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创作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夏商之际革个命 > 第167章 毒雾弥漫

夏商之际革个命 第167章 毒雾弥漫

作者:知北you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11-19 04:11:29

第167章 毒雾弥漫

洛伯乔亲自领兵出战,出了洛邑,抓紧行军,到了第二天上午,到了南洛原,往前一看,旌旗招展,战车辚辚,戎士贲贲,刀枪戈戟斧钺闪着寒光,原来商师知道洛师来迎敌,已经列好阵势等着了。

商汤在战车上把着白旄旆,司马有虔在战车上秉着黄钺,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洛师列好了阵势,洛伯乔在战车上大叫:“亳子成汤,我有洛氏和你无冤无仇,你焉何来伐我?”

商汤说:“哈!首先,现在本王是受天命的商武王,不是亳子,你别搞错了!其次,你宫室无常,土木迭兴,背天时,误农工,劳民伤财,惹得天怒人怨,予一人膺受天命,不能不管!识相的,赶快投降,饶尔不死,否则,就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把洛伯乔气得胡子乱抖,不想再和商汤废话了,亲自操桴击鼓:“杀呀!把商人赶出有洛!”

洛师士兵随着鼓声开始前进,他们也是红色的铠甲,就象一道火墙一样推进。

商师身经百战了,不慌不忙。首先是发挥弓箭的优势,对着洛师乱箭齐发;之后阵后的大架砲车的砲弹就呼啸而来,不仅有砲石,还有火弹,洛师中箭的、中了砲石的,顿时伤亡惨重,还有许多人被火弹烧着,惨叫乱蹿,阵列都乱了。

商汤看着,得意地一笑,也亲自操桴击鼓,鼓声大作,商师也把兵刃冲前,喊着号子,迈着步伐,哗哗地前进。

双方交汇,开始对砍血拼。商师这边是白色缀黑的铠甲,洛师那边是红色缀黑的铠甲,白、红分明。

结果,洛伯乔就看到了双方战斗力的悬殊,商师的士兵极其凶悍,几乎压着洛师打,一伐、二伐、三伐,洛师才反一次手,但每次不到二伐,又被逼退,两军之间很快就尸体枕藉。

枭被和勾殊从中军的两侧冲突出来,吼叫震天。枭被的双锤抡得旋风一般,上下翻飞,把洛师士兵打得东倒西歪;勾殊端着大耙子连刨带推,无人能挡,一口气刨坏了三辆战车。

任凭洛伯乔和司马世祥怎么击鼓、怎么死战,洛师还是顶不住了,开始全线后退,商师喊着号子,一步一伐地往前推。

眼见洛师要崩溃了,可就在这时,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洛师后面突然涌起了一片云雾,滚滚荡荡,迅速地曼衍开来,很快笼罩了整个战场。

商汤正在击鼓指挥进兵,莫名其妙地陷进浓雾里,他闻到一股腥呼呼的气味,鼻子里一阵刺痒,连着打了几个喷嚏,打了个寒噤,突然感觉到一阵头晕无力。

他这边喷嚏没打完,就听见前面的士兵喷嚏不断,接着开始往后退。

在隐隐的雾气中,就看见洛师红呼呼地压上来。

洛师的士兵因为喝了射公的药水,不会中毒,商师这边的士兵都象喝醉了一般,手脚不听使唤。

旁边战车上的仲虺大惊,高喊:“君上,快鸣镯收兵!”

商汤反应过来,急忙鸣镯,商师不打了,倒拖了戈矛掉头往回就跑,弓箭手拒住阵脚,边打边退,一口气退出去二十里地,离开了雾区才刹住脚。

洛师也没追击,收兵回去了。

商师扎下营盘,检点人马,损失了七八百,战车损失了四辆,够惨重的,好歹带来的十架砲车还没丢。因为砲车是在阵列的最后面,砲兵见势不妙,听见鸣镯套上马拉着往回就跑。

在大帐里,商汤看着众臣问:“怎么回事?怎么莫名其妙地起雾了呢?阿嚏——!”

“君上,如果臣下没搞错,那应该是洛伯乔搞得妖术邪法,就是当年蚩尤用的‘五里雾’……阿嚏——!阿嚏——!”仲虺也打起喷嚏来。

结果,帐篷里喷嚏声不绝,商汤只觉得全身发烫,自己用手背试试额头,热乎乎地烫,好像还发烧了。

司马有虔跑进来:“君上,不好了,士兵好多病倒,好像是伤风感冒,都发热发冷,喷嚏不断,浑身无力。”

“啊,坏了,那雾气就象山岚瘴气,有毒。”湟里且说。

有虔说:“不过也奇怪,有的中毒,有的好像就没中毒。比如两位方相,傻大个(勾殊)就中毒生病了,可大毛猴(枭被)就没有。”

“这是人的体质不同,强壮的就能抵挡住,”彭祖说:“枭被本来就是在野林里长大,还有枭阳的血统,他对山林溪谷产生的毒气有抵抗力,不会中这种毒的。”

商汤急问:“到底是什么毒?”

彭祖说:“君上勿忧,待臣下去查看一番,到底是怎么回事。”

过了一阵,彭祖回来了,行礼:“君上,臣下查看过了,不是伤风感冒,士兵不仅寒热昏闷,而且皮肤上出现了象疥癣一样的斑疹,非常象中了射工的毒。”

“什、什么?射工?”商汤大惊:“可我们没在水边上啊!”

彭祖说的“射工”就是指蜮,又叫“短狐(弧)”、“水弩”、“射影”等等名目,据说是一种象三足蛤蟆样的东西,潜伏在水边,如果有动物到了水边,它就从水底含一口沙子,带着毒气射出去,据说专门攻击动物和人的影子,被射中的动物会昏迷,蜮就把它拉到水里大快朵颐;射中了人的影子,人就会生病,寒热发烧,身上起疹生疮,会危及生命,成语“含沙射影”就是这么来的。

对于蜮的来历,汉代刘向的《洪范五行传》、《汉书?五行志》等书专门作过一番解释:说这东西主要生于南越夷狄等南方荒蛮地区,那里的人民还保持着比较原始的野合风俗,男女群处杂交的情况很常见,而且一般都是女性主动去找男性,保持着母系的风格。

年轻男女们经常在同一条溪流里洗澡,互相看顺眼了,就在水里或水边激情起来,结果淫气秽物流入水中,就生了蜮,所以认为“故南越多蜮者,淫女惑乱之所生也”,还认为“蜮者犹惑也”,就是说“蜮”就是蛊惑的意思,就是女蛊惑男子所生之异物。

说蜮只产生于南方是不对的,比如《春秋?庄公十八年》里说:“秋,有蜮”,《左传》解释是“秋,有蜮为灾也”,说明当时鲁国就有蜮,而且能造成灾害,说明数量很多。

其实呢,在古语中的“蜮”也作“蝈”(“或”、“国”古今字,即同字),就是指青蛙,《周礼?秋官?蝈氏》郑玄注里说:“蝈,今御所食蛙也”,就是青蛙,古代人捕了来食用,《山海经》里有个“蜮民国”,专门用弓箭射蜮为食,就是捕食青蛙,现在还有人这么搞,当然属于违法了。

至于神话传说中害人的“蜮”的原型就是癞蛤蟆,古代称“蝦蟆”,被认为和青蛙是同类,这东西模样丑恶而且的确有毒(蟾酥),只是那种毒是它自我保护的手段,并不能用来攻击猎物。

说它会射人,是因为蛙和癞蛤蟆捕食是把舌头射出去,其快如箭,然后把猎物带回口中,就象人用箭矢弋射一样,弋射的箭矢上都带着缴(绳子)和磻(坠绳子的石头),箭射出去射中猎物,拉着绳子就可以把猎物拉回来抓获,也可以防止箭矢丢失,癞蛤蟆的捕食动作和这个很象,所以才叫它“射工”、“水弩”、“短狐(弧)”,再加上想象和演绎,说这东西能含沙射影害人,其实都是误会。

彭祖说:“君上,虽然我们没在水边开战,但是有洛氏却是水畔之国啊,说不定他们弄来的妖物害人哩。您想想,普通人等,如何能造出这么大的毒雾来。”

“啊……是啊,”商汤说:“司徒大人,您老年龄大,见多识广,这事儿您得想办法给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