行了一系列的武将调整。或罢黜,或升迁,或调走,或获罪下狱。

后续又获悉诸多消息,朝廷上下进行了不小的整顿,三品以上的官员受到影响的十余人,多位巡抚或布政司被罢免。同时发生了一件事,次辅梁道元请病假,在家养病一个月才痊愈。在京的西宁王世子得到皇帝的允许,返回西北。

对比一下,在外的东西两位王爷,明面上屁事没有,南北两位王爷,则遭到了严重的削弱。

这就是皇帝,如果怀疑你要造反,你最好有造反的实力。

京城中一条消息传的人尽皆知,贾琏率三千神机营正面击溃了三大营之一的精锐之旅健锐营。

这条消息的影响有二,一者,贾琏虽未文官,然则家学渊源,以文官之身出仕依旧善战。这是外行的观点。二者,贾琏在没有辅助兵种配合的前提下,以少胜多,正面击溃了混合兵种的健锐营,充分说明了新式武备对于神机营战斗力的提高,至少在城市环境如此。这是内行的观点。

各部对于新式武器需求的奏折陆续进京,承辉帝对此并没有任何回复。依旧维持着神机营一支部队装备新式火铳。张家口,冬春之际,最难忍的是风沙天。

贾琏的运气不好,来到此地后,遭遇了不间断的风沙天气,半个月之后才算彻底的好转。

总算是有了个好天气,这些天缩在营地里躲风沙的贾琏,总算能轻松一下的时候。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传来,贾琏被弹劾了。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上一位督察院总宪上书告老,承辉帝三请三辞之后同意了。总宪大人风光体面的告老还乡,这个空出来的位置令人垂涎。

就呼声而言,最高的人自然是林如海。从两江到陕甘,经历丰富的林如海可谓众望所归。

但世事难料,就在节骨眼上,督察院多名御史上奏,弹劾贾琏,罪名是“养寇自重”。

理由不能说是勉强了,根本就是在污蔑。大概意思就是,小年夜的那场动乱中,贾琏明明有机会拿住小忠义亲王,却放纵其逃走。明明神机营实力强大,却死守东直门。就差没有明着说贾琏与东平王有默契,形同谋反了。

仅仅是被弹劾了,倒不是什么大事情,偏偏承辉帝没有对这些弹劾贾琏的奏折给与训斥,而是选择了留中不发。

具体的意思如何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可以理解为无稽之谈不值一驳,也可以理解为朕知道了正在核查。还可以理解为,大家加把劲,这是朕希望看见的。

结合贾琏明明立功了却又被丢到张家口的事件,最后一种解释流传甚广。

别说什么贾琏素来与勋贵来往很少,四王八公乃利益共同体,人尽皆知的事情你认不认?这就没法解释的清楚,越解释输的越惨。

遭到弹劾的贾琏一点都不带担心的,带着家将趁着难得的好天气外出游玩。

这个季节的草原实在没啥可玩的,积雪白茫茫的一片,远处的羊群扒开积雪吃下面的草,东边的燕山山脉守护着河北,天际处是黑色的山。

泥泞的官道上正在缓缓走近的一支孤单的商队,构成了一幅动静相宜的画。

马背上的贾琏示意停下,看着飞驰而近的一骑。

“来的是哪路好汉,可否给飞龙镖局一个薄面。”距离三十步,来骑便停下了。

不等贾琏回话,身后的柱子策马上前:“不必惊慌,我等非马贼乃是官兵!”

来骑听了回答,面色更是难看,甚至还后退了几步才稳住胯下的马。

过了一阵子,柱子才回来,并带来了相关消息,前面的商队五日前遭遇了一支看着像官兵的马队袭击。拼死抵抗后才打退了冒充官兵的马匪,

贾琏示意来人上前细说,未免来人不放心,贾琏下令全体下马,来人这才走近了,发现他手臂上有包扎,这是受伤了。

询问之后得知,这支商队本有三百余人,遭遇假官兵抢劫后,损失过半,财物也丢失了一半。好在对方人少,不足百骑,不然商队全都要交代在草原上。至于为何年后才回来,原因是深入草原后,回程的路上遭遇风雪,被迫停下等风雪停了再回来。运气的是,这场风雪不大,不幸的是,遭遇了马匪,死伤过半才算保住大多数财货。

“马贼装备精良,也没报个名号,上来就突然袭击,抢了落在后面的十几辆车马就走。”

对于这个现象,贾琏问了一句张三:“你觉得是不是他们?”

“应该就是他们了,被风雪耽搁了,身无长物,没吃的还能抢牧民,没财货只能抢归途的商队。”张三回答的很有逻辑。

贾琏没有多话,率部掉头回了张家口,到驻地后手书一封,让人送回京师。不出意外,这股马匪就是小忠义亲王残部。

当时忙着对付健锐营,没顾上他们,被他连夜带着亲信跑了。没有明确的证据,但也没有别的可能了。

加急的消息,快马三天到了京师,送到承辉帝的面前时,裘世安正在汇报近日抄家的收获。

“据审问得知,大量的财物藏于西山皇庄中,奴婢不敢专擅,唯恐惊了太上皇。”

承辉帝看着面前的账册,倒是非常的满意,最近的心情可以这么讲,抄家一时爽,一直抄家一直爽。

小忠义亲王一系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钱。真的有钱啊。连续抄家后,收进内库的财物价值千万元,内库因此狠狠的肥了一波。

“不着急,看好了就行。”承辉帝是真不着急,反正太上皇经过这么一回,大概是没几年可活了,别管有多少财物藏在西山皇庄,到时候都是承辉帝的。伱说,他有必要着急么?

看着进来的内侍,裘世安赶紧上前,这个时候没急事,内侍不敢打扰。

回来的裘世安奉上一份文书:“圣人,贾大人急报,发现疑似李逆的踪迹。”

承辉帝瞬间站起,身下的椅子都被带翻了,发出咣当的声音。裘世安赶紧去扶起椅子,失态的承辉帝拿起书信便拆开细读。

贾琏在信中写的很详细,但也仅仅是推断,并没有明确的证据。无论如何,人没拿到,必须提前预防。

事后总结呢,承辉帝也觉得自己的操作有很大的问题,比如附近的关隘,完全可以提前布置一下。但怎么说呢,从信件的内容看,逆贼没有走官道逃走,没准是翻山越岭的走小道逃走的。贾琏的判断也是如此,并指出,九边燕山各处关隘,存在把守不严的情况。

承辉帝看罢信件,叫来夏守忠,让他派人去长城各隘口查探一番,看看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尽管贾琏没有明说,承辉帝还是看懂了他的意思,因为长期的武备松弛,长城各关隘很可能形同虚设。没有发现问题倒也罢了,发现了问题不上报不处置,那就是领兵将领的问题了。可以说,承辉帝又多了个借口调整军方,进一步削弱勋贵相关的军头。只要彻底整顿了京营与燕山沿线的驻军,经过一段时间的整顿,可以集中精力面对山海关一线。

如何应对东平王的事情,承辉帝一直没有下决心。主要原因自然是有关隘险峻,难以攻克。更大的担心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潜在动荡。

比如,草原方面就存在巨大的隐患,羁縻制度导致很难获得草原的详细情报,眼下的草原分漠南漠北两部分。其中漠南各部与辽东来往密切,多有通婚通商。朝廷如果急切之下,征讨辽东,很可能引发一场大面积的叛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