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我在古代有工厂 > 第279章 博弈

我在古代有工厂 第279章 博弈

作者:七世狂人 分类:都市言情 更新时间:2024-10-30 21:10:54

第279章 博弈

当初王琛承诺过,只要冷艳给自己当私人安全顾问,等回到通州后,一定会替其沉冤得雪,一定会替华家十三口报仇雪恨。

凭借他如今的权势,想要对付一个戍兵军中的总教头,轻而易举。

哪怕冷艳如今是被通州的军队抓去,不归王琛管辖,可他刚刚给曾环便利,想必要个人还是十分简单的。

这件事他并未怎么放在心上。

要不是之前冷艳迟迟未归,说不定那什么王总教头早就被他干掉了。

听到萧峰的话后,王琛第一时间让人去拦曾环,可惜的是,曾环和他侄子跑的挺快,已经离开静海州衙。

无奈之下,王琛决定亲自去一趟通州州衙,拉下面子找曾环先把冷艳要回来,然后再进行正常手段替华家十三口沉冤得雪,实在没证据,那就只能暗地里找机会“咔嚓”掉王总教头了。

有一点是必须的,冷艳一定得要回来。

让人准备车马,发了拜帖,然后王琛带着谋士萧剑化离开州衙。

通州城。

马车进去的时候,王琛还不时能听到有人在谈论王记,看来软文效果还在持续,嗯,广告嘛,肯定不可能一次性,需要反复地洗脑,好几波呢。

“诶,最近城里谈得火热的王记怎样了?”

“能怎么样,你没听见大家都说不会去买吗?”

“自打通州和静海分家之后,你们觉得咱们通州人还会支持静海知州家开的王记?”

“那么贵。”

“傻子才买。”

好多人纷纷响应。

然后,一个爆料出来了。

再然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爆料的人是一名曾府的家丁,正巧路过,碰到一个熟人,上去插了两句话,“嘿,王记的东西傻子才买?你们怕不是得了癔症,那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买?我告诉你们啊,咱们东家和通州各大商行合作,一下子从王记拿了好几十万贯钱的商品呢,据说啊,以后还有可能拿更多的货。”

“天啊!”

“好几十万贯的货?”

“您莫不是在说笑吧?”

围观的人纷纷叫了起来,表示不敢执行,也没法相信。

那家丁还说:“我骗你们有什么意思?不行你们找李老爷、钱员外等大户人家的家丁去问问,或多或少应该会有些消息传出来,另外啊,昨天王记搞那什么促销一百套商品,一个时辰都没到就全卖光了,你们说说王记商品有多好卖?”

听到实情,众人还是接受不了。

“不能啊。”

“大家都疯了吗?”

“那么贵的东西还哄抢?”

好多人都不能够相信,觉得曾府的家丁说话水分太大了。

随后,有人还真的找几个商行大佬的家丁了解情况。

李府家丁:“真的,咋滴了?我府里老爷、夫人、小郎君等宗室子弟早就用王记的东西半年有余,个中奥妙尔等不知,咱们家老爷啊,听到有机会贩卖王记商品,看到了商机,拿出来好几万贯钱呢。”

钱府家丁:“只要有钱,傻子才不买王记的东西呢。”

冯店家酒楼的小二:“没错,东家变卖了不少产业,说要和曾知州的侄儿一起做生意。”

一路上王琛听得哑然失笑。

古代老百姓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才有这么多时间闲扯,要是换成现代社会那种快节奏,估摸只有在网上能看见这样热烈的谈论姿态了。

距离通州州衙还有五六百米样子。

王琛甚至还听到了不少百姓们的犹豫声。

“那些豪门大府的家丁不会在说谎吧?”

“一个人说谎,十几、二十个都这么整齐?”

“难道王记的东西真那么神奇?”

“只可惜咱们买不起啊,不然倒是可以买一件试试。”

这些讨论声,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没什么,但是王琛却听得心中一动,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种子,一旦以后通州百姓生活条件好了,经济收入增长,那么这群现在不是“潜在客户”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同样有可能变成“潜在客户”。

他更加确定要经营好王记的品牌。

经过通报,马车进了通州州衙。

……

里面。

左侧议事厅。

王琛见着了曾知州。

曾环看见王琛,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站起身哈哈大笑道:“王知州,特地追过来拿钱?”言罢,他从袖子里抽出一叠纸张,“正巧我侄儿和通州各大商业的人把飞钱准备好了,你数数,是不是这个数目。”

王琛来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钱,可是正巧能把钱收回去,他也没有拒绝,伸手接过,递给旁边的萧剑化,“萧先生,帮忙清点一下。”然后才认真地对着曾环道:“曾知州,我所来并非为钱,而是有一事求您帮忙。”

不是为了钱还收的那么利索?曾环险些翻白眼了,不过嘴里没有那么说,笑吟吟伸手道:“什么事?坐下来慢慢说。”

因为这件事对于王琛来说不算什么大事,索性拉着椅子在曾环办公桌面前坐了下来,道:“听闻最近通州戍兵抓了一名叫做冷艳的女子,曾知州知道吗?”

曾环一愣,随即蹙眉道:“知道,我还知道她是您府里的人,对吧?”

嗯?

你怎么知道的?

王琛感到有点不对劲了,按耐住性子没问,依旧用商量的语气道:“能麻烦曾知州把人交给我吗?”

“要是平时我二话不说把人交还给你,只是如今……”曾环眉头越锁越紧,用为难的语气道:“她被关在路监司,案件在几日之前已经由人八百里加急送去大理寺定案,我没有权利释放人犯啊。”

王琛还以为曾知州推脱之言,有些不悦道:“曾知州,若是你不想帮忙,也不用推到大理寺头上,我虽对刑律不甚了解,但依旧知道州级能审判死刑案件,怎么可能闹腾到大理寺去?”

宋朝的司法制度,实际上是三级三审制。

宋朝的基层司法审判机关设在县一级,由其知县负责。但县级司法机关只能处理杖刑以下的刑事案件;徒以上的,知县搜集证据,并对案件审理明白,然后上送州里,这称叫“结解”。县知事对于刑事案件,原则上应亲自审理。县属镇岩官员,只能处理轻微刑事案件,以笞为限,应处杖以上的案犯,即送县讯办,不得自行决断。杖以下的刑事案件,由县判决执行,知县署名。县狱只羁押未决犯,已决犯笞、杖罪的行刑后即释放,徒以上的犯均要上解州里,故不羁押已决犯。

所以电视机里放宋朝知县在法场监斩都是错误的。

但州一级就不一样了,凡属处徒以上的案件,均需送到州里处理,州可以判决执行徒以上直至死刑的案件。

也就是说,只要不是犯了谋反、谋逆之类十恶不赦的大罪,案子都可以归州里管。

自然,王琛在听到曾环的话后,觉得对方是在推脱。

或许是曾知州刚刚求着王琛办过事,细心解释道:“王知州,州是有权处理死刑案件,但是不知道你听过‘法重情轻,情重法轻,事有可疑,理有可悯’等特殊案件知州就应将全部案卷送请朝廷裁判,这叫奏谳。凡奏谳的案件,都要由大理寺详断,根据我朝律法《宋会要》“刑法四”的规定:凡应奏谳而不奏谳,或者不应奏谳而奏谳的,知州都要受一定的处分,为的就是防止我等在办案上的专断或者推诿。”

王琛怔了下,“你是说冷艳的案子有蹊跷?”

“不是蹊跷。”曾环摆摆手,道:“华氏十三口被灭,震惊通州,年前的时候,此案我已经上报朝廷,正巧戍兵中有人认出疑犯冷艳,便拿了下来,幸好和她随行的一名叫做贺连的书生告诉我等,冷艳乃是你府里的人,我等才没有移交大理寺,留在了路监司,不然,此等惊世骇俗的灭门案,一定会有大理寺全权负责。”

贺连?

间歇性精神病的贺书生?

王琛不清楚对方怎么会和冷艳碰上,但是他知道一件事,如果这件事移交到大理寺,自己基本上就插不上手了,到时人证、物证俱全,冷艳肯定会被定罪为灭门案凶手,自己想要救出对方就千难万难了。

看来比自己想象的要麻烦很多。

王琛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自己该不会救不了冷艳吧?

麻痹,要逼急了,回头哥们儿把重机枪拿出来去劫法场,特娘的,反正冷艳不能有事。

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答应过保她无事就一定要保证没事。

况且,自己刚刚成为静海知州,要是连手底下的人都护不了,威信何在?颜面何在?

以后手底下的人怎么看待自己?

以后自己管辖范围里的老百姓怎么看待自己?

大家一定会认为,噢,这个刚刚上任的静海知州怂本事都没有,连自己的人都保护不了。

王琛长长吐出一口气,知道冷艳必须得救,最好还要正常途径,劫法场是万不得已才做的事情,他想了想,“我想去路监司见见冷艳。”

“按照道理上来说,你身份敏感,不能去见疑犯。”曾环先说了一句,紧接着道:“但咱们和范漕司关系不错,打个招呼,想见人应该没问题。”

王琛嗯了一声,“我即刻出发。”

“慢着,我这里有案件卷宗备案,你拿去看一下。”曾环挺够义气,“只是这件事你不能对外说,不然老夫会有麻烦。”

王琛感谢道:“多谢曾知州。”

曾环让王琛坐在这里等候,跑出去了。

大概等了十几分钟。

抱着厚厚一叠卷宗的曾环回来了。

王琛接过卷宗来不及细看,匆匆告辞。

先见到冷艳再说。

……

路监司在扬洲,距离通州大概三百多里路,马车全力赶路的话,大概需要一天半样子。

尽管已经下午,救人心切的王琛并没有回静海州衙,而是让人回去通报了一声,然后和萧剑化两人匆匆赶往扬洲。

马车里。

萧剑化刚刚翻阅好案件卷宗,露出凝重的神色,“主公,此案对冷姑娘极为不利。”

王琛点头道:“我听她说过,当初她发现华家十三口被灭,刚刚准备出门去报官就被官兵发现,误认为是疑犯,算得上认证物证俱全。”

萧剑化认真道:“按照目前来看,冷姑娘必死无疑,但是我们一定要让她无罪。”

“嗯?”王琛瞧过去。

萧剑化分析了一番,大致意思和王琛刚才自己猜测的差不多,无非是说王琛刚刚上任连自己的人都护不住,会折损了威信之类。

只要能以正常途径保住冷艳,王琛的威信不会受到任何威胁,相反,还会提升。

另外一点,要是王琛能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替冷艳洗脱冤情揪出真正的凶手,很有可能会名动天下。

华家十三口被灭啊。

震惊全国的超级大案子。

任何一个官员,要是能在这种情况下替冷艳翻供,都能获得极大的名声。

有名望和没名望在古代的差别非常大。

最简单一点,要是你有名望,好多有志之士会慕名前来投靠,另外,你要干什么事,哪怕手底下没钱,也有可能无数人主动送钱过来。

这不是说笑的。

王琛无奈道:“证据确凿,想要翻供太难,要是冷姑娘被判死刑,先生知道有什么方法解救吗?”

“方法是有。”萧剑化不急不缓说道:“其一,大赦天下,其二,自宫,其三,赎刑,其四,丹书铁券,其五,死刑复核,其六,长相英俊也有可能哦。”

王琛无语道:“长相英俊能免死刑?”

“呵呵,这是玩笑话,不过确实发生过。”萧剑化解释了一句,“汉朝丞相张苍早年犯法,即将被斩首,就是因为身姿又高又大,肤白貌美,被路过的将军王陵看见,顿生爱才之心,这才向刘邦说情,赦免了张苍的死罪,在我朝是没可能的。”

啊?

还真有这种事?

合着长得帅不仅能当饭吃,还有可能免死?

王琛听得哭笑不得,要是平时,他肯定会非常感兴趣和萧剑化多聊聊这件事,但是现在救人要紧,他顾不得谈论,询问其他五种解救方法的可实行性。

大赦天下不用说,顾名思义,如今没有什么大喜事,不太可能,自宫的话一般适用于男性,冷艳是女人,也不可能,再说了,一般古代人,基本上宁愿死都不愿意接受自宫,又不是每个人都是司马迁,能够忍辱负重,最终完成《史记》大业。

还有丹书铁券没有,同样不行。

那么只剩下两种办法,一种是赎刑。

什么是赎刑,就是花钱减刑,自古以来,有钱能使鬼推磨,花钱免死,那是历史惯例,除非特殊案件。

这招可行。

另外一招死刑复核。

尤其是在宋朝,为了防止冤案错杀,其中律法明文规定,给予死刑犯三次“喊冤”的机会。

在宋代,朝廷十分尊重死刑犯的人格,为了避免冤假错案,宋代立了这么一条法律:被判斩刑的人,如果在行刑之前喊冤,就得立刻停止执行,并换其他官员重新审理案件,而且一审的官员必须回避。

重审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证明犯人有罪。当然,为了避免有些犯人钻空子,一直喊冤,宋朝还规定,每个临斩之前的犯人有三次喊冤的机会,也就是说,有三次全面重审的机会。到了南宋,又额外增加了两次喊冤的机会,也就是杀一个犯人基本都需要经过五拨不一样的官员审判。这样一来,冤案的概念大大降低了。

听完后,王琛大大松了一口气,笑道:“只要钱能够解决的都不是事情。”

“主公,在下认为,最好不用要钱解决。”戴着口罩的萧剑化目光炯炯看过来,“您身为朝廷命官,而华家又是十三口被灭,惊世骇俗,若是用钱解决,难免会给人留下您包庇罪犯的印象,对您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非常不利。”

王琛呃了一声,“你的意思,一旦冷艳被判定死刑,我就只能走死刑复核这条路?”

“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用钱罪。”萧剑化点头道。

好吧。

希望一审能够还冷艳一个公道。

……

在宋朝路一级是不设衙门的,虚的。

但是转运使一般兼任该路首府的知府,像范旻勾,不仅是淮南东路的转运使,更是首府扬洲的知府。

这里必须说明一点,不是知州,是知府。

从职权上来说,知府大于知州,而淮南东路又有个别称,叫做扬洲路。

可想而知如今的扬洲地位有多崇高了。

第三日清晨。

王琛和萧剑化总算赶到了杨洲府衙门。

经过通报,两人在里面见到了淮南东路的转运使范旻勾。

屋子里。

范旻勾笑吟吟道:“王知州,别来无恙?”

王琛行礼道:“见过范漕司。”

“坐吧。”范旻勾伸手道。

王琛坐了下来,萧剑化不够资格,只能站在他椅子后面。

范旻勾询问道:“你千里迢迢从静海赶来,有何要事吗?”

王琛直截了当道:“我是为华氏十三口灭门案疑犯冷艳冷姑娘而来。”

“来晚了,你来晚了。”范旻勾摇了摇头,指着桌子上的公文,“大理寺已经详断,确定冷艳乃是灭杀华家十三口的案犯,皇帝更是亲自下令,判处冷艳即刻处斩。”

“什么?不是秋后处斩吗?”王琛愣了一下,用略带疑惑的语气道:“难道陛下不知道冷艳是我府中人吗?”

范旻勾露出认真的神色,“陛下当然知晓,送公文前来的大理寺吏官还托我带话给你,说陛下望你洁身自好,安心处理好静海州事务。”

不对!

这里面有蹊跷!

本来以为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灭门案,但是听到范旻勾说的话,王琛忽然想到了一个案子——阿云杀夫案!

阿云杀夫案发生在王安石和司马光执政的年代里。众所周知,王安石和司马光不和,王安石支持变法,而司马光却强制反对。而两个人实际上开始闹翻,是从一个案件开始的,这个案件,是两人之争的导火索,那就是“阿云杀夫案”。阿云杀夫因为宋神宗和刑部意见不一致,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以否定皇帝敕令为最终目的。宋神宗为了改变这一现象,找来两位翰林学士——司马光和王安石。然而,事情没有宋神宗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一举措,让“阿云杀夫案”成为了北宋党争和王安石变法的导火线。

宋神宗刚把王安石和司马光找来商议此事,结果没想到,王安石和司马光马上分成了两派:王安石支持许遵,而司马光则选择支持刑部。这下可麻烦了。“阿云案”成了新旧党派的主战场。在法律问题上,王安石为首的许遵之见和司马光为首的刑部所判的两派产生了分歧,而他们所争论的点便是“自首适用”。

因为当时王安石势大,取得了胜利,最终阿云被免除了死罪,但是案子到这还没结束。

十五年后,司马光得势了,立刻翻案,处死了阿云。

为什么王琛会联系到这个案子?

因为他从范旻勾刚才的话里听出来了,赵匡胤知道冷艳是自己的人,但偏偏,一点面子都没给,直接判处了死刑,要知道再怎么说,自己都是从三品大员,或多或少有些特权的,但是赵匡胤亲自开口剥夺了王琛的特权!

之所以这么做,只有两个可能。

一,赵匡胤对王琛的所作所为不满,这点很好理解,之前王琛想方设法“脱离”了通州的管辖,在警告。

二,赵匡胤要让王琛去求上门,到时王琛肯定处于弱势啊,还不是老赵说什么听什么?

明显是在敲打。

王琛微微眯起了眼睛。

谁知范旻勾又带来一个更坏的消息,“陛下说冷艳灭杀华家十三口罪不可赦,让路监司绝不接受赎刑。”

王琛背后一凉,果然和自己猜测的一样,老赵要逼自己去京城低头,甚至,到时有可能会让自己交出静海的核心权力,他深吸一口气道:“也就是说,想要救冷姑娘的话,我只剩下死刑复核一条路了?”

“证据确凿,你如何死刑复核?”范旻勾反问道。

是啊。

证据确凿,如何死刑复核?

王琛脑袋疼的不得了,难道自己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冷艳被处死吗?

他想了想,道:“我想见见冷姑娘。”

范旻勾犹豫了一下,“不太好吧?”

王琛请求道:“还望范漕司通融一下,日后若是用得着下官的地方,尽管开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范旻勾没说话,低头思考着。

王琛心中有些紧张,要是范旻勾不答应,那么自己真的只剩下去求赵匡胤一条路了。

半响后,范旻勾抬起头,认真道:“通融未尝不可,但我有一个要求。”

王琛大喜,“您尽管说。”

范旻勾指了指东南方向,“我希望你把扬洲城的王记转让给我外甥经营。”他停顿了下,补充道:“当然,货物还得你提供,价钱方面就按照我听闻的加盟商来,你看可行?”

我晕。

合着就这件事?

不过想想也是,财帛动人心。

哪怕一套商品只能挣一贯钱,凭借扬洲的繁荣,一个月要卖出去个一两千套轻轻松松,不说多,每个月一千五百贯能挣,一年下来就一万多贯。

范旻勾一年的俸禄才多少钱?

算上职田、贴补所有的加在一起,大概五千多贯。

虽然达不到包拯年收入相当于RMB一千多万的地步,但是也有五六百万,不错了。

而一旦能够在扬洲城开一家王记加盟店,不走任何贪污**的路子,就能轻轻松松获得两三年的俸禄,范旻勾动心也很正常。

只要钱能解决的都不叫事。

王琛二话不说道:“好。”

范旻勾露出了笑容,“既然如此,你乔装打扮一下,别让人认出来,晚些时候,我亲自带你去见冷姑娘。”

王琛道:“谢谢范漕司。”

呼,幸亏之前大规模宣传王记商品,让大家都知道了王记商品的潜力,否则今天范旻勾很有可能不会让自己去见冷艳。

毕竟皇帝要自己低头,不可能让王琛去见冷艳。

范旻勾能违背皇命,哪怕要了一间王记的加盟权,实际上已经非常够意思了。

王琛知道之前和范旻勾结过善缘,如今发挥了作用。

范旻勾目光深邃地又说了句,“铁证如山,你想翻供何其困难。”

王琛笑了笑,“事在人为,说不定我有办法救冷姑娘呢?”

是的。

如果古代人,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替冷艳沉冤得雪无疑是痴人说梦,这不是开玩笑的,当今时代没有DNA鉴定、指纹录入、监控什么,破案率非常低下。

在古代有一个词,叫做死无对证,指当事人已死,无法核对事实。

像冷艳这件案子,那什么王总教头杀了人之后,没有人看见,估计还整理过案发现场,再把行凶的器具、染上血的衣服什么销毁,谁能够查得出他是凶手?

人证物证俱无!

冷艳就不一样了,身上一直背着一把剑,正巧出现在案发现场,被衙役们看见,算得上铁证如山了。

所以就想范旻勾说的,想要翻供太难了。

但是王琛觉得自己有办法,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凶手是王总教头,古代人又比较迷信,只要自己能够知道被害的华家十三口长相,利用现代科技复原,再做出一些投影出来,未尝不能让那什么王总教头自首。

和赵匡胤过招?

看似没有任何胜算?

王琛轻笑一声,老赵啊,太不了解自己的底牌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