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瀚海唐儿归 > 第405章 谁是真人主

瀚海唐儿归 第405章 谁是真人主

作者:人到中年纸老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1-26 20:39:04

邺都,安重荣之乱平定,杜重威又在镇州杀成一片白地,北地遂平。

而南边山南西道节度使安从进的叛乱也被平定。

原来襄州被围八个月后,城中粮草食尽,又外无援兵,马楚、荆南的水军也不断增兵。

安从进父子上天入地皆无门路,终于被高行周等人攻破城池,安氏父子兄弟并家人数十人被杀,叛乱平定。

不过石敬瑭的好心情就到此为止了,两个月前,石敬瑭以杜重威大破安重荣为由,加封杜重威为侍卫马步亲军指挥、许州忠武节度使、同平章事。

可能是觉得刘知远收纳白承福部,断了安重荣的后路有功。

也有可能是杜重威此人,实在是有些上不得台面,石敬瑭于是也给刘知远加了同平章事。

结果刘知远在太原勃然大怒,他认为石敬瑭是在白嫖他的声望,给杜重威开路。

因此每当有石敬瑭的使者到,刘知远就把太原署衙给关起来,连续四次拒绝石敬瑭的封赏。

石敬瑭得到消息后,在邺都对刘知远破口大骂。

“知远虽有功,但重威乃是朕之妹夫,也有大功,他刘知远身为臣子,怎敢如此拒绝君主的制命?”

身边枢密使赵莹则赶紧苦劝石敬瑭,“陛下昔在晋阳,兵不过五千,为唐兵十馀万所攻,危于朝露,非知远心如铁石,岂能成大业?

奈何以小过弃之!窃恐此语外闻,非所以彰人君之大度也。”

历史上这一幕,是发生在刘知远还没回太原,而是在宋州任忠武军节度使一职上。

当时的刘知远还没资本跟石敬瑭叫板,所以很快就被吓得惶恐上书谢罪。

可是现在,安重荣起兵提前,刘知远也提前去了太原,手握三万兵马,得到了新一代代北勋贵的效忠,根本不惧石敬瑭,石敬瑭也奈何他不得。

于是儿皇帝只能借着赵莹的话,就坡下驴,不再提这件事。

没过几天,洛阳又传来噩耗,当初起兵反叛,但被石敬瑭赦免,并封为东平郡王、太子太师,赐丹书铁券的范延光落水而死。

这范延光虽然反叛过石敬瑭,但毕竟是当年跟石敬瑭一起追随过李嗣源的同袍。

石敬瑭正要派使者去慰问范延光家属,但此时,范延光真正的死因,传了过来。

原来,范延光知道自己得罪过石敬瑭,投降后就向石敬瑭求了丹书铁券,也就是民间传说的免死金牌,石敬瑭也大方赐下。

于是范延光知道没有性命之忧了,就很识趣的辞去一切职务,带着财货回家养老。

石敬瑭对范延光的识时务也很赞赏,于是让他移居西京洛阳。

但是好巧不巧的,那个找相师给自己看相的杨光远,正好从平卢淄青节度使,调任西京留守兼河阳三镇节度使。

杨光远眼馋范延光的家产,于是指使其子张承勋带甲士入范延光家中逼其自尽。

范延光拿出丹书铁券大呼‘天子赐我不死!’

杨承勋随即让手下甲士挟持范延光,把他弄上马,经过伊水浮桥的时候,杨承勋等故意惊吓范延光胯下马儿,战马受惊,把范延光从背上摔了下来。

不过范延光运气好,抓住了浮桥一角,没有落水,杨承勋干脆命令甲士,把他推入水中溺死。

随后,杨光远杀范延光全家,取其财货,并向石敬瑭报告范延光落水而死。

石敬瑭听到范延光真正的死因,久久不语,范延光不但是他的老兄弟,而且还是他亲手赐予丹书铁券免死的大臣,就因为眼馋财货,杨光远就敢把他杀死。

这不单是目无法纪事情,而是对他石敬瑭彻彻底底的蔑视。

他身为天子,却保不住有丹书铁券的范延光,这证明杨光远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天子的威严已经扫地。

石敬瑭很想发大兵讨伐杨光远,可是连续经过安重荣、安从进、李全金三拨叛乱之后。

石敬瑭已经抽不出来任何的兵力,去对付拥兵两万的杨光远了,只能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四月底,闽主王昶遣郑元弼、林恩为使到开封后到邺都,不过言辞甚不恭敬。

闽主王昶竟然要求后晋,以对等国家礼仪对待王闽,并且讥讽中原,说北辰之帝座频繁移动。

一腔邪火无处发泄的石敬瑭终于找到了泄洪口,王闽地处偏僻,连闽地都不能全有,现在也要来石敬瑭面前撒野。

大怒的儿皇帝命人将闽地来使郑元弼、林恩仗责下狱,并且遣使闽王王昶,命他自理,也就是上书自辩,大有不解释清楚就要派兵攻打的意思。

五月底,石敬瑭见河北之地平定,遂起车架,率领得胜的禁军,耀武扬威的从邺都南归,。

到了东京开封府后,石敬瑭大肆封赏诸将士兵,并将安重荣的头腌制好,贴心的派使者给耶律德光送去。

结果出使契丹的使者刚刚出发,契丹的使者就到了东京。

此时四十八岁的石敬瑭连续旅途劳顿,身体感染风寒,已经很差了,但听到契丹使者来,还是拖着病体招契丹使者入见。

虽然契丹使者的神色有些怪怪的,石敬瑭也没注意,反而因为此次来使颇为恭敬,心里还高兴了一下,以前契丹来使,可是颐指气使,蛮横无礼的。

不过这份高兴很快就结束了。

“痛杀我也!”

耶律德光亲笔所写的诏令没有看完,石敬瑭直接在大宁宫承天殿上惨叫一声,直接从御座上跌落了下来。

枢密使和凝,宰相冯道,翰林学士赵莹等人大惊失色,赶紧过去把石敬瑭扶了起来。

眼尖的冯道,悄悄瞅了一眼契丹诏书的内容。

内容很简单,只是通报了一件事‘而已’。

五月十五,上与韩王盟誓于鸳鸯泊,约为兄弟。

韩王尊应天太后为世母皇太后,贡以绢布、茶糖等。

应天太后赐韩王金珠宝玉及契丹亲王袍服,呼之为儿,令与上各守东西无所犯,岁使人朝贡可也。

冯道愣住了,看着嘴角溢出鲜血,身体还在轻微抽动的石敬瑭,他嘴巴里虽然在哭嚎着大喊传医士,但心里却一直闹不明白。

河西张昭,就算是全有河西陇右,又打下了定难军,对比起契丹来说,也不过是个有两三万人马的军头。

为什么耶律德光以契丹大国皇帝之尊,会与张昭这种人,约为兄弟?

不单是冯道不理解,慕容信长和李存惠也不理解。

明明他们河西归义军实力只有契丹人的两成都不到,为什么耶律德光会愿意跟张昭约为兄弟。

张昭哈哈一笑,看着身边比他落后半个马头的吴峦。

“吴判官世居云州,定然比我这两儿郎更了解契丹人,你说耶律德光为什么会与某约为兄弟,而不是与其他人?”

吴峦也是爽朗一笑,愁了八个多月,每天都在担心契丹破城和被人杀死卖城中度过。

现在大同军四千人并家属一万四千,加上愿意跟着他们走的云州百姓九千多人,全部将被张昭安排到夏州。

他吴峦得到了夏州刺史官职,大同军兵马指挥邵敬之,得到了归义军大同镇副总兵的官职。

其余官兵都得到了升迁或者赏赐,民众也有赐田赐宅,是以心情十分舒畅。

“回禀大王,依某看来,除了大王雄姿英发,使那耶律德光觉得类己以外,当是源于大王麾下数万铁骑。

这契丹人虽然是渔猎之民,但兴盛之后,又吸纳了大量草原之民的习俗。

北地宽广,纵深极大,相对汉地城堡无数更显空旷,是以更适合骑兵作战。

如今中原,无论是那儿皇帝还是诸镇节度,亦或是南边孟蜀、马楚、南唐,都以步军为主。

若与契丹战,胜则无法追击斩杀,败则往往全军不保。

是以契丹虽然攻不下坚城,也很难击溃朝廷之军,但却不害怕他们。

因为是战是走,全在契丹人的选择,河北虽然也有骑兵,但比起契丹人不论是骑术还是人数,都没有丝毫优势,无法改变这种态势。

反观大王,虽只有三五万之众,但河西特产良马,比之契丹还要高大健壮。

河西、陇右风气重骑射,西凉铁骑天下知名,甚至河西步兵也可上马作战。

归义军来去如风,与契丹人相仿,若是与大王交恶,契丹人就要时刻担心被突袭,耶律德光更怕大王成为朝廷肱骨。

若是中原出得一二圣君,以朝廷禁军为重甲步军,以河西大马为骑兵。

一路出河北而上幽州,一路出朔州、代州北上云州,再以河西大马东出振武军、天德军。

就契丹人这倾国也不过就二十万兵的规模,哪经得住打杀,就是昔年之匈奴、突厥也不行!

所以契丹国主,宁愿自降身价,也要稳住大王。

没了大王的河西、朔方铁骑支援,不出个前朝太宗文皇帝那样的千古一帝,或者几个卫霍那样的绝代神将,仅凭中原要想北逐已有燕云的契丹人,难!”

“哈哈哈!”张昭笑得更开心了。

“吴判官果然目光长远,耶律德光能认我这河西小王为弟,就是怕我被朝廷拉拢过去。

若是朝廷身怀大义,能收河西陇右勇士之心,区区契丹,何愁不平?

可惜他们,要么利欲熏心,要么蝇营狗苟,要么卑躬屈膝,没有一个是真人主!”

张昭知道自己分析的没错,历史上哪怕是北宋时期北伐,若有凉州大马、朔方精骑数万协助。

赵二哥就是再拉胯,那也能把萧绰打的跪地求饶。

吴峦突然在马上愣住了,他定定的看着张昭,一个不可遏止的念头疯狂涌上心头。

手握河西、陇右、灵武、夏绥二十八州,麾下铁骑数万,能服悍勇之士,又宽容仁厚,优待文士,善作诗文。

这样的人,是真人主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