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瀚海唐儿归 > 第855章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瀚海唐儿归 第855章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26 20:39:04

夜色深沉,吵了一天的高方和董三廓也没吵出一个结果,事情自然又被搁下了。

而两人一个支持守,一个支持进攻是有原因的。

且这个原因,还不是出自国家利益,而是家族利益。

现在高氏代替董氏把持了大理国上下的权力,自然希望稳妥的抵抗。

一来处于战时,高方可以名正言顺的掌握住军队,顺带打击异己。

二来,这种据城而守的方式是最稳妥的,就算周军突破了长城郡-石城郡和升麻三城,不还有善阐府和阳苴咩城嘛,完全可以边打边提条件。

而对董三廓来说,虽然他的官职是大军将,但其实早在南诏时期,这个官位就跟军职脱离了干系,约莫只能算得上一个副宰相。

如今高方乃是开国功勋,算起来还是董三廓的前辈,族人十万有加,有他做清平官,董三廓这个大军将,哪还能捞着什么权力,能保住家族就算不错了。

所以董三廓极力游说段思聪,采取主动出击的手段。

虽然董三廓心里很明白,主动出击是很难打过占据了乌蒙城的周军的。

但这跟他董三廓有什么关系?打成胶着状态了,他反倒可以在后面攻击高方指挥有误。

例如若是高氏出兵少,就可以说高氏想让其他部族去送死。

若是高氏子弟损失惨重,就说他高家身为国之干城家族,却疏于武备,以致不能抵抗外敌。

打输了,嗯,打输了当然什么都不用说了。

到时候高方掌握的力量大为削弱,声望急速暴跌,大理国怎么样还不知道,但对董氏,或者说对他董三廓肯定是大好事。

至于为什么董三廓会在面对外敌入侵的时候,好像大理国存不存在他都无所谓,这其实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高方掌握大权之后,董家的日子就很难过了。

这高、董两姓乃是白人大姓,本来就有争斗,昔日董伽罗得势的时候,可没少整治高家,现在高方掌权了,董家还想好过?

虽然为了维持大理国内白人占主导地位的场面,不至于下死手把董氏整翻,但把他董三廓整翻,还是可以的。

这个董三廓已经深刻的感受到了,继续让高家执政,董氏或许能存在,但他董三廓及子孙,不死也得脱层皮。

其二,就要从白人这个族群来源来说了。

虽然后世得出的结论还是白人与汉藏基本同源,是先秦氐羌的一支南下形成的洱海人和昆明蛮,可能还混合了一点古蜀人和僰人以及楚国人血脉。

但在此时,白人唯一承认的祖源,就是楚国贵族。

他们几乎清一色称自己是楚将滇王庄蹻的后人,或者是跟随庄蹻入滇建立滇国的部署后人,还有胆子大脸皮厚的,敢自称楚王室后裔。

在此时,你要是跟白人说他们是氐羌人的话,那绝对会被他们认为是侮辱,是要跟你开打不死不休的。

通行汉话,读写汉字,用汉姓,通习儒家,长相与汉人类似,这一切的特征,都让白人在心里认为他们与汉人的区别不大。

说实话吧,此时云南的各族百姓中,除了白人以外,其余都有些黑。

哪怕就是后世咱们印象中有很多肤白貌美小美女的傣族,都有些黑,唯有白人皮肤白皙、长得跟周围的土着,都不太一样。

这种外貌上的差别,使白人产生了一种自信,他们鄙夷的称其他喜穿黑衣,长相偏黑的部落为乌蛮、黑爨等。

而越与中原接触,他们就越相信庄蹻王滇是真实存在的,祖先的传说是真的,他们就是楚王室、楚贵族南迁的后裔,因为中原人跟他们一样白皙又高大,看着就是一个族群的。

这也是在南诏国,汉人能做到清平官的高位,还能家族延绵掌握大权的重要原因,因为白人基本是把汉人当成同族的。

董氏兵营,密室中,此时的大理国,实际上还处于刚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阶段。

国中的势力跟姬周时期有点类似,国王只是共主,下面各大家族都有自己的封地和部曲私兵。

而国家的武力,也是由禁军和各家族部曲兵组成的。

董氏虽然被打压,但族人近十万,是白人中仅次于国王段氏和高氏的第三大家族,自然也拥有自己的地盘和部曲。

但,这才是董三廓担心的所在。

董氏的存在,是对大权独揽的高氏极大威胁,高氏不会允许董氏的存在。

但他们也吞不掉董氏,更不能对董氏大开杀戒,因为那样会削弱白人在大理国内凌驾于诸族之上的地位。

所以高氏的族长,大理国的清平官高方就只有一个选择,把董三廓弄死,然后再选一个愿意屈服于高氏的董家人来当董氏族长。

密室之中,只有董三廓和侄子董摩诃两人在,对于董三廓来说,他目前能信任的,就只有眼前的侄子了。

因为他儿子董廓眉年纪还小,董氏家族的大权,实际上是叔侄两在分享的。

这也与董氏家族架构有关,这家族从南诏时期起,家族中就有人兼任阿吒力,这是一个梵文词,可以翻译成导师或者佛法导师等。

阿吒力是如今流行在大理国的一支佛教宗派,源头是在中原已经基本消亡的汉传密宗。

当然到了大理之后,增加许多属于大理本土的本地化改动,甚至可以被称为滇密。

后世更是直接称之为阿吒力教,这个教派的僧侣可以吃肉喝酒还能结婚生子,崇信细腰观音和大黑天王摩诃迦罗。

这个教派自五世纪传入之后,就在云南地区盛行,一直到了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的皇帝认为此教非释非道,其术足以动众,其说足以惑人,此固盛世之乱民,王法所必禁者也。

于是就有了朱洪武和麻哥两人相隔数百年,先后数次出手禁绝,用了几百年的时间,终于把阿吒力教给扫进了历史之中。

所以,在此时,阿吒力教还在大理大行其道的时候,董氏家族极为重要的职位有两个,一个是家族的族长,一个是他们家族世袭的阿吒力。

此时董三廓虽然是董氏族长,但他并不是阿吒力,家族内部公认可以继承阿吒力这一个职务的是董摩诃。

这是由董三廓的父亲,董摩诃的祖父,董氏家族的大神级人物董伽罗在死前确立的。

现在只不过是因为董摩诃阅历和年纪还没到,所以暂时还没正式成为阿吒力而已。

而高氏要打压董氏,除了选个听话的族长上来,再一个就是要夺走董氏的阿吒力。

所以董三廓才可以无限信任董摩诃,因为高氏一旦得逞,他们两绝对没好日子过。

历史上阿吒力就给高氏给夺走了,直到董三廓的孙子董眉聚的时候才抢回来。

董摩诃在房间内走来走去,到了这会,他已经感觉到了很不见对劲了。

因为现在他们面对的郭荣和章飞极其狡猾,更有极大的耐心来慢慢布局,一出手就让大理陷入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局面。

你说能让这样人物甘心在这边荒之地一呆就是好几年的君王,会是一个有点娘,身体还不太好,还色厉内荏的主?

“不对劲!不对劲!”董摩诃连说了两个不对劲,他把他两年多前去往中原的经历复盘了一遍又一遍,随后猛然的抬起头来了。

“叔父,上次侄儿去周国出使,一路上都是被周人不断被催促,只在远处看了几眼成都府,然后一路狂奔就都了中原。

而到了中原后,还不让去神都洛阳和东京开封府,而是在许昌府被召见的。

没说几句话,周主就大发雷霆,然后直接将侄儿驱逐,一路上也是狂奔着就被押送回了大理,根本没时间仔仔细细的看看周国,你说这会不会是有问题?”

董三廓也努力思索了起来,“你是说,周人故意向你隐瞒了周国的实际情况,周主也故意做出昏弱的样子来麻痹你,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董摩诃越想越觉得自己是被愚弄了,他狠狠的一锤手,“还能因为什么,周国要全力支持慕容白袍东征高丽和倭国呗。

且当时郭荣也没掌握黑爨三十五部中的二十一部,是以故意给咱们看周国国内纷乱的假象,把咱们都给骗了。”

“真是好大的手笔啊!从天子到下面的督监,合着伙让他们栽了个大跟头。

如果不是周主如此,咱们也不至于对滇东的情况一点也不做防备,黑爨二十一部不被周人掌握,咱们在乌蒙城就能把周人给堵住了。”

董三廓也越想越是这么回事,他有些气急败坏的怒骂了一阵,随后突然脸色一惊,似乎还小小的抖了一下。

董摩诃此时也反应过来了,他有些畏惧的看着二叔董三廓,嘴唇都都有哆嗦了。

“叔父,这可怎么办?高方人老成精,是不是早就明白其中缘由了,就等着什么时候把我们一网打尽呢?”

董三廓先镇定下来了,脸上露出了哭笑不得神色,“这还是对面的周人干的太好了,若不是他们一上来就拿下黑爨二十一部,让高方不敢在此时还挑起内斗,你我叔侄搞不好人头就已经落地了。”

董摩诃心有余悸的点了点头,周主年岁渐高,不再具有攻击性,国内矛盾重重,驻兵南溪府多是为了防止被压迫的蜀人沟通大理等判断,都是董摩诃带回来了。

且为了显示自己在周国发挥聪明才智立下了大功劳,董摩诃还到处宣扬过来着。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他董摩诃就是造成如今被动局面的罪魁祸首,也是行得通的。

这样一看,确实,假如不是周人一出手就掐住了大理国的七寸,他董摩诃早就断头台上走一遭了。

叔侄两对望了一眼后,感觉随时有可能小命不保的董摩诃小心翼翼有些干涩的说道:

“叔父,侄儿没记错的话,暴蛮部黑巴娶的是乌蒙部头人的胞妹。咱们是不是该为董氏的未来,考虑考虑了。”

看似不相关的两件事,但实际上是一件事。

乌蒙部的头人现在投靠了周人,据说还很受重用,而暴蛮部的黑巴,其母亲是董家的女儿,也是大黑天神摩诃迦罗的信徒。

董摩诃现在说这个,就是几乎在明着问二叔董三廓,是否可与干脆投靠周人。

董三廓思考了半晌还是缓缓的摇了摇头,很简单,按照现在的消耗,大理国还撑个一年半载是没问题的。

毕竟是人口近百万,核心部族三十几万的大国,供养六七万完全脱产的军队两三年的财力还是有的。

现在就下注,对于董氏这样的大族来说,为时过早,万一出点什么问题,那可是整个家族都要遭殃的。

更重要的是,董氏掌控着阿吒力教派,是大理国内最为流行的宗教,但周主偏偏还有个无上天的身份。

在董三廓想来,随着周军进来的,肯定还有六法宗,那董氏该怎办?

虽然现在阿吒力快被高氏给抢走了,但要董氏这种信仰了三百年的阿吒力派信徒突然改宗六法宗,还是让人很难以接受啊!族人也很难同意。

不过就在董摩诃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董三廓突然叫住了他低声说道:

“你去找几个信得过的人,让他们去崇圣寺拜见五叔祖,让五叔祖命聿赍城的僧侣与城外六法宗的大德接洽一下。”

董摩诃大喜,忙不迭的点了点头,崇圣寺在后世又被称为天龙寺,嗯,就是天龙八部中大理段氏六脉神剑的那个天龙寺。

这个寺庙自建立起就是云南这片土地上的第一佛寺,对于这样地位的寺庙,就算六法宗被张鉊限制不能去接触,那锦衣亲卫势必也不会放过。

因此崇圣寺的某些高僧,是有跟锦衣亲卫的沟通渠道的,现在这样,由他们去打个前站,无疑还是最合适的了。

要么说我张圣人来的是时候呢,要是早一点来打大理,那时董伽罗还在,董氏一族的地位没有受到高氏的威胁。

他们掌握着阿吒力派,势必不能容忍六法宗的触角伸进来,这种保家卫国加上宗教仇怨的战争,打起来一定很困难。

但是在此时,董氏随时地位不保,现在再要他们从阿吒力派改宗到六法宗,只要能给出一个活佛的称号,似乎就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了。

不过,就在这叔侄两还想着慢慢来的时候,郭荣和章飞已经准备给大理国来个狠的了。

当然,这个狠活不是他们两想出来,只是要由他们去协助执行。

这个狠活是锦衣亲卫牵头,钱庄会提出技术支持,再由锦衣亲卫派人去主要实施的。

郭荣手里拿着的一种造型优美,看上去甚至有一层釉质感的贝壳。

有一件超出后世人认知的事情,就是目前这个并不缺铜,也不缺金矿的大理国,通行的货币却是贝壳。

而且也不是现在通行,是在南诏之前的庄蹻古滇国一直到后世清嘉庆末年,都通行这种贝壳制成的贝币。

最初或许是在滇池边发现了大量贝壳,正好又缺少铸造铜钱和金锭的技术,于是就开始用贝币。

到了后来,滇国人通过艰险的蜀身毒道与天竺进行贸易,正好发现天竺海边很多这样的贝壳,于是如获至宝,开始把这种贝壳带回滇国。

几百年下来,通过蜀身毒道,连后世印度东北的阿萨姆邦、曼尼普尔邦等地的古国,都开始通行这种贝币了。

当然,此时张周还没能力到天竺用大船装贝币回来,所以此次动用的,就是从广东和福建沿海收集的贝壳。

这种贝壳与印度洋的贝壳有一定的区别,没这么好看,形状也更小一点点的,但是假币嘛,不就是讲究一个似是而非嘛。

锦衣亲卫此次直接在福建和广东的沿海动用三万贯银钱,收购、打造了要动用上千匹骡马来驮才能运到大理贝币。

具体多少已经无法计算,只是大概估算,不会少于五千万枚。

要知道此时,在大理国中,一枚贝币是大约相当于五文钱来用的,也就是说,张周收集的这些相对劣质贝币,起码能当二十五万贯来使用。

这对于本身经济就不是很强的大理来说,猛然间在阳苴咩城(大理)和善阐府(昆明)两地,短时间投放价值二十五万贯的贝币的威力,绝对不亚于在大理国的经济市场上,投下了一枚核弹。

到时候,所有大理人的财产都将急速缩水。

更绝的是,本来就因为粮食大多被抽调到前线,而导致粮价上涨,这会再进来这么多假币,可以想象,粮价将会如何开始飙升。

这种通胀,还不单会停留在民间,它会迅速冲击军队,使士兵们收入锐减,极大打击士气。

同时也还会传导到大理的豪门大族身上,使得他们只能眼睁睁地承担难以承受的资产贬值。

而,这还只是狠活之一,另一个狠活,则是张鉊亲自下令,将刚刚荣州(宜宾)自流井和贡井中产出的食盐,全部集中到了郭荣与阴鹞子手中。

同时,四川行省东北的夔州府大宁盐场产出的精盐,也被大量调了过来。

只算目前到位的,就有精盐一万石,粗盐十万石,这几乎就是大理全国的用盐量,虽然不会一次性全倾销过去,但就算出动一半,也是非常可怕的。

而这些盐,也是准备像贝币一样,被倾销到整个大理国内的。

要知道,大理国素来缺盐,少有的几口盐井,正是大理国非常重要且宝贵的税收来源。

如果短时间受到十一万石盐的倾销,那大理国事关命脉的盐税,就别想再收得上来了。

嗯,好歹是后世来的,至少也该用点经济战的手段嘛,张鉊相信,有了这两手一出动,大理国就该差不多了。

而他之所以花这么大的代价来做这件事,就是要保住大理国的这几万优秀山地兵,将来征服蒲甘、高棉,还要从大理出兵呢。

至于骠国,他们早就是大理国的藩属,大理国王早就把骠人之王的称号给拿到手了。

所以,攻打大理,仍然是攻心为上,兵战为下,用兵与财的两手,来拿捏这些算是跟汉人同祖源的白人,让他们成为征服东南亚的急先锋,一如历史上傣族那样。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